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可以看金庸武侠小说吗?
我知道的武侠小说。
我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学习武术。算下来,已经五六年了。我也记不清到底读过多少作品,但我一直在读,无论是在考前初三紧张的生活中,还是在临近高三的巨大压力下。刚开始只是看热闹,后来越看越多,好像明白了更深层次的东西。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对武侠小说的理解:
武侠小说的概念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武帝时期,也就是司马迁写的《史记》。《史记》中有一篇《游侠列传》,其中有这样一段话:“今日游侠,虽行不正,但言必信,行必有果,言必践,不爱惜身体,不去文人之苦,生死与共,但不赞其能,耻其德,盖多事。”意思是:“这些人,虽然他们的行为和道德为君子所不齿,但是他们一定会信守诺言,他们所做的事情一定会见到成效,他们一定能够不顾自己的生命去帮助有困难的人。工作完成后,他们会不留姓名地离开。”这是我能找到的最早的关于武术的论述,其中只提到了“侠”,没有提到“武”,说明在古人眼中,现代武术中是否有令人眼花缭乱、博大精深的“武”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武侠”二字中的“侠”字。那么,像雷锋和丛飞这样的人自然可以被称为“侠客”。
看过武侠小说的人都会对一本书产生疑惑,那就是《水浒传》。在介绍这本书时,人们总是称之为“侠义小说”。我个人对此并不认同。的确,《水浒传》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一个高峰,但它的思想和信息我不敢苟同。《水浒传》有其积极的一面,如突出封建统治的罪恶,挖掘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然而,它所传达的复仇、暴力和对女性的偏见偏离了侠义小说的正常轨道,因此,在思想深度上无法与其他三部经典小说相比。这也是我不认为《水浒传》可以称为侠义小说的原因。
对于当代人来说,最熟悉的武侠小说作家是金庸、古龙、梁羽生。年龄稍大一点的人可能还知道解放前活跃在文坛上的作家,如楼主、平江卜晓生、龚、王度陆等。说起武侠小说在近现代的发展,只能用“波折”二字来形容。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不仅推动了中国政治的发展,也在失落的武侠小说中找到了新的生命力。20世纪二三十年代,相对于之前的二十年,相对稳定,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武侠小说迎来了第一次发展高潮。但这一时期的作品大多描写的是“超人”般的助天灭暴的侠客,缺乏现实生活的客观性。他们往往是年轻的侠客。从年轻到年老,他们总是在帮助有需要的人,这让人觉得很单调。再说了,谁一辈子做好事,基本上没遇到大的挫折?
事物总是在发展的,新事物总是取代旧事物,这是谁也阻挡不了的趋势。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了著名的“北派五杰”,一扫几十年的浮夸虚妄,即所谓的“假、大、空”,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承认现实的残酷。他们知道,仅凭几个侠客,“道”无止境,“暴”无止境;至于那些反派,很多本来是要“洗心革面”的,但现实就是现实。即使你洗心革面后做了再多的好事,也是这个世界所不能容忍的。这就是现实的残酷。继“北派五杰”之后,中国武侠小说的发展戛然而止,出现了长达30年的空白。然而,令人欣喜的是,武侠小说在中国大陆销声匿迹后,分别在台湾和香港掀起了一个高潮。先后出现了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黄易、倪匡等一大批著名的武侠作家。
我看的第一本武侠小说是金庸的《神雕侠侣》,从此就被这个武侠世界吸引住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几个作家中,我最佩服金庸。我觉得金庸本人有非常深厚的文学功底,这让他的作品充满了文化气息。金庸作品中体现的侠义精神是我最喜欢的。其中“大侠为国为民”是众多武侠小说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金庸小说中,诗词的运用一直是很多读者津津乐道的。虽然他对诗歌的运用没有琼瑶那么完美,但每一个字都充满了他强烈的感情,就像李莫愁在《神雕侠侣》中经常吟诵的那首《麦珀堂》:
问世间情为何物,教人生死与共。四面八方飞来飞去,老翅几经冷热。开心的开心,苦涩的离别,中间还会有更多的傻孩子,你要有话说。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横坟路,寂寞时笛鼓,炊烟依旧平。招魂有什么意义?山鬼暗暗呼风唤雨。天地嫉妒,不信其有。莺莺燕皆黄土,万古长青。为了留给诗人,我狂唱狂饮,游览了秋艳。
元好问写的这首歌不正是反映了李莫愁被抛弃后的悲伤心情吗?
到底什么是读武侠,是很多读者没有深入思考过的问题。在我看来,武侠所宣扬的是一种精神,一种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即侠义精神,或者可以说是一种被忽略的传世文化——侠义文化。就像欧洲的侠义文化,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但中国的侠义文化显然比另外两种要灿烂得多:一是侠义文化植根于老百姓之中,具有广泛的号召力;其次,它渗透到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真的可以说是“天下人尽皆知礼者也”。然而,就是这种代表了这种优秀文化的武侠小说,却一直被视为“次流派”,甚至在建国后被封杀。有文化因素,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政治因素。改革开放的确是一场春风,它包裹着春雨,融化着人们心中的坚冰。新武侠在内地迅速掀起狂潮,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单调的生活。
中学生该不该学武术,是很多家长、老师、学生头疼的问题。中学生看武侠,首先要看进去。我在这里说的看进去,并不是要深入理解小说的内容,而是要关注背后的东西。好的小说不会无缘无故被作者写出来,一定包含作者想表达的东西。我们要读的是这些内容背后的东西。所以,没有强大的独立思考能力,是读不好武侠的,所以这就给读者设了一个限制。中学生读武侠,要注意作者的文笔,即如何更好地表达思想。当然,武侠小说的精华要吸收,至于糟粕,离得越远越好。现在遍布书店的所谓“网游武侠”“玄幻武侠”就属于这种糟粕。里面的故事诡异离奇,暴力色情随处可见,还是不要看的好。
我有个朋友读武侠比我早很多。在他读完一本书之前,他会用一句话来总结。我觉得这种阅读方式很可取。下面我就把他的十四部关于金庸的作品(除了《越女剑》)进行总结摘抄:
宝刀交替喜,柔情恨意无常——飞狐传奇
人间有真情——雪山飞狐
我拔出我的匕首,我徒劳地窥视四种方法——“连城诀”
没有人是不义的,一切众生都是有罪的——八条龙
为草莽英雄写“春秋”——射雕英雄传
铃鸟还在唱——白马在西风中呼啸
如果你不是勇士,你也是历史上的奇人——鹿山公爵,
深入非洲,帮助世界,远离贫困——笑傲江湖
开始是错的,结束仍然是错的——《剑与复仇之书》
问世间,什么是爱——神雕侠侣
叙事迷宫与寓言世界——侠客
从英雄的《神曲》到人性的传说——被永恒的逆境所屠龙;
乱世中的爱恨情仇-染有皇室血统的剑
乐在其中乐在其中——《鸳鸯道》
就是在我们今天看的各种似乎和武侠完全无关的书里,武侠都留下了它的影子,就像《亮剑》这种真正的军事小说。《亮剑》这本书我只简单翻了几章,但是里面透露出来的精神很吸引我。书中的李云龙,与其说是将军,不如说是一个活土匪,善恶兼备,快意恩仇。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人物,谁能相信他最后是自杀而死。看完这段话,我不禁在想,如果他成功后像杨过、令狐冲那样隐居起来,会怎么样呢?想到这,我不禁笑自己幼稚。这怎么可能呢?也许这就是这本书的作者想让读者看到的内容背后的东西。
最近又买杂志,看到一本好书叫《古今传奇》。主要是发布一些新的武侠作品,推荐一些新的武侠作家。其中确实有很多优秀的人,我现在称之为“内地新武侠”。金庸、古龙等人的作品,在他们面前就像一座大山,一条大河。如何跨越,是摆在这些人面前的一大难题。现在,他们就像宋代的诗人。在他们面前的是代表中国最高成就的唐诗。但是,宋代的诗人并没有超越前代。虽然有许多优秀的作品,但它们只是昙花一现。相反,他们提出了一些著名的文人在被忽视的歌词和歌曲。所以,今天的武侠作家,要想另辟蹊径,寻求更大的发展,一定不能违背武侠小说所代表的精神,否则,他们只会成为武侠小说进程中的牺牲品。
温瑞安说:“武侠小说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其背景往往是沉重的历史,发生在古老的山川。无论思想感情,老师、父亲、儿子的观念都能代表一种中国文化的精神。”是的,武侠小说是中国特有的文学类型。在国外,它简直就是“中国”的象征,承载着昂扬、厚重的中国文化。
以上是我对中国武术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