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高中有哪些规定?
-
韩国的教育制度是小学六年,中学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年。这是二战后美国教育援助计划渗透的影响。直到1996,小学被称为民族学校,但由于种种问题,1996年改为小学。
韩国的入学考试很难,虽然不像日本那样从幼儿园开始。其实韩国只有一个入学考试。
这是1960年代到80年代实行的平准政策的结果,我们来看看。
20世纪60年代,由于财政和经济问题,韩国的中学无法实施义务教育。但大部分学生都有升学欲望,入学考试也不简单,导致课后补习,老师在补习班担任讲师,学生集中在一流学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用了学区制,但是生源集中的学区一流学校又出现了。从1969年起,政府开始考虑“平准政策”
平准政策取消公立和私立学校的入学考试,学校由抽签决定。一级学校取消,设施转移到高中,给中专入学考试降温。
同时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中考开始升温。在1974中,政府对高中采取了同样的做法。
所以,其实韩国的入学考试在大学只有一次。当然是很看重的。由大学生或高中老师授课的课外辅导,补习班,不断推动着中考的升温。对这些政府采取了强硬措施,比如退学当家教,停课,取消教师资格证。补习班已经被取消了。所以,现在韩国应届毕业生的生活大致是这样的:
早上6点起床,8点开始预习,9点到下午4点正式上课,6点补课,然后10吃晚饭自习。很多学生自习后去补习班或者图书馆。
进入大学后,很多读完二三年级的男同学都参军了,这就拉大了学校学生的年龄差距。虽然只是韩国特有的现象,但我希望自己年轻的力量可以用在其他领域,而不是军事上。
韩国的入学考试情况
虽然正在实施均等化政策,但韩国的入学考试依然困难重重。
高中中学虽然没有重点学校,但是重点大学还是有的。韩国三所一流大学分别是首尔大学、延世大学和高丽大学,女子大学中最著名的是梨花大学。
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有一些特殊的习俗。现在介绍一些关于入学考试的韩国习俗。
考试当天早上不能喝海带汤,因为海带比较滑,有掉队的意思。相反,你应该吃年糕和硬糖。
除了吃这样的年糕和硬糖,考试当天家长还来大学门口糊。在韩国,年糕和硬糖是毕业学生的象征。从考前100天开始,学校的大三学生就开始给即将毕业的学生了。
另外,你要在考试前100天喝所谓的“100天酒”。最近,赠送戒指和叉子开始流行。希望同学们能说到考试的重点。
韩国的教育内容
因为入学考试,语文、英语、数学是韩国最重要的中文科目,包括文学、语法、中文。虽然韩国和日本一样属于汉字圈,但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提倡只使用韩文字母。现在汉字在韩国用的越来越少,所以教育不重视汉字。
在韩国,英语是第一外语。从中学开始,你可以选择第二外语。男生多选择德语,女生多选择法语。一些学校提供日语。在商业高中和工业高中,日语的比例更高。韩国的高中分为普通高中、商业高中、工业高中和农业高中。商业高中是女生的,工业高中是男生的。
韩国教材是国家规定的,有些科目只有一本教材,比如伦理和历史(韩国历史)。
韩国政府于1951年3月20日修改教育法后,正式开始“6.3.3.4”的基础教育制度,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年。
1.高等教育:韩国的高等学府包括大专、教育大学、师范大学、综合大学和研究生院,以全日制教育为主。其中,专科为两年制,教育大学、师范大学、综合大学为四年制,医科大学为六年制,研究生院的硕士、博士学位各为三年制。此外,韩国还有实施成人高等教育的广播函授大学和开放大学,主要开设大专和学士学位课程,学制2至4年。韩国的高校分为国立、公立、私立三种管理体制。
2.中等教育:中等教育包括初中和高中。韩国的初中作为中等教育机构,学制三年,招收小学毕业生,为进入高中及其他相当于高中的学校做准备。韩国的高中分为人文高中和工业高中,均为三年学制,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和同等学力者。
3.小学教育:韩国的小学教育为期六年,招收六岁儿童,为初中做准备。韩国的小学教育机构都是义务制学校。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增加工业课程,为学生提供基本的科技教育和简单的职业培训。
与中国的教育相比,有许多不足之处:
今天,中国的教育系统充满了问题和困难,许多利益集团卷入其中,这真的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关于中国的教育体系,讨论最多的是:
第一,关于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的教育体制可以用“十个人评论,九个人摇头”来形容。每天都在要求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但是如果看我们的高中教育,只关注升学率,一个学校每年能考上多少清华北大。一整天,学生们都沉浸在那堆旧卷子里,做题,做题还是做题。尤其是一些高考大省,比如山东,还有一些县域高中,只要高考资源不能在全国范围内相对平均分配,这个问题就很难解决。
第二,关于教育产业化
教育什么时候成了产业?虽然国家从来没有承认过这个问题,但是教育已经成为一个产业。教育收费的问题真的是个大问题。西部很多地区的孩子上不起学,农村很多学生上不起大学。在一些大城市,有很高的择校费。据说教育曾被评为“十大暴利行业”之一。
三。论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配
什么是教育资源,比如教师,但是我这里说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指的是国家的分配不公,国家的财政支持和政策支持。财政支持的不公平,农村和城市的不公平,省内高中和县内高中的不公平,政策的不公平,比如高考分省,高考加分多,造成了很多问题。高考大省的学生努力学习,老师少的省份的学生过着潇洒有品位的生活,高考移民依然很多。
四、关于九年义务教育免费。
为什么世界上很多经济发展水平不如中国的国家都实行了九年免费义务教育,比如古巴,东南亚很多国家,而我们却口口声声说中国在当前形势下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我想问一下,我们什么时候有?十年前我们这样说,十年后我们仍然这样说。真的很可悲。教育是一个长期投资、长期受益的行业,对中国现代化的作用不容忽视。
中国教育体制的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政府在纵容。当今社会,国家在改革中一方面强调效率,另一方面又忽视公平。很多利益集团在幕后的操纵,是当今中国很多问题的原因之一。
但也有一些方法可以改善中国的教育体系:
中国教育体制改革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包括:如何在现实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中确立政府与学校的正确关系;在市场化的社会环境中,如何确立政府和市场在发展教育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在多元利益格局下,如何建立和平衡中央与地方管理教育的权限和关系,推进教育地方化;改善学术与政治的关系,促进学术民主和学术自由,保证学术研究的高水平和创造性;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
不久前,在由中国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教育体制改革:探索与反思”研讨会上,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学院院长教授、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李盾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院长朱红旗教授、福特基金会何进、民办新抚教育集团柴等专家提出了上述问题并进行了实践。
教育体制改革的理念与价值
、褚、汪峰等专家认为,中国的政治文明、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都有赖于真正能使国家振兴的先进教育。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需要新的教育理念和理想,改革需要奠定明确的价值观和目标。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民主政治的社会现代化方向相一致,我国教育的基本价值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的普及。现代教育的历史就是教育不断普及和扩大的历史。通过在更大程度上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我们可以提高国民素质,满足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促进和扩大社会民主。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旺盛的教育需求,尤其需要弘扬中华民族重教兴学的精神和民办办学的优秀传统,进一步开放教育,解放教育生产力。这也是“穷国办大规模教育”的必由之路。同时,要发展信息时代以通信技术和网络为主的各种新型教育方式和手段,从终身教育的角度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教育体系。
教导夜晚的公平。现代教育不仅是经济建设的引擎和科技发展的加速器,也是社会的稳定器和平衡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促进社会公平和教育公平不仅是一个理想,也是一个现实的发展目标。目前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导致教育不公平的制度原因。要通过有效的公共政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缩小而不是人为扩大客观存在的各种教育和社会差距。
教育民主。在我国的现实中,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重建教育的公共性。就是要通过制度创新、简政放权,推动办学体制的弹性化、多元化,让教育重新成为全社会参与的充满活力的事业。在教育多元化、社会化和本土化的格局中重建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体性。同时,要确立学术自由、学术自治、师生平等、社会参与等价值观;确立知识分子的学术权力及其在教育和科学研究中的中心地位;建立科学民主的教育决策体制和机制;建立学校与家长、社区紧密联系的参与机制。
教育的人文主义。现代教育有人力资源开发和人的发展的翅膀,必须在教育的功利性和非功利性价值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重视育人、文化传递、社会整合等非功利性价值,防止经济主义、科学主义、能力主义、急功近利等短期行为对教育的伤害,防止教育的失衡和异化。
树立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是指围绕青少年成长的实际需要,进行民主教育、生活教育、有用教育,与学科中心、考试中心的价值观相违背,以培养现代社会具有良好素质的合格公民;同时,使各级学校成为社会和社区的文化中心,使教育成为社会文明和道德的灯塔,成为文化传承和繁荣的源泉。
教育的实用性。长期以来,在我国学校教育的现实中,理论脱离实践、学校脱离社会、学生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尤为严重。因此,培养一种实践性和应用性的教育仍然是必要和重要的。教育应当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生活的需要,满足青少年成长的实际需要,有效地改善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生活质量。这样的教育一定要因地制宜,灵活多样,要看教育管理体制的本土化,要看学校真正的自主性。
教育体制改革的基本问题和动力机制
、楚、王峰等专家认为,具体的教育体制改革包括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公共教育财政制度、改革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改革考试、评价和用人制度、建立科学民主决策和社会参与制度等诸多方面。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是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教育行政体制改革需要吸收有限政府和依法行政的原则,落实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改革高度集中统一的教育管理体制,使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职能由管理型、计划型向指导型、服务型转变。通过政府教育管理权的下放,实现办学自主权,从而恢复教育的活力、创造性和多样化,实现学校管理的自主化和民主化。
在谈到当前中国教育改革的动力机制时,杨东平等专家认为,当前包括教育在内的公共部门的改革有三种不同的动力和价值。
第一,计划经济时期的惯性。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民族主义的目标和价值观具有很强的惯性,在当前的社会生活和公共政策制定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基本特征是强调以中央政府为代表的国家利益,强调效率和发展。所以习惯上主张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国家控制资源,实行中央计划。在资源配置上,存在城市中心、效率优先、重点支持、轻视和歧视民办教育等价值特征,形成了城乡之间、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之间、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之间的“二元结构”。
第二,来自市场的力量和价值。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变了教育的外部环境,市场机制和市场价值极大地影响了教育的发展。教育消费、教育成本分担、教育投资、教育服务等观念深入人心,个人教育权益开始受到重视。它崇尚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率,倾向于用企业化管理来提高教育管理。它促进了入学机会和标准的多样化,同时倾向于将利益交换原则引入教育,试图以“分数面前的平等”改变“金钱面前的平等”。它促进了教育本土化的发展,同时也产生了所谓的“地主效应”,比如世界著名大学的招生本土化趋势。
第三,教育利益集团的特殊利益。转型时期体制改革的重要特征被称为“局内人改革”,即在缺乏社会参与和利益博弈机制的情况下,由本身拥有重要资源的权力部门进行改革。因此,在这种模式下的改革中,实际关注的往往不是如何开放市场,公平公正地提供公共服务,通过管理改革提高效率;相反,他们通过创收和收费等盈利环节追求自己的利益,甚至公开设立寻租。这造成了基于垄断、扭曲市场和不公平竞争的部门利益和特殊利益集团,极大地玷污了改革的形象,并使人们怀疑市场化的方向。
基于上述认识,专家强调,当前最突出的教育问题是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如何确定和规范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的职能和教育责任,如何奠定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
希望能帮到你一点!非常感谢!
祝你留学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