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萧红简介

萧红(19116月1 6月-1942 1 10月22日),中国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三十年代的文学女神”。她的本名是荣华,学名是张秀环。后来她爷爷给她改名叫张幼英。笔名萧红、银翘、玲玲、天地等。

1911出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的一个地主家庭,自幼丧母。1932年认识了肖军,1933年以悲歌为笔名发表了第一部小说《弃儿》。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出版了名著《生死场》。1936年游历日本,写散文《孤独的生活》和长诗《沙》。1940年随端木蕻良抵港,后出版中篇小说《马伯乐》和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 65438+10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在香港去世,享年31。

扩展数据:

萧红的小说具有鲜明的文体特征,创造了情景小说结构。《伤逝》系列散文出版时被批评为“看不懂”,因为萧红用了很多小说手法。这种写作形式在20世纪30年代是极其新颖的。文体上更接近小说,但也是“不折不扣的生活记录”(萧军《上师节读书后记》)。

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从《伤逝》、《生死场》到《呼兰河传》,萧红打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叙事模式,开创了介于小说、散文和诗歌之间的边缘文体,以其独特的非常规语言、自传式叙事方式、非情节结构和诗化风格,形成了独特的“萧红体”小说风格。

这种小说文体的发展路径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散文化,从一个侧面实现了文学史的联系和延续,在审美意识上沟通了现代文学和传统文学。更确切地说,它是传统文学中优雅的部分——诗歌和散文——与现代文学中取代诗歌成为主体的部分——小说之间的一种新的联系。正是这种对接,造就了现代文学中最有生命力的内容。

萧红以其悲剧的人生、情感和生命体验,观照她所熟悉的乡村社会的生活形态和生存状态,揭露和批判国民性的弱点,表现人类、女性和普遍人生的悲剧,从而使她的小说获得了强烈而深刻的悲剧意蕴和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内涵。

萧红的小说有着非常规的文体语言,诗意、直白、自然。萧红的作品多是自传性的。她不按照正常的思维来写,而是用一种非常自然而陌生的语言来描述她所熟悉的一切。萧红的语言运用不落俗套,不仅清新生疏,而且直白自然。

萧红语言的直白首先表现在她的率真,以及她以独特的童心观察世界时对这个诗意世界的朴实无华的语言描述。这种非常规语言在萧红后期作品中的应用越来越成熟。牛车三月的春日,后花园六月的花,小城三月初春的原野,都是孩子们眼中的自然世界,人物的布景也不受旧形式的束缚。

同时,这种直白的语言显示出天然的特性。她写的人物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栩栩如生,悲喜交加,都能让读者歌唱。因为率真,没有矫饰和做作,更加自然简单,率真和自然这两种特质自然合二为一。这种语言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却天然地蕴含着一种天真的美和独特醇厚的意境,成为萧红小说叙事风格的重要特征。

萧红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女作家,她以混合的情感基调、刚柔并济的语言风格、独特的写作视角和对写作结构的处理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萧红是典型的女性文清式的人物,爱翻来覆去,不愿守本分。总的来说,她的人生是悲惨的,短暂的,贫穷的,忙碌的。她19岁离家出走,此行之后再也没有回头,只回头过一次。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