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对中小学教师的课时标准有哪些规定?
1.教师工作量评价标准
它是以教师劳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基础,对教师工作量的一种定量衡量。是衡量教师是否尽到职责的重要量化标志。对所有老师都应该是平等的。
教师工作量的量化标准在实践中很难确定,但理论上教师工作量的量化评价标准不能是个人劳动时间。所谓个人劳动时间,是指单个教师在其职责范围内完成教学各方面工作和任务所花费的实际劳动时间。个人工作时间千差万别,决定教师工作量评价标准的尺度只能是教师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或代表这个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正常教学条件下,社会对教师的合理责任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平均接受能力下,完成教育过程所需的劳动时间。
个人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一般有三种情况。如果一个老师的个人工作量等于社会必要工作量,就说明这个老师刚刚完成了工作量定额。如果教师的个人工作量小于社会必要工作量,一般说明教师没有完成工作量定额。对于没有完成工作量定额的情况,要区分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如果真的是因为人员数量确定错误,那么学校管理部门必须及时做出调整。如果个人劳动量大于社会必要劳动量,就说明教师超额完成了任务,付出了更多的劳动。20世纪50年代,我国高校试行教师工作日和教学工作量的办法。从1978开始,原教育部重新起草了《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试行办法》经过试行、总结、修订,于1981正式下发。该方法按照每学年42周,每周5天,每天8小时计算,教师工作年度定额为1680小时。
从理论上讲,这个固定时间不属于教师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它只是指定的8小时工作日数乘以自然工作日数的小时乘积。与这个法定的时间量相比,在教师工作量的实际测算中,我们往往采用教师工作的实际时间,经过科学计算和处理后乘以相应的加权数。教师工作的实际时间可以做成调查问卷,发放给教师,要求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问卷汇总后,计算出我校教师从事各种工作的平均时间和占总工作时间的百分比。一项调查显示,高中教师每周备课时间为18.4小时。初中教师每周13.9小时,小学教师每周14.2小时;高中教师每周教学时间10.6小时,初中教师每周11.3小时,小学教师每周12.4小时;高中教师批改作业的时间为每周11.8小时,初中教师为每周11.2小时,小学教师为每周10.3小时。高中教师辅导时间每周4.9小时,初中教师每周5.15小时,小学教师每周1.6小时。高中教师第二课堂工作时间为每周0.49小时,初中教师为每周0.9小时,小学教师为每周1.2小时。
在教师工作量量化评价标准的问题上,需要说明的是测量标准的单位问题。在我们看来,以自然小时为单位相对比以小时为单位要好。原因有三:第一,教师教学工作量中的教学时间表面上是以课时(40 ~ 50分钟)计算的,但实际上与教学相关的其他教学环节所花费的劳动时间是以自然小时计算的。其次,10分钟的课间休息表面上看起来不属于教学时间,其实不然。课间休息是师生教学和上课的必要条件。虽然发生在分娩过程之外,但属于分娩过程的延续,是教学时间的延长。再次,以小时来衡量教师的工作量是考虑到教职工和非教职工的不同劳动特点,非教职工不适合以课时来计算工作量。
2.教师工作质量的评价标准
它是对教师工作质量的一种衡量,目的是评价教师的工作质量。教师工作量的质量评价标准与教师工作量的数量评价标准共同构成了教师工作量评价标准的两个方面。
教育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这项工程的质量受时间、条件、环境、教学设备、信息、师资队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从时间上看,教学效果是建立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基础上的。没有时间,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学生的质量是最重要的因素。没有学生的积极配合,一方面依靠老师的努力是没有效果的。社会是否形成重视教育、尊重教师的环境,也会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此外,教学设备是否满足教学需要,一个学校的实验条件如何,教师能否经常收到教学改革的信息,教师之间是否有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内在机制,都会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显然,对教师工作质量的评价是片面的,但不考虑外界影响也是片面的。
提出教师工作量质量的评价标准,注意制定基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评价标准。我们不可能在统一的有限时间内对教师的工作效果进行评估。就一节课而言,涉及到教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同程度的对教材的挖掘和再创造,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表现等诸多方面,对这些方面的评价本身就是模糊的;而且,不同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很大差异。一堂课不可能让所有学生都接受和掌握老师所教的知识,好、中、差总会有区别。一个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必然会花更多的时间在辅导中低年级学生上,提高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接受能力。因此,建立教师工作量质量的评价标准,必须使评价覆盖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教师工作量质量的评价标准其实和教师工作质量的评价标准是一样的。由于教师工作内容的广泛性,教师工作质量的评价标准也应该是全面的,既包括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也包括非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教学质量的评估是非常复杂的。就课堂教学而言,如何评价一堂课,并没有一定的标准。一般课堂教学的评价只是定性分析,缺乏整体量化指标的综合评价。教学质量的评价和其他教师工作质量的评价一样,通常采用分层的方法。评分法的特点是:首先制定了一套详细具体的教学工作评价标准,规定了每项标准应得的分数;然后由教师和学校相关领导组成评价小组,评价小组的每个成员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被评价教师的课程逐项打分;最后求和,去掉两极的极值分数,得到一个平均分,根据平均分判断该班为优秀、较差或一般。以下是一个分级评估方案:
(一)课前准备(各4分,***16分)
1.研究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
2.明确教学目标,编写教案;
3.做好学生学习资料的诊断性测试和统计分析;
4.教具的准备和制作。
(2)课堂教学(每项4分,***40分)
1.教学组织适当,教学秩序良好;
2.内容正确,中心思想突出;
3.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4.板书工整,有规划;
5.善于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积极性;
6.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7.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8.教学过程紧凑自然;
9.学生在课堂上能大体理解教学内容;
10.能按时下课。
(3)课外辅导(每项4分,***12分)
1.能够有计划地引导班里个别较差的学生;
2.能够对班里几个优秀的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外指导,拓展知识和能力;
3.能适当开展第二课堂的活动。
(4)作业(各4分,***16分)
1.作业有计划性和选择性,负担适中;
2.认真及时纠正;
3.对小测验等测试进行点评,重视形成性评价的作用;
4.学生作业的书写和格式可以严格要求。
(5)教学改革(每项4分,***16分)
1.教学研究可以结合教学进行,有一定的课题;
2.每学期至少开一次公共研究课;
3.每周至少听一两节其他老师的课;
4.努力学习教学理论,改进教学方法。
本评价方案共分25项,每项4分,总分100分。规定:80分以上为优秀;70 ~ 80就不错了;60 ~ 70分为一般;低于0分就是差。
虽然上述评价方法体现了教学评价的多元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定性评价的主观性。但是它仍然有弱点。比如这种评价是基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作业、课后指导、教学改革等教学结构的标准模型,这种教学结构是否可以作为标准化的评价结构值得探讨。另外,用总分来说明教学的整体效果也不够科学。比如,拿“按时上完课”的分数和“内容正确,中心思想突出”的分数做比较,就不好了。这个总分所代表的现实意义是模糊的,值得研究。但由于简单客观,这种评价方式在一些地方很受欢迎。
3.教师工作量评价标准的发展过程
也就是说,教师工作量评价标准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八个步骤:确定教师工作量评价委员会、借鉴他人经验、分析研究、确定教师工作量评价原则、提出教师工作量评价初步方案、讨论修改、试行、总结提高。
(1)教师工作量评定委员会
教师工作量的评定由教师工作量评定委员会完成。教师工作量评估委员会成员是教师工作量的评估者。教师工作量评估委员会在教师工作量评估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关系到评估能否科学客观,评估能否与学校管理目标相协调。为了使教师工作量鉴定委员会尽可能地满足上述要求,教师工作量鉴定委员会成员的遴选需要非常谨慎。通常,鉴定委员会由被鉴定人、主管领导、专家和学生四部分组成。对于中小学来说,“主管领导”一般指校长;对于大学来说,“有能力的领导”包括更多的人。在一所中学组建教师工作量评估委员会的过程中,产生“专家”的方式有两种。第一,校长挑选四至六人作为教研员;二是由全体教师推选二至四人,作为教研员,组成专家组参与评价。对于不同的被评价人,一次由5名与被评价人相同或相关学科的专家参与评价。无论是校长的选拔,还是教师选出的教研员,都应该是学校里教学和辅导方面的顶尖教师。选派顶尖教师担任教学研究人员,组建专家组,不仅可以参与教学评价,提高评价的权威性,还有助于发挥骨干老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参与评价的学生按随机原则确定。对于所有教师,它被指定为
根据评估标准,20名学生对教师的工作进行了评估。这20名学生是根据他们的学号通过等距抽样调查产生的。
(2)学习他人的经验
聪明人通过别人的错误来纠正自己的错误。借鉴姐妹学校在教师工作量评价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对我校教师工作量评价标准的制定有很大的帮助。总结和概括别人的实践经验,既是学习间接经验的过程,也是学习直接经验的过程。毫无疑问,这对于避免我校教师工作量考核走不必要的弯路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3)分析和研究
分析研究的过程是进一步提炼兄弟院校的经验,分析他校和我校各自的特点,使他校的经验本土化,研究如何根据我校的特点对教师的工作量进行考核。一个成功的教师工作量评价标准必然是一个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标准。制定教师工作量的评价标准,提炼和总结我校的特点,是重要的前提。
(4)确定教师工作量评价的原则。
教师工作量测量原则是教师工作量测量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指导原则和行为准则。是教师工作量测量指导思想的体现,也是教师工作量测量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在借鉴他人经验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教师工作量评价的原则,为教师工作量评价标准的制定指明了方向。
(5)提出评估教师工作量的初步方案。
这是整个八步的关键环节。教师工作量评估的初步方案应在反复、认真酝酿的基础上提出。这个方案要考虑到教职员工和非教职员工在工作量评估上的差异。要认识到两个不同的工作不能简单比较,要根据工作的不同特点提出相应的工作量评估方案。这个计划还要考虑到,即使都是教学工作,也会因学科不同而有差异。比如语文、数学等科目的老师有批改作业的工作量,而历史、地理、体育的老师没有批改作业的工作量(一般来说)。这样就可以调整或增加历史、地理、体育老师的课时,保证他们整体工作量的一致性。提出方案时还应考虑不同评价者的差异。如果学校认为作为评价者的学生与被评价者、主要领导和专家的评价视角不同,则以被评价者、主要领导和专家为直接评价信息源,按照素质能力、态度表现、实证理论和表现反馈四个因素进行评价。以学生为间接信息来源,从教学方法、语言教学模式、主导作用和教师道德责任四个因素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工作量评估的初步方案应包括两种:定量评估方案和质量评估方案。
(6)讨论和修改
讨论是指教师工作量评价初步方案形成后,下发到学校各部门听取全校教师的意见,全校教师对初步方案进行全面讨论。修改是指根据对初步方案的讨论和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对初步工作量评估方案进行修改,形成修改稿。讨论修改是群众路线的体现,是教师工作量测算民主原则的要求。
(七)试行
是教师工作量测量的实践环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工作量评定委员会根据我校教师意见制定的教师工作量评定标准是否可行,要看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是否奏效。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任何新事物都只能在与旧事物的不断斗争中生存。在教师工作量评估方案的试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障碍。不要因为审判过程中的麻烦而气馁。科学的态度,坚强的意志,冷静的思考,才是我们应该坚持的,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8)总结和改进
总结提高是指对教师工作量的评价进行总结,肯定成绩,分析问题,找出进一步完善教师工作量评价的方法,拿出正式的教师工作量评价方案。“总结改进”是继“讨论修改”之后的第二个反馈环节。不同于“讨论修改”的反馈环节,它建立在“试用”的实践基础上,其价值远大于第一次反馈。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非常成熟的教师工作量评价标准,也会随着各种内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并逐渐变得不能很好地反映客观现实。因此,教师工作量不会有绝对静态的评价标准。教师工作量评价标准的制定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然后从认识回到实践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