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型船舶教学的思考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讲课的不足可以通过教学反思得到很好的纠正。如何注重教学反思?下面是我为你收集的一个关于船舶教学的小反思(一般10篇)。欢迎阅读。我希望你会喜欢它。

小船教学反思1《小船》是人教版新课程第一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首诗。文中用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幅美妙的夜景——月亮是一只船,“我”坐在“船”上看着蓝天和闪亮的星星,音韵奇特。

该课程教学内容简单,学生易于理解,节奏感强,易于阅读和背诵。根据这一特点,我采用了不同的背诵形式,在识字和写字教学中,我还创新性地运用了编公式和童谣的方法来朗读。这个班的教学方法很新颖,课堂气氛很好。具体过程如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营造浪漫温馨的课堂教学环境,要求学生在说话时想象意境之美,从不同的角度说话,培养学生的语感。这首诗有丰富的想象空间。第一句中的“弯弯的月亮”可爱又有趣。了解了月亮和船的关系后,马上引导学生想象弯曲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同时,我用课件展示课文的图片,用良好的感官感受让学生体会课文带来的审美享受。在识字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学习老师给的生词公式,先做拼音,再讲结构,最后补词。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举手,都想为生词朋友做公式。除了创作儿歌,我还要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注意发现自己和同学的丑话。通过展台的展示,学生们想写好的愿望受到了极大的鼓舞。这个环节锻炼了他们自我审视和反思进步的能力。

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我采用了一些新颖大胆的教学方法。通过这次尝试,我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记忆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积累了更多的教学方法。以后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多做尝试和锻炼:一是学生识字的集中,借鉴北京京山的教学案例,通过集中识字降低学生识字的难度;其次,创造更多有趣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最后,增加一年级学生的知识积累,拓展知识视野。

关于小船教学的思考2新课程要求我们开放课堂。从过程的角度来看,人是开放的,是有创造性的,教育不应该以僵化的形式作用于人,那样会限制和束缚人的自由发展。在小船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提问环节。我问学生:“小船”是什么意思?“月亮。”“你怎么知道的?”在同学们的回答中,我知道有一部分是从图片上知道的;他们中的一些人从课文中知道...此时,我已经基本完成了前期任务。正要抛出第二个问题的时候,听到一个学生说:“老师,我还有,我想说!””看着他急不可耐的样子,我让他说:“我也看到了天是蓝的,星星是亮的,好美。”听着他稚气的话语,似乎被一种童趣感染了,经常能看到的蓝天白云似乎更美了。我夸了他一句,给了他一个大拇指。其他小朋友看到我夸他,也举起了小手。这时我趁机抛出了第二个问题:“如果你坐在这条小船上,你会看到什么?“同学们的回答非常丰富:“我看到了流星雨”、“我看到了北斗七星”、“我看到了飞船”、“我看到了长城”。大家越说越多,我很惊讶。没想到他们的知识这么丰富,观察的这么仔细,还能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利用现有的知识进行加工和创作。

由于这一环节的延伸,预先设计的教学内容在该班没有完成,但该班未完成的教学任务并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该课程根据学生的积极性、思考性和启发性,改变了原有的教学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和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教师不应该拘泥于预设的程序。开放课堂,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热情,让我们用一颗宽容的心让学生打破我们的预设,让我们在师生互动中创造更多的即兴,让我们的课堂更加充满活力!

关于小船教学的思考3我们很多老师都是看着儿歌《小船》长大的,这是我们童年的一首童谣。现在的孩子还在用稚嫩的声音读这首儿歌,让我不禁好奇:是什么让它活了这么久?当我打开课本一头扎进去的时候,我发现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美,那是无数孩子童年时的幸福梦想,是他们对美的无限追求和向往。因此,在本文的教学中,我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设计了“以读为本”,采用“以读促理解”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从对话入手,激发他们深入理解课文的欲望,使他们感到亲切自然,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在朗读中,音乐语言变成了语言学上的“音乐”,学生听到了自己的声音,真正感受到了语言的美。朗读时,伴随着轻柔的音乐,孩子们反复背诵,陶醉在儿歌优美的旋律中,仿佛置身于美妙的夜空,既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培养了他们敏锐的语感,学生成为了“文字的音乐家”。

第三,遥远的星空总会给人无数美好的遐想,尤其在充满童真的孩子眼里,那是一首美丽的诗。在本文的教学中,我用鼓舞人心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坐在弯弯的月亮上。你看到了什么?你怎么想呢?然后用“我看见了”“我在蓝天上做什么”进行语言训练,再启发他们想象“弯弯的月亮像一只小船,那么蓝天是什么样的?”闪烁的星星在哪里?“此时,学生的创新思维像初升的太阳和太阳的光芒一样,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蔓延,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美好夜空的向往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怀。

第四,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关注学生的感受和对词语的理解。比如儿歌里,很多地方都用了叠字:“弯弯的,小小的,亮晶晶的,蓝色的”。教师引导学生把叠词改成“曲、小、闪、蓝”,让学生发现叠词有一种韵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感受到汉语言的美。

5.根据本班实际和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我设计了表演,绘制了想象中的星空,可以激发他们的表达欲和进取精神,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同时将音乐、美术、语文渗透融合,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

在这门课的教学中,由于一些环节处理不当,时间紧张。比如,在理解课文之前巩固生词,我采取了小组合作“把生词送回家”的方式,一辈子看拼音,一辈子找“生词星”,一辈子口头作曲,一辈子贴生词。其他没上台的同学也没让他们闲着。当上台的学生拼完生词拼音,就让他们跟着拼,比如:弯在哪里?在这种相互交流中,让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和重要。但课前没有仔细考虑这个环节可能出现的意外,与学生的配合不当。最后上了将近一半的课,导致后面的课文阅读和理解有些小遗憾。这也让我深刻的反思,老师对一堂课的推敲应该是细致全面的,每一个小环节都要考虑周全。

关于小船教学的思考4课文《小船》是听了刘老师的课给的。当时觉得自己抓到了很多“点”,比如叠字的使用,但在随后的语文教学研讨中,还是从老师们的发言中发现了很多自己没有注意到的问题。

1.唱歌和跳绳。

研讨会中,很多老师提出了学生读儿歌容易“跳”和“唱”的问题。比如“我坐在一只小船上,我只看到闪亮的星星和蓝天”这句话,应该是“我只看到/闪亮的星星/蓝天”;很容易让孩子有节奏地读成“我只看到闪烁的星星/蓝天”。还有的孩子在播放了带有音乐的儿歌后会不自觉地“唱读”,这不是正确的阅读打开方式,不利于孩子在阅读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因此,在课堂上,刘老师一直以示范阅读的形式带领学生逐句朗读,同时加上正确的对角线符号,引导学生注意阅读的停顿,而不是有节奏的“跳着唱着”。

2.反义词:小-大

在高质量的演示课上,我注意到刘老师增加了“说反话”的内容。比如有个学生说了“小船”就想起了“大”字,然后刘老师问“这种反义词多吗?谁会说反话?”后来在研讨会上,有老师问,刘老师说是根据孩子们上课的回答突然想到的。我认为这应该在充分了解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实现。只有知道学生的能力范围在哪里,才能做到这样的“广泛拓展”。所谓“课堂全方位开放”,也要在合适的范围内开放。像这样的适度拓展,可以打开课堂,让学生自然接受新知识,而不一定说要花一整节课的时间进行专项训练。事实上,新知识早已融入每一堂课。

3.关于“看”和“闪”

其实就是识字教学。刘老师的课教会了我有趣的识字教学方法。比如在教“看”的时候,我展示了“孙悟空看远处的经典姿势——把一只手放在眼睛上”然后解释:看,孙悟空的手在努力用金色的眼睛看着自己的眼睛!看这个字,上半部分像手,下半部分是眼睛,手放在眼睛上就叫“看”。再比如“闪光”——一个人快速穿过一扇门,就像一道闪光,星星就那么忽明忽暗,忽明忽暗。在现场,我能感觉到同学们的注意力突然被孙悟空吸引住了,特别容易记住这个词。我感觉识字教学其实有点像让孩子通过老师的讲解,唤起大脑中已有的记忆,把它们联系起来,甚至在以后再次看到这个单词的时候迅速调动这部分记忆,达到了识字教学的效果。

这是教的第一首儿歌,从中我学到了一些读儿歌的注意事项;同时,写作离不开文字,识字教学仍是需要我们下大力气探索创新的地方。

关于小船教学的思考。这首童谣《小船》虽然只有两句话,但短小精悍,遣词造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美好的夜景。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思考祖国的语言,咀嚼语言的美,体会语言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自己去感受体验。在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把课文读得很美。当我熟悉它的时候,我鼓励我的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他们的观点。有同学说:“一只小船有两个尖头。这句话太美了!尖端就像我的保镖一样,在保护我的安全?”有同学说:“弯弯的月亮,多美的小船啊!”一些学生说:“我坐在小船上很舒服!”"你可以摇摆、翻转和摇晃. "

有同学说:“你也可以在船上钓鱼!”

有同学说:“图中的小朋友坐在一条弯弯月亮的小船上多开心啊!”!我也想坐下来。"

有同学说:“蓝天上闪烁的星星真美。小星星像小金鱼!”"

一些学生说:“闪亮的星星就像一块块闪闪发光的金子。”

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因此,采用活泼多样的汉字学习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愿意阅读,主动阅读。采用学生当小学老师的游戏,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当小学老师的孩子很认真,识字效率大大提高。

小船教学反思6《小船》是一首充满童趣和幻想的儿歌。作者用生动的比喻描述了自然风光。这也是这门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这个教学难点是否被每个学生理解,是否在教学过程中真正突破。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设计了两个地方来突破这个难点。第一遍用“喜欢”这个词来解释,第二遍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以此来强调学生可以深入,真正理解这个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年级学生更喜欢形象思维,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加入一些形象因素,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做了一个教学挂图,用生动的图片和鲜艳的颜色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自觉学习,充满好奇和讨论!激发孩子兴趣,引导自主学习。

阅读是孩子最感兴趣的老师,情感阅读自然锻炼了孩子的阅读能力。情境学习激发孩子的阅读欲望。在朗读中陶冶美好的情操。

想象力是孩子学习的资源。在“小船”这一课中,学生在感受星空美景的同时,能否充分发挥想象力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也成为教师教学的资源。我利用这节课口语训练的机会,让学生在口语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让他们快乐学习!让想象力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

关于小船教学的思考。课文《小船》是叶圣陶先生的短诗,语言优美,文字朗朗上口。生动而富有想象力;节奏和谐,充满音乐节奏感。在教学中,我一直注重:“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个概念设计了几个环节:猜谜语激发兴趣,引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趣味识字;读课文就像思考创新。并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情感。下课了,觉得挺开明的。

第一,贴近生活,创设体验情境

汉语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汉语来源于生活又走向生活。为了体会语文的生活,引入新课,我让学生交流平时看到月亮是什么样子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小手唰唰在桌子上。有人说,“我看到的月亮像香蕉,像月饼,像大玉盘,像半圆,像眉毛”...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都是学生现有生活的积累,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加强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我觉得应该让学生充分阅读,在阅读中整体感受,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升华情感。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从而读出感受和兴趣?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第一,儿歌《月亮船》让学生听起来很有趣。这时我问:“你喜欢这首歌吗?想学?这恰好是我们要学的课文。”学生们非常高兴,他们的兴趣被激发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灵活运用不同的形式进行阅读,比如模式阅读、自由阅读、同步阅读、男女生竞争阅读、闭眼想象阅读等等。当我学习“一曲明月的小船”这个句子时,我采用了比较阅读的方法,将原句与“一曲明月的小船”进行比较,问学生:“你觉得哪句好?”同学们一个个说,只有一个弯字不好看,看起来别扭,听起来好听。你可以想象它是什么样子。我让他们读了一遍又一遍,他们在我的指导和我自己的理解下读得非常好,脸上洋溢着笑容。

第三,阅读与思考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不断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同时,我觉得语文课光靠阅读是不够的,还应该引导学生去思考。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是懒。”可见,阅读和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相辅相成。我经常鼓励提问的孩子只有在提问的时候才思考。在《小船》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去诗歌提问。通过朗读、思考、查找资料,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四,重视体验,让人格高飞。

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思考祖国的语言,用心咀嚼语言的美,体会语言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这种体验不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自己去感受体验。比如,引导学生读句子1“弯弯的月亮,小小的船,两头尖的小船。”2“弯月有小船,小船有两头尖。”读一下。这两句话有什么区别?你喜欢哪句话?为什么?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感受语言的美和月亮的可爱。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我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同学说:蓝天如海。有同学说弯弯的月亮和小船多美啊!一些学生说,“闪烁的星星就像一双眼睛”...孩子们不自觉地陶醉在天真烂漫的世界里。

小船8教学反思《小船》是一首比较柔和的歌。三拍中速的音乐很好听,让人感觉很舒服。所以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气氛比较活跃,但是学唱歌的时候,听了几遍之后,很多孩子表现出一种昏昏欲睡的精神状态。虽然全班还是比较活跃的,但是我们不能把班里所有的孩子都带入活跃的氛围。相对来说,孩子更喜欢欢快的音乐,慢一点的音乐可能刚开始更有学习兴趣,更认真,但是很快就会有一部分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如何让孩子喜欢上这些轻柔的歌曲,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采取新颖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后来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孩子们想象:可爱的月亮挂在蓝天上,弯弯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这个时候,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有些孩子说他们像香蕉、船和镰刀。当孩子们还沉浸在充分的想象中时,我播放音乐,引导他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体验童谣的内容,感受优美的意境,欣赏这首童谣所体现的宁静美好的氛围。只有让孩子有这样的感受,才能让他们的声音更加容光焕发。当我让孩子睁开眼睛告诉我,刚才你飞出教室,飞向蓝天。你看到了什么?有小朋友说:“亮晶晶的星星,蓝蓝的天!”有小朋友说:“看到我在月亮船上钓鱼了!””一些学生说,“我看见星星在和我说话。“孩子,你说一句话,我就一句话商量。

音乐欣赏《小船》是中班下学期的教学内容,其中理解歌词、激发幼儿欣赏兴趣、感受音乐风格是主要的教学任务。通过这样一个音乐活动,我觉得我看到了孩子身上更多的闪光点。我觉得他们每个人都很棒,都愿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音乐,表达自己的感受。因为孩子受知识水平的限制,一般要先理解歌词,才能感受到音乐旋律的特点。因为这首歌所描述的场景不是孩子所拥有的生活体验,也不是孩子所能体验到的,所以理解歌词就成了这次教学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措施:根据儿童偏爱明亮、动态画面的特点,我决定借助数字资源的多媒体图像功能来帮助儿童理解歌词,因为生动的画面既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又符合儿童具体图像的思维水平,便于儿童掌握和理解歌词。

关于小型船舶教学的思考。这次讲座虽然是同一个话题,但是和上次有很大的不同。因为要求用导师制上课。到底什么是辅导计划还不清楚。虽然我读了李炳亭的《高效课堂指导方案设计》,但我还是很困惑。

2.就课程内容而言,本次教学与第二次教学设计有两处不同:一是开头的情境引入。在这段时间的开始,我让孩子看了两张图片,就是我前一天晚上用相机拍的月亮的图片。那天正好是农历五月初五,除了一弯新月,天空一片漆黑。上课的时候,我问孩子:为什么天上只剩下一弯新月,星星在哪里?哦,原来小星星们听说我们班的孩子最聪明,所以都掉下来找孩子。我们来玩一个“摘星”的游戏,每个星星藏一个单词,看大家能不能快速准确的读出来。二是将“按表象说话”的培训由教师点名、齐声回答的形式改为小组讨论,然后各组代表分别回答问题。说实话,我对小组讨论的环节设计一点概念都没有,因为上级要求优质课必须体现高效课堂的特点,必须有小组合作的环节设计,我只好强行上了。课后感觉小组合作的设计不太理想,因为:(1)孩子通常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2)我对辅导计划设计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很清楚;(3)在课堂上,有的孩子不知所措,有的组长直接指定某某会回答哪个问题,缺乏我预设的那种热烈讨论。

3.因为领导要求课前使用教程,也就是让孩子提前接触老师设计的教学内容,所以我临时改了课前的教学设计,打印出来发给几个小组。我发现孩子们提前知道了教学设计的内容,导致我准备的“学前研究”发生了变化。有些内容我还没来得及说就说出来了。比如叠字的教学,韵律阅读的教学。课堂的生成性被削弱了。

4.《小船》的教学设计我修改了三遍,还是有困惑:

(1)什么是高效课堂?什么是辅导方案设计?我脑子里不知道(我相信有很多老师)。李炳亭老师的《二十二个高效课堂》和《高效课堂指导案例设计》中关于农村小学语文的案例很少。虽然窦桂梅老师在濮阳做了示范课,但我还是希望上级教研部门能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一线语文老师真正临摹高效课堂,就像练字一样,总是从读、贴、抄开始。咱们开展教研活动,不管是乡镇组织还是学校组织。我们希望在高效课堂模式的探索和指导方案的设计上真正下功夫。请进来请出去,彻底改变当前教研活动听课评课时掌声雷动的氛围,以制度、奖励等措施引领教师愿意说真话、敢于表达真实意愿,为教师专业发展营造一个充满热情、思想碰撞、智慧迸发的平台。

(2)谈到新课标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教师是否只要上课就必须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否则会被扣上“没有使用高效课堂”的帽子?我想在李炳亭的《高效课堂导学方案设计》一书中也指出“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需要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来完成”(《高效课堂导学方案设计》第三章第51页)。有些老师对高效课堂的理解是,让孩子在上课前把课桌凳子拉开,摆出一副必须分组讨论的架势。

(3)我教完《小船》后,了解到一位讲座负责人的意见是“教师讲的语言太多,影响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对于刚入学不到三个月的一年级孩子来说,所谓老师带领孩子经历知识探索和经验获取的过程,是很难讲的!在课堂上,我从来不吝啬对孩子的表扬和鼓励。这样的语言是多余的吗?老师评价孩子的语言有标准吗?说实话,现在课堂上的师生关系真的很难把握。如何才能在每节课上既体现老师的“引导”又突出孩子的“主体性”?最近把前段时间教的《d t n l》的教学视频刻录成了光盘。仔细看了一下,真的发现确实存在语速太快,肢体语言单一,表情不太丰富等问题。然而,教师应该在什么时候说话呢?我应该说多少话?如何理顺师生关系?我还需要继续学习和研究。

5.叶澜说:“一个写了一辈子教案的老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老师写三年,就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反思的重要性。从这次县优质课的备课经历和《小舟》教学设计的第三次修改中,我学到了很多。比起名师的成长经历,我只是沧海一粟,但也许最重要的是我做到了,走在了教师专业成长的路上。希望能一路走好,跟随名师的脚步,开辟自己的风景。

小船教学反思10课文《小船》是著名作家叶圣陶的作品。用简短的句子和优美的意境,在孩子们面前勾勒出一幅繁星满天闪耀的迷人画卷。再加上熟悉的音乐,很容易让人唱起来,深深陶醉在这篇优美的文章中。

刚开始上课,我从“船”这个词开始,问孩子们是不是没坐过船。你坐过什么样的船?每个人都回答:“我坐过渡船。”“快艇!”“大船!”“那你坐过天上的船吗?今天,我们将和著名作家叶圣陶一起乘船在天上飞。”

成功导入课文后,就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有感情地阅读课文。在这里,我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将原文中的“小”、“弯”、“波光粼粼”、“蓝色”等词语进行了改动,让学生通过对比,了解这些叠字在文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果不其然,孩子们在后来的阅读中,用语调和表情读出了对月亮、星星和蓝天的热爱。

在新单词的教学中,我注重每个单词的重点。比如教《船》的时候,我重点放在构词法练习上;“犀利,见”是在写作实践中提出来的;“看”通过动作演示,让学生记住字体;“闪现”由填字游戏引入,加入动作加深记忆。如果说全班有比较成功的地方,我觉得可能是生词的教学。

当然,也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考虑到制作课件不是我的强项,如果制作一个粗糙的课件,效果可能不如配套的课件,所以我最终放弃了自己制作的想法。但课后一对比同年级其他老师精心制作的课件,就觉得如果过于依赖配套课件,可能会大大限制自己对文字资源的使用,使备课思路变窄,变得独立,没有思路。所以,通过这次教学演示,督促我赶快学习,尽快掌握课件制作方法,在以后的教学中通过媒体向孩子们展示更多精彩的语文知识世界。

另外,一年级孩子在课堂上思维的拓展,语言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课堂上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其实不管每篇课文的内容是简单还是丰富,这些训练和渗透应该是无时无刻不在的。只有抓住每一个闪光点,给孩子充分的机会多练习说,多想象,学生才能真正学到语文知识,并把这些技能运用到平时的听说读写能力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