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及其维护”讲座初稿
了解心理健康并不容易,但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不是心理健康。雅斯贝尔斯说,理解极端是理解常态的关键,而不是相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认识一些心理不正常的人,精神病人无疑是心理不正常的一种。其实生气、愤怒、路怒也是一种象征性的变态心理现象。即使是心理正常的人,心理也不一定健康,比如偏执,冲突中纠结选择,生活中喋喋不休的人,喜欢和别人争论的人。这些其实都是心理不健康的。
另外就是心理健康,当然不一定,因为“一个没有心理障碍的人不代表心理健康,只是因为心理健康是一种理想状态,值得追求。”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是不存在的,因为它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但不能长久。真实的人追求健康是一个理性的目标,而不是天真的以为学点知识,解释点理论就够了。
既然心理健康是追求,那就要有一些方法和手段来引导自己去思考,去感受,去实践。大致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来理解。
神经症患者属于对自己苛刻的范畴,现实中也有很多象征性的人。比如有的父母对孩子特别好,要什么给什么,就是不舍得吃,不舍得穿。当他们的孩子结婚生子后,他们不得不提前退休照看孩子。这就是承受逆境,接受绝望,独自享受顺境。不能享受生活,不是不知道这样好,只是我压抑了自己的天性。我不是不抱怨给予别人,只是习惯了假装以苦为乐,那是一种假的快乐。
精神病患者不能忍受逆境。他们可以享受生活,接受自己的绝望,所以很幸福。然而,我们应该知道,现实生活几乎是由困难和问题组成的。每天工作就是解决麻烦事的过程,还要应付柴米油盐。一旦不能适应日常生活的挑战,就意味着心理障碍,表现为正常社会功能的丧失。
心理不健康的人无法接受绝望的事情,比如无法改变的出生。那些抱怨自己出生地点不幸的人就是这样。许多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有成年人接受不了身体健康问题。你要知道身体就像一台机器。几十年的磨损,好像突然严重故障了。其实早就坚持了。能独享和战斗是不能接受的。不接受意味着挣扎,挣扎,冲突。结果可想而知。
心理健康意味着你可以享受顺境中的快乐,承受逆境中的挑战,接受无法改变的绝望现实。
帅是给别人看的,幽默是自我放松的表现。幽默是智慧的剩余,意思是再聪明的人也是幽默的,看透了社会规则和人的心理,幽默感在轻松的心情下爆发。当然,最好的幽默是自嘲。幽默可以化解尴尬,还可以作为逆境的调解人,鼓舞士气,简直是人生良药。
据说美国人参加社交活动绝对不可能没有幽默感,因为如果你想获得支持,你会认为你首先把幽默感带给每个人是心理健康的。谁喜欢天天难过?没有心理健康也能做好工作,真奇怪。比如最近老头对一个呆在外国监狱里大选不投票的神父说,你当时投给谁了,呵呵。
女人的温柔是给外人看的,撒娇是给自己看的,不言而喻。看看你的家人,或者你身边的人,那些幸福的女人,人能进能出,绝不是义。缠绕是一种心理上的回归,相当于回归了孩子的特质。谁不会觉得小孩子很可爱,尤其是会故意装小孩子的女人?这种心理健康水平是严重的。
男人也一样,能上能下。他们一方面可以讲道理,工作赚钱,一方面可以用感情,生活消费。家不是一个讲道理的地方。对待妻子的态度,显示了一个男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像胡适的三从四德。“三个服从:第一,老婆出门要跟着,第二,老婆要服从她的命令,第三,老婆说错话要盲从。四德:一是老婆要等妆,二是老婆生日要记住,三是挨打要忍,四是钱要舍得。”还有三个家庭原则。妻子永远是对的,丈夫永远是错的。一旦妻子做错了,参考第一条。夫唱妇随是大智慧。信不信由你,你是知道的。
能上能下更体现在忍辱负重上。可以吃牛排和西餐,也可以享受大排档。必须两手抓,硬起来。作为领导,你对角色扮演一无所知,作为普通人,你并没有失去自我价值。李老师的一个绝妙比喻,女人从狐狸变成狐狸是厉害的,这是上位,同时从狐狸变成狐狸更厉害,这是下位。男人有韧性,有文化,有武德,就像小时候讲故事《杨家将》里的杨六郎。
对自己的态度类似于徐有新教授的第一次自我评价。态度是对自己好坏、自尊、自知的评价,认识四个阶段,透过四个窗口看世界。自信的比例很大,需要培养。孩子英语演讲的例子,初中学习新概念,老师乐观鼓励他,家里支持他,不强迫参加,成绩好就是正强化。当自信变成自负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榜样和教训。这是必然的经历,也是成长的代价。
成长,发展,自我实现,成长就意味着挫折和困难,就像爬山不容易,旅行不舒服,何必花钱去吃苦。成长是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我们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看自我价值的提升。这是着眼于长远目标,就像在职场讨论要不要帮老板订外卖一样。学习技能是最大的成长。
融入,从自然人到社会人,从身体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是一个漫长的适应社会,将自己融入社会关系,知进退,讲求长处,将本我超我融入自我的过程。在咨询高中美术生案例时,人际关系的困惑在于缺乏提醒和有效的方法。
自律(独立性),美国棉花糖实验,自律成就高,通过具体实验训练。
对现实的认知,社会意识的重要性,自我意识是自知之明,人际意识是知人之道,行为是心理反应也是对社会的反应。
掌握环境,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一个高中哲学老师说过,改变不了环境,就要去适应。
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英国教会墓志铭,改变世界的人,先改变自己。
首先,知道心理健康是个伪概念,不是绝对的,是理想的,不能变态,更不能无聊。这就是底线思维,倒U型曲线,正态分布曲线。享受生活是生活必须的,我们不是苦行僧;要承受生活的挑战,否则人生还有什么价值;接受不可改变的生与死是必然的。我们不是超人,只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普通人。这些想法,结合现实生活,都可以记录下来。
其次,行为主义疗法的启示是多行动,增加经验。包括幽默感的防御性升华机制,撒娇的防御性倒退机制,意志训练活动包括日记、微笑、健身、阅读等。,可以和家人朋友商量适合自己的,坚持三个月。其实每天工作就是最好的活动示范。
三是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家庭是第一位的。自然,有1000个理由去拥有一段美好的感情,而不是相反。有一个关于生二胎的故事。中年父母告诉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决定生一个弟弟或妹妹,是为了老了以后给父母留下最亲的亲人。不止于此,孩子默默的在想,多年以后,到底是他的家人,还是他的弟弟妹妹。
第四是培养一个爱好。不多,至少考虑自己的喜好培养一个,这是生活赋予的权利,是工作甚至家人朋友无法替代的,是真正为自己而活的象征。
简单来说,作为一个心理健康的讲座,这五个部分其实简化为三个板块。一个是非健康区分,即三种情况的对应特征,启发观众如何避免最坏的情况,有底线思维就好。另一种是幽默撒娇防御机制的运用,上下皆可用。心理健康不是一个概念性的词汇,要通过形式来表达,所以思考家庭关系越健康越好。第三是健康标准和方法。六个标准意味着至少六种方式。越来越有效的是讨论和协商。只要你认真记住,这些有效的方法大家都用过。“法在例外”。你要做的就是去发现,去重复,去行动,去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