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和实际工作是最好的管理方法。
在不变中求变。
王烈给人的印象是随和,善于倾听,容易接近。这种亲近让他在工作中更受欢迎,让他与老师们相互信任、相互支持,也让他成功完成了一项最具挑战性的任务,最终明确了自己达到了职业生涯的又一个高峰。
我们必须从头开始。
1996年调入卓尼藏族中学,任校长。两三年后,西藏全国高考55名考生中,有53人考上了本科院校。这在西藏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当王烈和全校师生还沉浸在喜悦中时,他接到了调任命令,担任卓尼一中校长。
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甚至可以说是一个需要考虑自己的勇气、胆量和教育情感的选择。
如果不了解琼尼一中的现状,也许没有人能理解这个选择的艰难。
从一位熟悉当时情况的老教师说的这段话,我们大概可以理解当时的困境:“那些年,卓尼一中没有派校长,一个来,一个去。甚至有几年,校长是分管教育的县长。在学校里,人走神,老师心不在焉,不用心。学生数量逐年下降,教学质量逐年下降。一个周末放学,看到600多名学生围着国旗站站着,老师们的心都有点凉了。"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谁能不犹豫和权衡?然而,勇气和胆量使王烈毅然选择就职。
“我知道这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事情。我的想法是,如果我做的事情没有挑战性,就不会有更好的发展。”王烈说。
当所有人都以为王烈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将是大力改组人事时,他的所作所为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没有对学校工作人员进行任何调整。
学校工作人员正冷静地观察王烈的行动。
“在大家眼里,我上任第一件事就是人事调整,我应该做,而且县领导也找我谈过,说如果需要人事调动,县里全力支持。”提起当时的情况,王烈说:
一月过去了,没有任何动静。转眼间,一个学期过去了,没有一点动静,这让全校老师更加猜不透王烈的心思。
“为什么我没有调走任何一个老师,即使大多数人都认为他们不是合格的老师。我当时的想法是,首先要搞清楚原因,搞清楚细节。如果盲目进行大的调整,可能会出现更混乱的局面。那样的话,清理地摊就更难了。”
这时候,过去的实践经验就发挥了作用。那时,下班后经常看到王烈在办公室加班。没有人知道他当时在想什么,也没有人知道他会做什么。
通常,王烈不喜欢谈论管理理论,但他知道管理的真谛:公平和正义,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
“我认为公平正义是管理的核心。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教职工会抱怨,会不满。所有的制度都将难以实施,事情也难以做好。”王烈说,“但问题是,大家都知道公平正义的重要性,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些小事更是难以把握。”
在人们的关注中,一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学校的一切似乎都没有改变,但有一点变了。也就是教职员工开始安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
一年两年几年后,连学校的老师都惊讶了。学校真的变了,而且变化很大——这所当时在全州都很有名的落后学校,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把人当工具,各有所长。
老师还是以前的老师,员工还是以前的员工,但学校已经不是几年前的样子了。是什么促使了这种变化?答案是什么?
秘诀是什么?谈到这个问题,王烈笑着说:“其实,没有什么秘密。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如果非要我用一句话总结,那就是一碗水端平,少说多做,让大家发挥各自的能力。”
一个优秀的校长,不在于他能做什么,做了多少,而在于如何激励教师,也就是所谓的“以人为工具,取长补短”。
2006年前后,卓尼一中的面貌变化最大。现代化的教学楼取代了砖房,一切都是新的。校园是绿色的,坚硬的,美丽的,明亮的。
从大门口的浮雕字画到校园雕塑,从教学楼的装饰到楼道里的字画清单,甚至厕所前的一面浮雕墙...校园的各个角落都充满了精心设计的人文景观和文化氛围,这些都出自学校老师之手。
这也说明王烈善于发掘教师的优势,善于用人管理。
他是一个爱思考的人。每到一个地方参观学习,他都会关注别人的设计,关注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怀疑自己的学校能不能这样设计。
他每想到一个点子,就找美术老师讨论,看是否可行。“你能做到吗?”很多时候,老师们都是信心满满地赞同。
说到校园里独特的设计或布局,王烈和几个参与设计制作的老师有说不完的话,都能讲出很多当时的情况,也洋溢着秋天牧羊人看着肥牛肥羊的喜悦。在这种喜悦中,似乎可以看到认识人和被欣赏的内心感受。
2008年,在赣南第三次“两基”经验交流会上,时任教育局局长的赵马杰高度评价卓尼一中校园文化建设:实现了泉州教育发展史上的“两个突破”,创造了全州“五个最好”,实现了全州十四个第一。
创新的力量
以前在学校例会上,领导们往往会轮流发言或者交换没有主题的话,就成了“聊天”会,费时低效。老师们也抱怨,不喜欢这样的会议。
这件事引起了王烈的思考,但如何改变它,从谁那里改变呢?他也知道,和很多学校一样,这种情况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正所谓,很难回到过去,也很难改变。
经过深思熟虑,王烈决定从学校行政会议入手,将其变为“教室+礼堂”会议,改变了过去领导干部布置工作、布置任务、领导轮流发言的弊端,丰富了内容,提高了效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创新和改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了改变行政会议的成功经验,王烈接着着手改变学校教职员工会议。在教职工会议上,除了汇报每周值班总结和工作安排外,还植入了两个论坛――教学论坛和班主任工作论坛,即在每次例会上预留一定的时间,让事先安排好的一至两位老师发言,谈谈教学经验、教学体会和方法,或者谈谈班主任的工作经验和体会。
例会从程式化变成了交流分享。
“由于教师工作量大,很难抽出时间组织全校的教研活动。”一位老师说,“这种会议模式一定程度上成了全校教研交流会。”
“为了在几百人的会议上做好发言,发言的老师们经常会提前查资料,准备内容,做很多功课。其实这也是一次教研活动,既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别人分享经验。这是一举两得的事。”王烈说。
“老师头疼的会议,会变成老师受益的论坛。“这是王烈管理的智慧,因为他不喜欢谈论理论,而是注重实效。在一些别人习以为常的小事中发现“新意”,体现创新的内涵。
细节决定成败,实践出真知。学校管理者常说的细致管理,是王烈用这样的东西表达出来的,而不是写在纸上,挂在嘴上。
短短几年,卓尼一中从全州有名的落后学校上升为全州最大的学校,学生人数比2001增长了近6倍。2008年,学校被州委州政府授予“赣南教育系统先进学校”,被教育局授予“赣南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
这几年的变化正好印证了“好校长就是好学校”这句话。
但是,王烈说:“我为老师和学生服务,让老师成长,让学生受益。如果多一个农牧民家庭的学生走出大山,用知识改变命运,我会更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