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最美的砀山作文

在砀山长大的孩子都知道,有一所高中叫砀山中学,是我们口中经常提到的。它历史悠久,不是体现在它的建筑上,而是作为一个名词,已经深入人心。以前有个说法,孩子考上砀山。

砀山中学是一所历史名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成立于1930。它的前身是我党早期领导人王若飞提出的苏鲁豫边区中学。王若飞同志亲自起草了《建校宣言》,明确提出了“广纳贤才以育其才,充实其德,开阔其智,强健其体”的办学宗旨。

一代又一代,弦歌从未停止。八十年的艰辛为村庄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八十年的艰苦奋斗,为党众打造了一个闪亮的名牌。1960党中被确定为安徽省重点中学,首批1999通过省级示范高中验收,2009年顺利通过安徽省新标准示范高中验收。学校多次被评为“全国教育战线先进集体”、“安徽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安徽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安徽省文明单位”、“全国群众体育活动先进集体”、省市县学校管理先进单位。砀山中学以骄人的成绩被誉为皖北教育明珠和人才摇篮。

教育教学的优异成绩来自于优化的师资队伍。砀山中学紧紧抓住勤学教研这条主线,努力点燃教师职业生活的激情,努力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涌现出一大批爱岗敬业、治学严谨、乐于奉献的优秀教师,形成了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96个教学班,5600多名学生。教职工367人,专任教师296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165人,中级教师145人,其中19人已获得硕士学位。还有一批在省市县有影响的模范教师、专家、学者型教师和学科。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全面发展、突出特色”的办学理念,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富德广智、强身健体”的校训和“立德树人、关爱学生、追求卓越”的校训,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考连年大丰收。本科高考人数一直位居全市前列,位居全市第二,多次受到市县政府的表彰和奖励。2014高考,文理科本科人数达到1322人,比去年净增275人,一本506人,二本以上1059人,一举突破千人大关。特别是尖子生的培养有了实质性的突破。以全省理科第23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季、于、唐、王创业分别考入复旦、南大、浙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名校。砀山县人民政府通报表彰,奖励学校人民币25万元。教学和科研也有新的突破。9个项目获得了国家和省级教育机构的批准,其中两个项目顺利通过了专家鉴定。

设施齐全,设备先进,三区分明,环境优美,是村里强校的标志。学校占地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设计新颖、风格多样的现代建筑鳞次栉比,气势磅礴。第一、二教学楼宽敞明亮,可同时容纳120个班,7000多名学生。古色古香的沐春花园一侧,六栋学生公寓楼干净舒适,可容纳5000多名学生。杨柳依依小桥流水旁,学生食堂环境优雅,可容纳4200人同时就餐。实验楼设备先进,实验室和生物园一流;邵氏建筑宏伟,有语音室、电视台、校园网、校史馆。图书馆藏书265,438+00,000册,报刊465,438+05种。校园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明确,环境优美,景色优美。花架廊,错落有致;亭雕相得益彰;小桥流水很有意思。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日月更替,岁月更迭。80年来,已有4万多名中学生离开母校,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辛勤工作。他们或称霸政坛,或参军,或投身科研,或从事工农业生产。他们有的成为学术精英、博士生导师,有的成为体育健将、全国劳动模范、著名企业家和各行各业的骨干。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书写了辉煌的人生,展示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他们为母校增光添彩,他们是村里的骄傲。

历史成就了昔日的辉煌。今天的村里人,正在奋力续写着村里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