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纪录片揭示中英教育差异:看完还想让孩子出国吗?

走进一个典型的中国教室:明亮干净,井然有序。老师在认真授课,黑板整洁清晰;学生聚精会神听课,刷笔记,笔尖触到纸张的沙沙声,像春蚕吞食桑叶,聚精会神,引人入胜,传递出强烈的求知欲望。

但如果台下坐着一群金发碧眼的留学生,情况就不一样了。中西教育方式的差异,挑战着校园秩序和人们的认知。就像纪录片《我们的孩子够坚强吗?正如《中文学校》所言:“这是一次通往未知的旅程。"

1,条件满满的教室

2015年BBC播出了三集近200分钟的纪录片。他们从中国请来了五位优秀的老师到英国名校博航特中学,用中国的教学方法授课。

这是一个为期四周的实验,实验的目的是比较中英两国不同的教育方式,哪种更好?

然而从第一天开始就爆发了各种情况。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中国籍理科教师杨军兴致勃勃,一字不差地朗读了教室里张贴的名人名言。一个漂亮的英国女孩摇了摇蓬松的长发,调皮地眨了眨眼睛:“我不知道谦虚是什么意思。”

她真的不知道为什么要在早上七点前到校,为什么要换上降落伞一样的制服制服。她必须在课堂上安静地坐着,不要交头接耳。这不是限制人身自由吗?

因为她说话随便,她被杨军老师叫出去,单独坐在讲台边上作为惩罚。后来又有一个干扰课堂纪律的男生因为思考被处分。两个学生互相眨眨眼,笑了起来。女生说:“老师可能是想用这种方式为难我们,但我们就是觉得有意思。”老师越关心她,她就越想闹,因为这种感觉让她很兴奋。

像这个女生一样,教室里有很多“不安分”的学生。他们已经上课很久了,还在窃窃私语,打打闹闹。事实上,让50名英国中学生同时挤进一间教室已经是一个挑战。

英国学生习惯小班教学,课堂上自由讨论。他们真的很难坐在座位上,以适当的方式听讲座。学习时间被延长,课程难度大,让他们感到极度疲惫。

于是,有的人在课堂上随着音乐欢快地扭动起舞,有的人嚼着口香糖拿出小镜子化妆,有的人带着水壶到课堂上喝热饮。

老师站在讲台上,一遍遍声嘶力竭地喊:“安静,请安静!”“学生们还在无休止地谈笑风生,混乱的局面就像在菜市场一样。

2.中西思维的碰撞。

纪律显然是国内五位老师最头疼的问题。最严重的时候,学生们愤怒地扔下笔,大喊:“我不想学了!””而老师也委屈的躲在办公室里,默默地擦着眼泪。

对于这些不知规矩为何物的精力旺盛的少男少女来说,用儒家的道德教育显然没有用;如果用道家无为而治,只会让情况越来越糟;当然,我们不能用法家的严苛法律来震慑他们。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体罚学生只会让老师吃不了兜着走。

无奈之下,5位老师只好把博航特学校的领导请到班上来镇上。面无表情的校领导巡视期间,学生们暂时表现良好,领导一走,又故态复萌。

家长会也是中国的必备技能。哪个中国学生对“讨好家长”这个词不麻木?但这一招对英国青少年似乎不太管用。被邀请的家长露出无辜的黑色问号:“难道纪律不是学校管的吗?你想从我们这里得到什么?”

节目中的一位老师中国认为,这是因为英国的福利制度非常完善,即使找不到工作,也能保证他们的生存需求,所以学生没有危机感,没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学习欲望。在这个观点上,博航特的教学总监承认,他们的孩子确实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和主动性。

“国内不是这样的,没工作,没钱。”没工作没收入没收入没生活。中国先生说这话的时候,所有来开会的家长都陷入了沉思。

与学科相比,有一个现象不容忽视:中西学习方法的差异。虽然实验只持续了四周,但中西教育思想的碰撞却一直存在。

以体育课为例。在英国,体育是选修课,只为强身健体而存在。英国父母想:为什么我的孩子跑得那么快?我不想让他成为运动员。但在我国,体育要纳入中考课程计算总分,身体素质和文化程度同等重要。

于是,在纪录片体育课上,一个胖乎乎的尖子生尝到了失败的滋味。英国老师上前轻声安慰,但这种现象在中国很少发生。从小接受的教育理念,残酷的竞争环境,让孩子很清楚,如果不努力奔跑,就会被同龄人甩在后面。

3、很难统一答案

庄严的升旗仪式和整齐的早操在中国是普遍现象,但对英国青少年来说也是新鲜体验。他们在飘扬的旗帜下挥舞着手臂和腿。起初,他们笑了又笑。随着实验的进行,有些同学渐渐认真起来。

并不是每个外国学生都反对中国课堂紧张的学习节奏。老师用最快最省力的方式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课堂笔记清晰,练习细致,可能会剥夺一部分自主学习的乐趣,但这种教学方式显然是非常高效的。

最后的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点:同样的试卷,华校实验班各科平均分比同年级博航特学生高8到12分。

短短四周,平均分已经拉大了两位数的差距。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惊人的成绩,连学校负责人都惊叹不已,也承认中国教育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据悉,该节目播出一年后,英国教育部专门拨款465,438+0万英镑,在英国部分小学引入中国教育。

但是很多人认为短时间内呈现的学术成果并不能证明什么结论。中式教育和英式教育就像中西文化一样,各有各的优势。

在传统的大班教学中,中国老师习惯于讲课。学生要做的是认真听讲,像海绵一样吸收老师输出的知识,然后通过反复训练巩固。

但在这种方法下,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进度快。所有学生都要跟上老师的节奏,有些基础不好的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

因为在英国的学校,会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他们进行精心分组。不同层次的学生会面临不同的教学内容,进度有快有慢。即使是差生也能体会到学习进步的乐趣。从这个角度来说,英国更倾向于因材施教。

此外,英国习惯于师生和谐相处,注重学生的参与感,重视学习过程中的丰富体验。中国老师更想知道的是:我今天教的知识你掌握了吗?参与节目的数学老师邹连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班里有个男生受伤了,打电话让家里人来接他回医院。邹老师发现受伤的男孩自己背着沉重的书包,笑着拒绝了别人的帮助。他虽然走得很慢,但走得很独立,很从容。这是英国教育的一个明显的亮点,在独立性和自主性方面给了孩子更大的成长空间。

中英文教育孰优孰劣,真的很难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三人行必有我师,多从中学,多从中学,是我们最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