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有哪些园林?

公园花园:公园花园位于平门人民路高桥8号。

园址原为荒地,于1932年由上海蛋商王购得,用于建造宅基地,占地1万平方米,耗资1万银元。日伪时期,花园被日本军官占领。抗战胜利后,他为国民党军队驻扎。1953年,国家公路管理局第三工程队购买了这个公园,开了疗养院,盖了一栋三层小楼。1974隶属市卫生局,下设防疫站。假山装修在1985。

公园四周花岗岩围墙,采用传统园林布局,以山水为主景,假山覆石,峰峦起伏,池中曲桥,点与点兼备。有四馆、花厅、亭台、楼道等建筑。花木繁茂,有白皮松、罗汉松、广玉兰、樱花、杜鹃花等。最珍贵的是两棵地栽五针松,高约2米,生长旺盛。

冯婷花园:位于12清源广场。

清同治光绪年间,时任苏州知府的湖州人吴允在此建了一座宅园,因园中有古枫叶,故名“冯婷园”。吴自称:“宅不宽,花木胜。”比起自封屈原的“微”。吴云山书法好收藏鉴赏金石学,园中左右史钟鼎列。画家、书法家吴昌硕早年与园主交情甚笃。他曾申请住在园中教童子,使童子能观察到他收藏的字画石,在艺术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光绪九年(1883)吴允去世后,园中逐渐衰落。宣彤二年(1910),诗人朱祖谋曾在此居住。1928,园林归陈,修缮一新。

1949解放后,被教师进修学校、二中、评弹研究室、评弹团使用。1966后,假山被拆除,建筑年久失修,花木枯萎。1979年,10多名被送回城市的评弹演员被临时安置在这里。1983年园内单位及居民迁出,由市文化局启动改造,耗资148000元,1984年底竣工。1985春节期间,国画院搬进来了。

冯婷花园位于住宅东北面,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正殿“冯婷仙亭”(现改名为“冯婷山亭”)位于花园的中心,南北各有一个庭院区。南院花木繁茂,山石缤纷。主要建筑有尝楼、红叶亭(现称代双亭)和张宗为亭。北院有清池彩虹,半亭林池花木相映。博物馆东曾是吴允的书房“平斋”。山前沿路有“墨香阁”。你的楼藏在山里,楼上突兀。翟和葛各有院落,是整个公园的精华。

五峰花园:长门西街下塘,现五峰花园巷,占地约2.5亩。

该园为明代嘉靖年间常州高级大臣杨成所建,俗称“杨家院”,一朔园为五峰老人的侄子画家温伯仁所建。太湖五座石峰矗立在园中,高20尺,十分纤细玲珑,并排而立,形似一位老人,又称五老峰,即“张任峰”、“观音峰”、“三老峰”、“青云峰”、“青云峰”。全园以五峰为主,水池为辅,有悬崖、峡谷、溶洞、石桥、古树、旱船、园亭、溶洞。在花园的西南角有一个土堆,俗称唐墓。这座花园已经多次换了主人。抗日战争前后,花园分散成民居。花园年久失修,水池被塞住,两座石峰倒下。1982年,五峰花园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略有保护和修缮。于1998 10 1恢复,正式对外开放。

沧浪亭:位于人民路沧浪亭街3号,

沧浪亭旧址原为五代吴郡使臣孙承佑的台球厅,后逐渐废弃。北宋清四年(1044),诗人苏舜钦被贬,迁居吴中。他花了4万元买下了孙氏园,并在大地和山脉的北部建了一个名为沧浪的亭子。孟子、楚辞中“沧浪之清水可为我缨,浊水可为我足。”之后又一次转手。先是张和龚各得一半。张扩建了花园,建了一个大亭子。“园亭之胜在东南。”

南宋绍兴初,沧浪亭被著名抗金名将韩世忠收购,改名“汉源”。韩在两山之间建了一座桥,取名为“”。山上有莲梨木、冷光殿、冷锋亭、云堂、水边的卓影亭、梅婷的“华钥境界”、朱婷的“翠玲珑”、桂亭的“青香亭”,都是清苑时期留存下来的。

元代,沧浪亭废弃为僧舍。景宗和尚在沧浪亭旧址建了苗银寺。正念时期,和尚山青在其东侧修建了大云寺,又称曹杰寺,是南禅寺的另一个庭院。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包昙、尚二人居南禅寺,合并和两寺。嘉靖十三年(1534),知府胡志宗将苗银寺改为韩琦王寺。25年后,戒草庵的和尚文英重修了沧浪亭。

清康熙年间,总督王新下令在此修建苏公庙,三十四年(1695),总督罗松重修沧浪亭。乾隆南巡就驻扎在这里,亭南南面有牌坊和御道。道光八年(1828),巡抚陶澍在亭西南建“五百圣贤殿”。太平天国战争期间,该馆被毁。同治十二年(1873),巡抚张树声、布政使重修沧浪亭,并在亭南建“明道堂”。大殿后面是西方500座名刹,殿南精致玲珑。展馆的北面是水轩、静音馆和莲花水阁。还有文庙巷室、建新书店、印心石屋、坎山楼、杨志亭等。光绪初年,园中仍有僧人居住。光绪末年,被洋务局借用。民国初年,曾经设立过地方志局。65438年至0927年,苏州美院院长颜受聘为沧浪亭管理员。装修后,美国学校搬进来了。苏州沦陷时,日军占领了这座园林,园林遭到严重破坏。1954由市园林管理处接手改造,于1955正式营业。

沧浪亭历经几代人的兴衰,如今占地1.1万平方米,门前水面4862平方米。虽然已经不是宋初的样子了,但是园外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园内的古亭古木依然保留着往日的风韵。沧浪亭水阔,范围广,境界清旷。历代文人墨客都唱过不少诗。欧阳修和苏舜钦诗中的亭联“清风明月无价,近水远山有情”,脍炙人口,传诵千古。从周朝到清朝2400年间,武县有594位著名先贤,他们用石头造像,为后人树立了榜样。李稷、伍子胥、白居易、范仲淹、文天祥、韩世忠、唐伯虎、文徵明、况钟、林则徐等。都在其中,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环秀山庄:位于景德路262号,又名怡园。

原为唐代金谷园旧址,明嘉靖年间改为学道书院和食政署。万历是申时行的房子。明末清初的后裔孙珅建造了一座花园。清乾隆年间,这里是刑部尚书江镇的住所。姜家建“自建房”,楼后筑山,掘地三尺,清泉溢成池,名曰“飞雪”。后来是《尚书》的碧园楼和《大学士孙士毅楼》。园中有一座假山,留存至今,是叠山大师葛的杰作。道光二十九年,购建王氏宗祠,在义荫下自办农场,重修东北园,取名怡园,又名环秀山庄。咸丰、同治年间战乱后,园林受损。光绪年间重建。到了1949,只剩下一座山,一个池塘,一艘“秋船”。

1984年6月至1985年6月,10市园林局和刺绣研究所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修。苏州园林设计事务所设计,苏州古典园林建设公司施工,总投资60万元。“环秀山庄”已修复有四个大厅,一个山谷大厅,一个温泉馆,侧楼等。,建筑面积754平方米,新建和改造墙体200余米,辅助地面246平方米。假山加固了,“飞雪泉”清淤了,水池清理了,树木也补植了。

环秀山庄占地2179平方米。景观以山为主,池水为辅,建筑不多。花园虽小,却很有气势。尤其是科赫建造的假山,更是一绝,占地仅半亩。但是,这里只是一箭之遥,四面环山,很容易走动。主峰东南突兀,次峰西北拱起,四面环水,绿树环绕。山中有险径、溶洞、山谷、石崖、飞梁、断崖,境界多变,宛若自然。主峰高7.2米,谷长12米,山道长60余米,上下盘旋,宛若高路入云,气象万千。葛的《叠山》采用“斧劈法”,简练苍劲,结构严谨,错落有致,浑然天成,有“独步江南”之誉。

景点:四方殿、侧楼、观景亭、右谷殿。

柳园:位于长门外柳园路79号。

留园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十一年,太仆寺年轻官员徐太师退位归李后,修建了东园和西园。西园的后面是一座佛寺,也就是今天的庄洁法华寺,而东园是今天的前身。当时东园花木扶疏,基上有假山。其中“太湖一石,名瑞云峰,高三尺余,朱勉巧雕,为北宋‘花石帮’遗物。乾隆四十四年,芮云峰被搬进织造院的宫殿。徐太师死后,东园逐渐荒废。59年,花园归刘舒所有。经过五年的恢复扩建,于嘉庆三年竣工。园名“涵碧庄”,又名“花步小楼”,俗称“柳园”。园中奇石十二峰,名为苏葵、玉女、若茂、青芝、累粟、易云、银月、猕猴、鸡冠、拂袖、仙掌、干笑,一时间举足轻重。后来咸丰之战后,园子渐渐荒芜。

同治十二年,盛康买下此园,大加修葺,将“柳园”改名为“留园”,意为“长留天地”,留园之名由此开始。盛留园是春石胜,草木美,亭台深,一时名声大噪;在岩石奇观中,云顶峰是最多的。辛亥革命后,康生之子盛宣怀流亡日本,园林衰落。1927年,北伐军21师司令部就驻扎在这个公园里。20世纪40年代,侵华日军和国民党军队先后在此饲养军马,门窗垂落,被彻底毁坏,一片废墟。1953年人民政府拨款修缮留园,于1954年元旦开放供人参观。

留园现有面积2331,000平方米,建筑占公园总面积的1/3,以建筑空间的精致处理著称。大厅是苏州园林中最宏伟的,大而精致,工而不伤雕。花园大致可分为四部分:中、东、北、西。在花园的南面,有祠堂和房屋,前堂和后楼都相当高和开放。花园的中心部分是最初的“涵碧村”的基础。虽然做了部分改进,但依然是整个园林的精华。西面是亭台楼阁环绕的山池,长廊昂贵,峰峦环抱,清澈幽静。东面有一大殿,由玄斋相连,峰峦叠石,重重门,变化曲折。光绪年间扩建了东、北、西三部分。在东面,有一组建筑主要突出云顶峰。北方的老建筑都被破坏了,现在有一个盆景园。西部以岩、石为主假山,有山有枫林,有平山有曲水。掌管全园,树美奇花异,石清,游廊亭,风亭月亭,高矮情侣,左右转动。整个景观以长廊为主线,通向幽僻的地方和山谷,随形而变,沿廊望去,处处有景。

园内精品众多,有古木横切面、绿荫、明色楼、涵碧山房、桂花香轩、亭子、远绿亭、古古处、清风池亭、西楼、曲溪楼、濠浦亭、吴凤先山亭、我身边的读书处、冯谖亭、临泉亭。清代学者俞樾所著《留园》,现刻于堂中木屏风上。

留园的著名景点有:东法贴、古木角科、云顶峰、寒碧、濠浦亭、华埠、林朔馆、树荫下的、明代牡丹花台遗址、明色楼、石林大院(冯谖)、萧墅亭、文慕香轩、五凤仙山亭。

瓯源:位于城东小新桥巷7号。

藕园东部旧址原为清雍正保宁知府金鹿所建,又名“林姣榆”。后来,它成了崇明的朱轼别墅。光绪初年,湖州沈秉诚(后为安徽巡抚、两江总督)居吴中,买下花园的废弃地,聘请著名画家顾云设计建造了宅园。因屋内一切皆有花园,又寓意夫妻隐居之意,故名“荷花苑”。吴中名士潘祖荫、李洪志、吴昀、郑等,常来园内雅集,宴饮唱歌,抚弄古玩片刻。光绪二十一年(1895),沈冰去世后,他的花园也随之消亡,逐渐成为民居。1932年,杨荫榆在这里创建了乐儿妇女协会。65438年至0939年,史学家钱穆随家人住在东园,在《读旧书店》中写了《史记地名考证》一书。1941年,刘国钧买了莲藕园,当时还没修好。从65438年到0958年,振亚丝织厂被用作工人疗养院、宿舍、仓库和托儿所。1961年,归城市园林管理。改造后,东园1965开业,改造1979,改造1990,西园和公馆改造,全部1994开业。

荷花园三面临河,一面临街,总面积8000平方米。公园的布局很独特,房子在中间,公园分为东西两部分,房子之间用厚重的建筑连接起来。住宅* * *四进大厅。前门和后门都有河港。

东花园是“涉园”旧址,以山为主要布局,池塘为辅助,亭台楼阁围绕山池而建。园内主体建筑为一组重檐厅堂,总名“城曲草堂”,是园主宴请宾客的场所。楼上,呃,“补读旧书。”楼西以“碧廊”接项亭、藤花船、无俗韵亭、枕波双隐亭。亭子里有一幅对联,写着“荷园居美,城为诗城”,是沈秉诚的继妻严永华所写。建筑东面突出为“双照楼”,南面有“云画廊”,后面是“欢颜斋”、馆、吾爱馆、廷令楼。楼亭前石屏宽敞,黄石假山巍然耸立,山中小路称“甲骨”。东面主峰高耸,悬崖近池,树木葱茏,山林十分有趣;西边的副山低而平缓,由主山村支撑。据刘敦桢考证:“此山无论绝壁、小径、峡谷,叠石之法自然逼真,...就像黄石的自然剥落纹理,与明嘉靖年间张南洋叠放的上海豫园黄石假山几乎一模一样,可能是与园林有关的遗物。”假山东有个月池。池南端有水阁“山水间”,明代齐地盖,跨度约4米,高约3.5米。雕成的松、竹、梅“老寒三友”精美绝伦,体量居苏州古典园林之首。

西园以书房“织帘老屋”为中心,分为两个小院,前院有湖石假山,后院有湖石花坛,藏书楼立于北面。

狮子林:位于花园路23号。

狮子林原址在宋代是你家单独经营的。元代至郑铮二年(1342),天乳禅师韦泽的弟子们以同样的速度出资,在吴中“买地盖房,以住为师”,形成了一座园林。中多奇石,有光辉之峰、吐月之峰、玄玉之峰、高云之峰,以狮子峰为最高。韦泽的老师中峰禅师在天目山狮子山宣扬道教,取“狮吼”的佛家说法,其所在地称为“狮子林”,又称“狮子寺”。郑铮十二年,改名为“菩提真宗寺”。

明朝洪武年间,史如海曾在此居住。洪武六年(1373),著名画家倪云林游览狮子林,受如海之邀,制作狮子林图,图在今台湾省境内。第二年,如海邀请蜀山的徐贲画狮子林十二景。狮子林一日成名,成为吴中文人吟诗作画的胜地。嘉靖年间,僧人们散去,园子被郝家占据,之后逐渐荒芜。万历年间,知县蒋盈科回乡探亲,重修园林。和尚懂事了,拿着布施重修了佛寺、经阁、山门,又成了“圣恩寺”。后来又被废弃为居民楼。清顺治五年(1648)重修。康熙四十二年(1703),叶璇南巡,游狮子林,赐“狮子寺”称号。乾隆初年,殿园分出,园属黄氏,名“社园”,因园中有五株植物,又称为“吴淞园”。乾隆皇帝李鸿多次视察狮子林,在倪云林的《狮子林图》中题写了“一树一峰如画,几湾曲远尘”的诗句,还下令在北京圆明园的长春园和承德避暑山庄,根据园中景色和图中如画之意加以模仿。咸丰以后,园林逐渐衰落。1917年,富商贝润生以9900银元买下此园,大面积修缮,建筑几乎重修。由于大量的添加和西方技术的参与,Bayes的花园与Nitu的旧花园有很大不同。然而,宏伟的塔楼和精致的陈设在民国时期被称为苏州园林的皇冠。日伪时期,这里曾是“贵酒店”。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曾在此驻扎。

1952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进驻狮子林东侧的贝氏宗祠。同年,贝氏后裔将公园献给了国家。改造后于2月1954正式开业。1985将原管委会使用的祠堂和公园东北侧的部分房屋改建为苏州民俗博物馆。

狮子林现有面积1.114平方米,四周高墙长廊。中央水池呈环状,运动有序;林中亭台犬牙交错,若隐若现;山峦峡谷回旋,流泉飞瀑;奇峰怪石,形态各异,犹如舞狮,既有山中之趣,又有禅意。建筑有堂、小芳堂、知柏轩、古屋松园、尖山楼、莲花堂、真曲亭、十方、暗香室、瀑布亭、亭、双香仙亭、范亭、文天祥碑亭、御碑亭、堂、修竹亭、睡云室、胡鑫亭。

拙政园:位于娄门东北街178号,

它建于明朝。据记载,园址周围曾有多处名人故居——三国吴玉麟土司公馆、东晋高适代卿公馆、晚唐陆桂蒙公馆、北宋山阴县吴馆、元代大红寺、张士诚女婿潘苏联公馆等。王是明朝的一位皇帝顾问,退休后在过了四年的苏州生活。他在大红寺原址的基础上,将其扩建为一座园林,取名“拙政园”,取晋代《闲居赋》中“灌园供早晚食”之意。

王死后,园舍多次易主,或为私宅,或为官署,几经沉浮。先是儿子一夜豪赌,把园子输给了徐。徐第五次住在此园,但家道中落,园中荒废。崇祯四年,侍郎王馨漪在园子东部买了十余亩荒地,留作农村住宅。清初,钱曾在园西为爱妻刘建曲坊。顺治十年,大学士陈智林买下此园,加以整修,极尽奢华。朱宝山茶花有三四株,美丽多彩。只在江南见过,大部分人都赞不绝口。吴梅村有长歌《拙政园茶花颂》之称。康熙元年,该园未归府,先后用作驻防将军府和驻防道馆。后为吴三桂女婿王永宁的住所,建有竹厅、娘娘厅、楠木厅,雕有龙凤。康熙十八年,改为宿松长岛部。康熙二十三年,康熙南巡,游览此园。乾隆初年,园中央部分归太守江淹所有,旧的翻修成新的,取名“福源”;西有知府叶树宽,名“书园”。后归程、赵、王。嘉庆二十五年,归平湖吴京,称吴元。咸丰十年,太平军入苏。忠君李秀成以西边潘宅、王宅为忠宫,拙政园皆属宫中。同治二年,清军攻陷苏州,园中央定价官,任巡抚。同治十年冬,江苏巡抚张住婺源。同治十一年改为“八旗直馆”,园名仍为“拙政园”。光绪三年,园西为富商张所有,改名为“布院”。

辛亥革命时期,江苏省临时议会在拙政园召开。1938日伪江苏省政府在此办公。日本投降后,这里曾被用作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的校舍。解放后为苏南行政公署苏州专员公署所用。1951年,拙政园划归苏南文物管理委员会。当时园中、西曲廊中小飞虹已崩,丘楼腐朽倾斜,亭子残破。苏南博物馆将筹集资金,照原样修复,连接中西两部。6月1952竣工,10月6日正式对外开放。1954,1年6月,该园划归市园林管理处。1955东改建工程于1960年9月完成。至此,拙政园的东、中、西三部分重新统一。

拙政园历时四百余年,历经多次变迁,或增或废,或兴或衰,历经沧桑。现存建筑多为太平天国之后所建,但明清旧制犹存。该公园是苏州现存最大的古典园林,占地565,438+0.95万平方米。公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南部有居民区。整体布局特色,东疏西密,有水有血。水是拙政园的灵魂,水面占园总面积的1/3,或静或动。聚集地辽阔宽敞,如“源香堂”之北,池中两岛,短堤小桥,远眺茫茫林海,湖水深波;有曲折,如“小沧浪”水院,湾头弯。水流曲折,来来往往,若隐若现,有一种幽深幽谷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