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寿县教育

解放前,永寿县没有学前教育。

1969,建军镇小学、西村小学、永寿中学分别有幼儿园班级。从1980到1981,全县共有中心小学17所,幼儿园15个班。1985,增加到39。1987,永寿县幼儿园成立。建军、长宁、店头镇改扩建幼儿教育用房;建军、长宁、店头、甘井、杜马五所中心小学有幼儿园班。到1987,全县有幼儿园65所,63个班,幼儿1696人,教职工68人,其中专职教育工作者67人。清代的乡村学习有家塾、私塾和志愿学校。康熙七年(1667),依李及其聚居区设立易学。乾隆五十六年(1791),因屡遭军卒,李咏义学车平里仅剩两处。雍正十一年(1733),在县城创办翠屏书院,招生14人(6人,8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书院改为培养诚信的学校。三十一年(1905)改为高等小学。从民国开始,学校就建立起来了。元年(1912)在全县建立第一所高级小学。三十年(1941),改名永平乡中心民族学校;民国十四年(1925),建军镇成立第二高级小学。同年,她在复兴巷创办了一所女子小学。三十五年,更名为建军镇第一所中心民族学校;26年(1937)创办杜马小学,35年(1946)更名为杜马乡中心民族学校;29年(1940)创办长宁镇小学,35年更名为长宁镇中心民族学校。民国三十年(1941),车村小学、店驿镇小学相继创办,后更名为中央民族学校。那一年,* * *有7所中心民族学校,106所保民族学校,127个班,405名学生。大多数小学是由旧寺庙改建而成的。

1949年全县有小学132所,在校生3927人,教职工200人。到1952,小学全部改为公办。

从1953到1957,小学布局相继调整,实行“两条腿走路”的原则,以公办和民办的形式办学。全县小学增加到190所,在校生10738人,教职工598人。1962年,调整后全县有180所小学,在校生9193人。经过农耕小学和简易小学的发展,到1965,全县全日制小学增至396所,在校生19343人;小学250所,学生12368人,其中小学31765,小学438+01人,中学24572人,入学率71%。1966“文革”开始后,农耕小学和简易小学大多被取消,降低了孩子的入学率。

从1973到1975,全县随迁子女入学率达到88.5%。1978合理调整布局,在巩固升学率的同时,努力提高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到1985,全县共有16431名儿童,儿童入学率达到97.6%。永寿县初级中学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利用建军镇南寺“坤元宫”重建。民国三十年(1941),春季扩建。到了三十七年(1948),有六个班,300多名学生。

建国后,不合理的布局逐渐得到改变。1956,长宁、义井分别设置初中。永寿中学开始开设高中班。从1958到1962,14公社初级中学相继成立。1966—1969“文革”,中学“关门”。1970,郝好、永泰、建军、长宁城关中学改为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1971年,全县有5所高级中学,13所初级中学。学生4677人,教职工282人。1972,杜马、永平两所初中设立高中班;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初中数量减少到11。从1975到1976,进行所谓的“学农”,反击“回潮”。中学教育再次陷入混乱,考试制度被废除。1977、10七年制学校,如干井、郝店、窦家、马坊、俞家公、曲子、店头、永平、永安等,开设高中班;将郭村、鲍贝、永寿坊、罗安、半白、柘楼、新华、常宁城关、安得、店子头、张家源、建军城关、侯丰、西村、古屯、永寿坊、民丰、永安、堤角沟、平遥、三义、阎村、祁连23个村的五年制学校改为全县有23所七年制学校、10九年制学校和6所完全中学。学生10431人,教职工583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经过整顿,到1989,有高级中学2所,初级中学16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