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体育学院的办学条件
截至2012,已有3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先后从美国、德国、俄罗斯、英国、台湾省和香港引进十多名高层次人才。5人在亚洲运动科学理事会、国际运动计算机科学协会、国际社会神经科学协会等国际学术组织兼职,6人担任中国运动科学协会常务理事、理事,1人担任中国康复医学会理事,1人担任教育部中小学体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截至2013年末,共有7所二级学院开设16个本科专业。
体育教育与训练学院: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
武术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与表演(武术表演方向)
运动科学学院: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应用心理学(运动心理学方向)
体育新闻传播与外语学院:新闻学(体育新闻方向)和英语(体育英语方向)
经济管理学院:公共企业管理(体育产业管理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体育营销方向)
体育休闲与艺术学院:休闲体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舞蹈编导(体育舞蹈方向)
中国乒乓球学院:截至2012,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6个,硕士点12个。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人体科学、中国武术为上海市重点学科,体育专业群为上海市教育高地重点建设项目,中国武术博物馆为上海市高层次特色发展项目。还有6个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学科。
学院建成了全国第一个体育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立了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其中,中国乒乓球协会训练中心、国家羽毛球训练中心、上海重竞技训练中心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水平竞技人才和优秀后备人才的任务,以及各级教练员的在职培训。博士专业代码、姓名、研究方向、院系指导教师040301体育人文与社会学、体育休闲与艺术学院01城市体育社会问题研究李建国02竞技体育刘志敏03体育道德与管理;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师教育龚04竞技体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05休闲体育;公共体育服务郭秀金06体育与科技、公共体育董传生07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研究刘健08运动心理学分会成立040302体育科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01运动与心血管形态与机能研究;运动与情绪调节及其机制楼03对人体机能状态的影响04的运动心脏病生理学常云05的高原训练与低氧训练的理论与方法、运动员体重控制的理论与方法冯06的体能测量与评价蒋崇敏07的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与恢复与大众健身的理论与方法;中药抗运动性疲劳的机理及应用研究:彝族09和10青少年体质研究:运动与免疫:陈培杰11体质研究:女子运动与内分泌王仁伟12运动与骨骼生长代谢;中医运动医学邹军13运动医学基础与临床研究李国平14运动创伤的微创治疗李方向14心肺运动测试;心脑血管疾病运动干预与运动处方马云16运动系统基础与临床研究;生物力学与运动控制黄强民17运动性骨骼肌损伤与修复;运动、营养与健康易18运动生物力学19运动生物力学理论与应用(人体运动分析与计算机仿真、运动工程)郝伟亚20运动生物力学毛德伟21运动技能控制与学习第二十二章竞技运动心理学理论与应用;青少年体育锻炼心理效应的理论与应用周23运动心理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张24运动与认知加工;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健康。李安民25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任杰26运动技能控制的神经心理机制张健040303体育教育训练研究所01体育教育训练理论与方法吴颖02体育信息理论与实践研究科虎克03高水平运动员的行为控制与运动队管理邵斌04体育技战术分析;运动训练过程控制张辉05科学训练理论与方法;竞技体育组织管理研究吴06学校体育平杰07学校体育08体育与运动训练的一般理论与方法;多维度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的理论与实践王星09体育教育训练理论与方法10体育与国际政治、学校体育舒040304国家传统体育武术学院01武术教育教学训练竞赛理论与方法赵广生02武术文化与社会戴03竞技武术科学训练;武术教育蒋传银04武术传播;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郭渝成05民族民间体育倪一可0403Z1体育管理与经济管理学院01体育发展战略与体育产业管理张琳02体育赛事与体育产业管理刘东风03体育服务与体育产业管理刘冰04体育产业与竞技体育管理戴剑05体育经济与管理曹克强06体育产业管理;体育赌博李海07体育产业政策与体育赛事管理08体育产业与体育管理白月诗09体育经济与产业管理包0403Z2体育工程体育科学学院01体育工程02体育工程、体育信息技术于上海体育学院硕士专业代码、姓名及研究方向备注040301体育人文社会学01、体育历史与文化。
02.外国体育
03.城市体育
04、社会体育050301新闻学01、体育文化传播
02.体育新闻理论与实践
03.体育宣传与传媒服务040304民族传统体育一般要求报考本专业的考生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或武术专业,并具有较高的武术技能水平;
复试参考书有《中国武术教程》、《中国武术概论》,高教2010出版,《武术史研究》。
02.武术文化
03.武术教育
04、武术传播
05、武术科学训练
06.传统体育与健康促进0403Z3体育赛事运营报考体育赛事运营与体育管理专业的考生,考试科目为611体育学,分为教育学、体育概论、体育管理三个部分。复试不再讲“管理学原理”。
除体育赛事运营和体育管理两个专业外,其他专业考试科目为611,考试内容仍分为教育学、体育概论和运动生理学。01,体育赛事的组织与管理
02.体育赛事营销
03.体育赛事评价0403Z1体育管理01。竞技体育管理
02.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
03、体育信息管理0403Z4休闲体育01、休闲体育开发与市场运作
02,休闲与文化
03、体育舞蹈编导与推广040302运动人体科学01、身体活动与运动训练效果评价与监控。
02、运动对人体器官、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03、运动疲劳、创伤与康复
04.生物力学研究与运动器材开发。
05.运动营养100216运动医学一般要求报考本专业的考生具有医学教育背景,已经取得或将取得医学学士学位01,有运动损伤。
02、运动营养
03、体育医疗监督
04、运动康复040203应用心理学01、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
02、竞技运动心理学
03.体育与运动心理学
04.运动生理学与心理学0403Z2运动工程01、运动人体工程学02、运动人体科学040303体育教育与训练一般要求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或相关体育教育背景(05方向除外)。
05方向要求考生为计算机相关专业,熟悉编程、C语言等基本技能。
同时在04方向招收4名单独考试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网上报名时,带有“单独考试”字样的科目组选择为01,体育理论与方法。
02.特殊体育理论与方法。
03、一般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
04.专项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
05.信息技术在体育中的应用:体育硕士01,02,04。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考生截止2013报考质量工程。学校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上海市精品课程10门。国家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上海市实验教学中心1个,市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
民族特色: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
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体育实验中心
上海教学实验中心:运动人体实验教学中心
市属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运动康复与健康、民族传统体育
国家精品课程:武术与体能测评理论与方法
上海市级精品课程:运动解剖学、大众足球、体育赛事市场开发、学校体操、体育传播学、民间体育实践指导、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体育赛事管理、拳击理论与实践、体育场馆管理教学成果。1994-2006年期间,大学生获得3枚奥运金牌,11枚银牌,1枚铜牌。20次世锦赛,3次世青赛,31次亚锦赛,230多次全国锦标赛;三个人三次打破三项世界纪录,两个人八次打破亚洲纪录。其中,2006年有5名运动员代表国家参加15多哈亚运会,获得4枚金牌和1枚银牌。
2005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对学校教学质量进行常态化评估。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国家体育总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二等奖4项。按照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1篇博士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本科科技作品获全国挑战杯二等奖2篇,三等奖10篇。为探索体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立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教学机构——云瑞学院。截至2013年底,学校已建成1教育部重点学科(培育)、1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上海市重点实验室、1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拥有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体育赛事研究中心)。依托国家体育总局“运动技战术诊断与分析”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市“人类运动能力的保护与发展”重点实验室的平台,在竞技体育和游泳领域开展奥运科技研究和服务。
教育部重点学科(培育):民族传统体育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运动健身技术
上海市重点实验室:运动技能研究中心
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运动技战术诊断与分析重点实验室。学院科研工作坚持服务教学、训练、社会的原则,承担的国家、省(市)部级项目和奥运重点研究服务项目逐年增加,获得各类奖项数十项,创造了中国体育学术论文进入SCI零的突破。2008年至2012年,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89项,年均科研经费1328万元,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40项。* * *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授权知识产权53项。2000年发表在SCI、SSCI、CSSCI和CSCD等期刊上的论文数居全国同类体育院校之首。
“提高运动员体能的关键技术研究”获2010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竞技体育对抗性项目制胜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获2012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我国代表团在北京和伦敦奥运会上获得的至少10枚金牌与学校的科技研究和服务直接相关,获得了北京奥运会一等奖。依托教育部体育健身技术重点实验室,开通了全国首个基于互联网的“市民健身网”和“上海市市民健身热线”,研究成果“上海市市民健身网络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获2010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依托上海人文社会科学大学“体育赛事运营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技示范园区”,完成了《中国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研究》,被国家统计局用于全国体育产业统计。馆藏资源
到2013,老图书馆楼藏书近60万册,其中中外体育及相关专业书籍20多万册。新馆拥有600多种中外体育及相关专业报刊,还拥有丰富的电子资源(包括电子书、数据库和多媒体资料,如读书秀、中国知网、Ebsco、Elsevier等。).
学术期刊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是中国高校优质科技期刊,CSSCI来源期刊,在2012年全国同类期刊评价中名列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