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中体现和实施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0年4月26日上午,我和陕西省第六批学科带头人水江里工作坊的成员们进行了在线学习。在学习了安爱知中学杨晒波老师的专题报告讲座后,我们受益匪浅。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改革呼唤更多优秀的科学素养人才,教师的知识也应与时俱进。初中物理老师是学生物理的第一任老师。因此,教师的科学素养直接决定了学生科学素养的高低,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师要有一定的使命感,多研究物理教材,多参加培训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二、结合课堂,融入生活,创造丰富的教学阵地
物理核心素养取向的教学要求是让教师深刻理解物理课程在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中的价值,重视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改革现行的物理教学方法。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和组织一些户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分组参加活动,让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观察生活,发现物理现象,提出物理问题,用物理思想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倾听同组的想法,学会交流,从而增强整体合作意识,努力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学生只有体验物理概念、规律和物理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真正理解科学,掌握科学方法。比如我在讲“水循环”和“生活用电”的时候,事先把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深入到周围的小区进行调查,让同学们了解水资源的珍贵,生活中电能的使用情况和违规用电带来的危害,而我作为志愿者向小区里的人讲解节约用水的方法和安全用电的必要性。课外实践活动是物理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课外活动提供的内容一般都比较有趣、有思想,因此可以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寻找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
第三,注重物理思维方法的教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物理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怎么学。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向学生有效渗透一些基本的物理思维方法,是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未来社会的要求,是物理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如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重要的物理思维方法,广泛应用于物理实验教学:“探究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探究电流与电阻、电压的关系”、“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相关因素”、“探究电磁铁的磁强度的相关因素”等。归纳法、类比法和理想模型法也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方法。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了解科学的思维方法,并学会应用这些方法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第四,利用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发现智慧的眼睛。
物理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高三复习时,为了避免“炒剩饭”,可以将所学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提前完成一些调查报告,如“车里的物理”、“厨房里的物理”,让学生观察和发现物理现象,并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现象,培养学生发现智慧的眼睛,为其终身学习搭建桥梁。
在物理教学中实施核心素养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的本质;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基于证据和逻辑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物理研究时,遵守普遍接受的道德规范;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并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