清末,慈禧太后请书法家写凉州词。这位书法家叫什么名字?
盛夏的一天,清朝慈禧太后去翰林书画院看历代书画真迹。她让随行的内阁大学士张之洞为她的象牙柄白绢扇写古诗,张之洞写了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越来越远,因为它在黄河中间流动,玉门关坐落在一座孤独的山上。?
何必用杨柳的悲歌来抱怨春天的耽搁,老玉门关,一个春风不是吹的啊!
古人写诗不用标点。老佛爷看完发现第一句话少了“之间”两个字。我觉得张之洞故意取笑她没文化。于是,他大怒,不得不将张之洞斩首。
随从们一起跪下为张之洞求情,张之洞不慌不忙地说:“老佛爷息怒。本来就是一个词,所以叫《凉州词》。后人觉得不好读,就在“白云”后面加了一个“空格”,成了七言绝句。
张之洞漫不经心地吟咏道:“黄河远在天边,白云朵朵,孤城是万仞。为什么抱怨强迪?柳树春风,不是玉门关。
2.张之洞介绍说:
张之洞(1837-1909),有孝心,有向涛,也是巡抚,人称“帅”,所以大家都叫他“张香帅”。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贵州兴义府人,祖籍直隶南皮。
咸丰二年(1852),16岁顺天府共元,同治二年(1863),27岁第三个探花状元,被国子监授予编修。历任教师、侍者、讲师、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代理)
张之洞早年是清派领袖,后来成为洋务派主要代表。在教育方面,他创办了强子学校(现为武汉大学的前身)、三江师范学校(现为南京大学的前身)、湖北农业学校、湖北武昌蒙阳学院、湖北工艺学校、慈恩学校(南皮一中)、广雅书院。
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工业上建立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湖北枪炮厂。八国联军入侵时,大沽堡失陷,张之洞与两江总督刘坤一一起,与驻沪领事协商“东南互保”,镇压了唐、林贵、秦立山等维新派的独立军起义。
光绪三十四年(1908) 11月,为了照顾大臣金太子太保的生活,次年病逝,史文翔。有张文祥全集。张之洞、曾国藩、李鸿章、左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扩展数据:
1,经学成就
张之洞精通儒学和经学,主张“经世致用”。24岁时,张之洞在一首关于他那一代人的诗中写道:“慈守家法,精忠报国,学经为天下,明道守儒为宝。”?[23]这既说明了他“经世致用”思想的形成,也预示了他以后的职业生涯。在他主政之前和之初,他振兴儒学的活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广泛设置书院和志愿学校,扩大儒学的范围。张之洞做学问时,在湖北和四川分别设立了敬信书院和尊经书院。从书院的名称用荆,就可以看出他的用心。他在第一任巡抚时更是大有作为,主张“减社资广学”、“免官尊学”、“清学田复兴旧章”、“集资修书院”等等。
(2)编纂《宣萱语》和《书目问答》两部书,讨论教士问题,培养儒学种子。
这两本书都写于1875年,当时张之洞正在四川学习政治。在这两部著作中,他阐述了“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想,为青年学子指明了学术道路,充当了“老师”的角色,展现了一般封建官僚和学究望尘莫及的学术视野,成为晚清振兴和发展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学术的有力工具。
(3)倡导并率先印刷学术书籍,为学者研究儒学提供便利。在书目问答中,张之洞曾致力于“鼓励刻书之论”,认为“刻书者,传达先哲之精粹,启迪后世学者,亦有益于扶贫第一之任务,积善成雅。”?"
张之洞喜欢研究经典。据他晚年说:“我最喜欢易、李和春秋。我想乞求我的身体,回到我的家。写了好几种经典,都没成,挺遗憾的。? "他认为学习的方法很多,但首先要“精通经典”,因为学习要“有基础”。这是“立身之本”,“士之根”。“若有其根,以为一切学术,沛然谁能御之,以其端,亦有用。天下英才皆从学,学必先求经...其势自然,其序也自然。”
2.书法成就
张之洞的书法,书法苏轼,远近闻名。也擅长“计体”,笔法苍劲,俊朗豪放,跌宕起伏。张之洞曾私下传授张培伦“书法公式”,说“是以二字求之,以结构求丰富,以笔求点缀”,这是他书法的常见风格。
百度百科:张之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