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宰门简介
后宰门街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东邻旧黎城县政府,西接曲水亭街与文庙、芙蓉街相连,南接王宓珍珠泉,北接百花洲、大明湖。所以明清以来主要作为商业街,店铺众多,熙熙攘攘。其中既有小旅馆、饭店、文具店、杂货等小商店,也有著名的老字号,其中最著名的有九华楼酒家、同源楼酒家、源兴斋酱油园、庆余大药房等。
九华楼酒家位于街的东端和县城西巷的交界处。路南是一栋两层建筑,砌体结构。是清朝光绪初年富商杜甫开的,以烹饪鲁菜闻名济南。据说有一次店主杜某设宴“烧大肠”,客人品尝后称赞:道教擅长炼丹,有九转仙丹之名;吃这种美味可以和仙丹相提并论。为了迎合主人对“九转”的爱好,赞美厨师高超的烹饪技艺,客人们用道教术语“九转”为他取名“九转大肠”,寓意九华楼烹饪的“烧大肠”功夫与道教炼丹术一样精湛。从此九华楼的“九转大肠”声名大噪。作为济南的代表菜,位列鲁菜名菜,遍布全国。九转大肠的制作方法很有讲究。烹饪时,厨师要用足所有的材料,要有珍贵的中药(如砂仁、肉桂、豆蔻等。)在调味。经过密集燃烧,大肠红润光亮,肥而不腻,酸、甜、香、辣、咸五味俱全,让人吃后回味无穷。九华楼逐渐衰落,几经易手,成为戴的住所。
通元楼酒楼,位于后宰门大街北侧,由历城董家镇吕正兴创办,1912。当时不仅是后宰门大街最大的酒店,在济南餐饮行业也首屈一指。通源楼擅长烹饪传统的山东菜肴,如糖醋鲤鱼、藕粉蒸肉和蹄膀罐头。此外,它还赢得了顾客对各种面食的胃口,如普菜猪肉汤包,金丝卷和银丝卷。特别是精制的普菜猪肉汤包,是用大明湖的新鲜普菜和刀切的肉末做成的。用最好的食材“喂养”后,创造性地加入了肉汤皮冻,出笼后香味扑鼻,肥而不腻。它的后院有一个水池,吸引珍珠泉的活水来养鲤鱼。顾客选择后可以立即将池塘里的鱼煮熟,因此更受老济南食客的欢迎,生意十分兴隆。除此之外,店里还有一道被老济南在宴席上称为“大块”的名菜——冰糖肘子,就是将一大块肘子连皮洗净,加入酱料和冰糖,放入锅中炖。肉烂了,味道很浓。宴会上,主客互赠筷子,只要用筷子轻轻一划,皮就会被剥下。1950餐厅悄悄关门。
庆余药店位于中街北段,是清同治光绪年间尹创办的。除了常规药品之外,这家药店在济南尤其出名的是它的儿童杂病药,即“至尊宝丸”。当时老城区谁家孩子有病,“不收保婴丹,就吃鹧鸪。”上世纪50年代,庆余药店倒闭。如今,中药作坊变成了居民楼。目前其旧址仍有三座门楼,额头上药店字号的墨迹还保存着。
元兴斋酱园,位于童渊大厦东侧,是过去济南最大的酱园。它的店铺从后宰门大街一直延伸到珍池街中间的珍池(俗称“鸭子湾”),占据了后宰门大街南北的许多院落,有七个门面。店铺开于清末民初,店主是张秋的李姓。酱园以自制酱菜和玫瑰池烧酒闻名,其产品由珍珠泉周围的泉水腌制或烧制而成,因此颇受老济南顾客的喜爱。酱园生意鼎盛时,有300多个大桶,能装250多斤咸菜。
后宰门大街上浓厚的文化和宗教氛围,使这条老街成为清末民初寺庙与城市融为一体、教堂与寺庙集于一街的老街。
说起这条街上的教堂和寺庙,首先要提到的是后宰门大街西端的基督教堂,它坐落在百花洲畔,为老街增添了浓浓的异域风情。
后宰门教堂是青砖灰瓦的小楼,古朴典雅,与北方的百花洲相映成趣。这座教堂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1921年,南方浸信会在这里买了一套房子作为教会的会址,成为了附属于教会的诊所。1937年,日军入侵济南。老城区的基督徒去城外的教堂做礼拜时,要按照日本的规定向守城的日本人敬礼。信徒们觉得心理上无法接受,于是会众商量在老城区建教堂。当时在济南的美国信徒梅出资1万元,在教会诊所的基础上买了两套房子,建了一个礼拜堂。当时的礼拜堂东西宽10米,南北长15米。教堂建成后,由美国浸礼会牧师约翰主持教堂事务。新中国成立,美国牧师撤走,中国牧师接管教会事务。“文革”期间,教堂被迫关闭,成为一个机构的宿舍。1985,政府返还教会财产。1986年4月复活节,后宰门教堂恢复宗教活动。1993年4月,教堂将小礼拜堂改造成这个两层小礼拜堂。由于后宰门教堂位于泉城东部文化区,经常接待来济南的外国基督教团体,居住在济南的外国信徒也经常来这里聚会。
后宰门大街上有三座主要的寺庙:毕夏宫、福慧寺和关帝庙。
毕夏宫位于后宰门街(今代宗街)以北,俗称“娘娘庙”,始建于郑德十一年(1563)、嘉靖四十二年(1563)、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嘉庆十六年(1863)。这座寺庙供奉泰山之神毕夏·袁俊。这座寺庙在民国时期变成了警察局。新中国成立后,改为代宗街小学。1975是济南市第六十六中学用的,后来改成了居民楼。
福慧禅林花园位于后宰门大街11。相传建于唐代,明清多次重修。原面积约700平方米。新中国成立后,寺庙被后宰门杂货店占用,原有山门、东西堂被拆除,改建为零售建筑。现在只有三个厅三个开间三个入口。该厅东西长14m,进深约10m。梁架基本保存完好,但大部分画作已经脱落,但仍能看到当年的规模。
关帝庙位于后宰门大街东首路以北,在坐标上与济南付雪文庙遥相呼应,形成“一文一武”的对称分布格局。后宰门大街的关帝庙始建于宋代,原名汉寿侯婷庙,后改名关悦庙、关帝庙,是济南规模最大、最早的关帝庙。济南付雪文庙也建于宋代,其建筑规模和时间也是济南之最。
另外,还应该提到的是,济南第一家石印博物馆也坐落在这条街上,它就是工艺美术局总经理沈在1905创办的大公石印博物馆。当时,沈以山东省工艺美术局总经理的身份赴日买机,从上海聘请技术人员,与实业家吴以每人50两银子的代价共同创办了大公石印馆,职工20余人。主要业务是印刷和分发“简报”,所以也被称为简报博物馆。《简报》原属“辕门抄”性质,主要刊登当时官员的升迁和见解,也摘录南北报刊新闻,刊登商业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