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甸四中
桦甸四中坐落在北方黄金城市桦甸市。1960建校时为初级中学,1972转型为完全中学,1978经省政府批准,确定为省重点中学。1980,取消初级中学,改为高级中学,更名为桦甸县高级中学。1987桦甸县更名为桦甸市第四中学,2004年成为39所省级示范学校之一。
几代人的奋斗和近半个世纪的深厚积淀,使学校形成了“团结、进取、拼搏、进步”的校风,“为人生的成功做准备”的校训和“乐学、好学、勤学、博学”的校风,体现了“敬业、钻研、创新、团队”的精神
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位居全区前列,高考升学率和重点大学录取率一直位居五县同类学校之首。
沐浴在春风,桃李芬芳。自成为重点高中以来,已有2000多名毕业生考入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全国重点大学。其中清华大学录取8人,北京大学录取17人,中国人民大学录取14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录取17人。一大批优秀人才成为各行各业的栋梁。
开学时只有8个班,400名学生,25名老师。占地面积22116平方米,学校建筑面积4780平方米。经过45年的发展,现在有67个教学班,3370名学生,211名教职工。校园面积63100平方米,校舍面积29925平方米。1960 —1987桃李素质教育
建校后,以吕凤友、刘、为首的开国元老带领全校教职工自力更生,白手起家,使学校迅速建立起适应教育教学需要的规章制度,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秩序。广大教师热爱教育,钻研业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1963,86名学生升入高中和中专,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1966学校被卷入文革动乱,遭到破坏。从65438到0972,学校开始重视知识教育。语文老师大胆提出语文课是工具性的,在教学中正确处理意识形态和工具性的关系,加强字、词、句、章的教学,在该地区影响很大。江城日报刊发《字、词、句、章教学初探——桦甸四中语文教学改革调查报告》。1973期间,吉林市教育局在我校举办“吉林市中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听取我校经验介绍和祖志勋教授的“生命线”公开课,普及我校语文教学经验。1978年春,吉林教育学院组织了全区中学语文大规模巡回讲评,在桦甸做了总结。我们学校选了祖志勋和徐鸥给公开课《海城》《歌唱》等,在地区都是名列前茅的,学校在地区也挺有名气的。
从65438到0978升入省重点中学后,魏庆林、唐勇、严继伦等书记、校长先后主持学校工作。学校以“早培养人才,多培养人才,培养好人才”为指导思想,加强教学管理,积极提高教学质量,采取多种措施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教学效果迅速提升。1979,67人考上高校,在区外五县重点中学中排名第一。吉林教育局在蛟河一中召开重点学校领导会议,总结高考形势。我校抓教学质量、克服师资不足困难的精神得到了充分肯定。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掀起了教学改革的浪潮。从65438到0985,化学老师魏晓林在教改中总结出“导、说、指、议、练”五字教学法,被省教科所认可,纳入省级科研项目,在全省推广。刘培智老师参加地区重点学校体育公开课,获三等奖。
为了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学校举办了教学“百花奖”评奖活动。1984-1985,20多位教师获得县、校教学百花奖获得者称号。采用自编自导相结合的方式组织高考复习题,加强基础知识训练,注重学生思维品质训练和能力培养,教学质量提高较快。65438-0982,吉林地区重点学校化学实验考试选拔22人,我校录取3人。今年高考物理平均分全区排名第一。在1984和1985的高考中,我校化学平均分位列全区第一。高考1985,数学和化学平均分分别比高考1986高8-10分,外语平均分更高。四中成为教师发展的沃土,学生成长的摇篮。
1988 —1999,竭尽全力,再创辉煌。
1987年6月至10年6月,叶有龄同志主持学校工作,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研究为先导,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管理为保障,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以素质教育、培养人才、发展个性为办学方向,努力培养高素质、高智能、高社会责任感的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思想。
教学工作围绕素质教育,加强管理,深化改革,狠抓“双基”教学和智力培养,全面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从65438到0998,四中的高等院校录取人数首次突破600人。王富民以685分名列吉林省第三,被北京大学录取。
作为体制改革试点单位,按照地区教委的要求,对内部管理机制进行了改革。1999,学校正式实施第一轮内部体制改革,实行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岗位责任制和内部改革津贴制,改变了过去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对教职工积极工作、进取、参加函授学习、提高知识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校对现有规章制度进行了收集、修改和补充,形成了《桦甸四中规章制度汇编》一书,促进了学校管理的制度化和科学化。学校以管理为质量提升的保障,制定了“六个现代化”的管理目标,对教师的职责提出了规范化的要求,形成了完整的决策、执行、反馈体系,使学校各项工作高效、顺利运行,实现了以章治校的目标。
学校非常重视师资的培养,师资的培养有规划、有计划、有明确的目标,形成了有效的运行机制。从1991开始,以特级教师黄、全国优秀教师余、陈国顺为榜样,开展向先进人物学习活动,开展教师基本功培训和“一优两评”活动,通过优质课堂、教学评价、教师自评“一优两评”的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注重加强教学研究,1993提出改革旧的教学模式,探索“一纲多本”的教学方法。1995期间,开展了“必修与选修、大纲与讲解的关系”研究,探索了基础年级与高三教学的衔接,进行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同步改革,充分发挥了科研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学校认真实施“学徒计划”和“桦甸市教育222工程”,加快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加强了优秀教师的培养。桦甸市涌现出一批“全天候”教师和“双十佳”青年教师,7名青年教师晋升为高级中学教师。叶有龄同志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吉林省优秀校长。
学校注重德育的创新性和实效性。1994创办了学生业余党校,注重对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和理想信念的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学校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绿化美化,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各种小品景观和班级文化建设丰富多彩,让校园充满了文化气息,达到了环境育人的目的。完成了图书馆、阅览室、医务室的建设任务,建成了阶梯教室、电教室、语音室、微机室,做到了新老三室并重。1996建成了图书馆大楼,为建设一流学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9 10,吉林市政府督察室代表省政府督察室对我校进行检查评估,发现学校成绩突出。
2000年——特色鲜明的创新产业展现在眼前。
2000年,胡亚仙同志出任四中校长。学校积淀了历史的力量,传承了世纪的进取精神,以人为本。制定了桦甸四中五年发展规划,确立了“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展、终身发展”的办学理念,确定了“成为具有自身办学特色、在省内有一定影响力、区域一流的省级示范高中”的发展目标以科研为先导,以改革为动力,以质量为生命,在改革中求创新,在发展中求特色,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2001,我市重点中学由一所发展到两所,外地高中陆续来到桦甸市,以优惠条件吸引优秀生源,部分优秀生源被大幅分流;因为年纪大了,很多名师逐渐退休离职;一些骨干教师被外校挖走,办学规模扩大,年轻教师补充更多...
生源是办好学校的基本条件,优秀的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吸引优质生源的保证。四中面临新的挑战,但坚强的四中学子不会向困难低头。2001年,学校启动了第一个师资队伍建设三年计划,立足学校实际,建设一支敢打硬仗、打胜仗的教师队伍。在加强师德建设的同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如实现新教材新课程全员培训、开展与教师结对活动、组织名师示范课、新教材研讨会、青年教师讲座等,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专业素质,取得显著成效。教师正在向学习型、科研型、专家型发展。211教师队伍中,高级教师49人,国家、省、市级优秀教师和学科带头人34人,8人正在攻读研究生课程并已取得研究生学位。2005年启动的第二轮教师队伍建设三年计划,将继续发挥校本研修的作用,探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和机制。
学校将严格管理与科学管理相结合,实行教学质量跟踪考核制度,主导学科群制度,建立教学工作档案和相应的奖惩机制,充分发挥教研组组长和备课组长的职能,确立学科群整体竞争优势,发挥团队力量,实现资源共享,有效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有效保障了学校质量的提高。
学校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在研究型学校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积极推进课程建设,努力挖掘和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先后主编了12本我校教材,并列入学校课程计划。其中,《华电历史专题讲座》等5本教材已由吉林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形成了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相辅相成、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相结合、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调整的课程体系。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环境,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改革。开设了综合实践课程教与学方法指导课,共编写了30万字的《学科学法指导文集》和《学生学法交流文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形成了全新的教学氛围。
学校积极承担各级教育教学改革实验,走出了“以科研培养骨干,以骨干引领学科,以课题推动改革,以改革求发展”的研究型学校之路。“九五”期间,有5个省市项目竣工验收,获得优秀成果奖。“十五”期间,完成科研项目12项。2000年以来,有100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地区学术活动中获奖,发表论文60多篇,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骨干队伍。学校先后被评为“吉林省教育科研传统学校”和“吉林省教育科研先进学校”。
学校德育立足时代和学生特点,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德育基地建设,建立健全德育体系,德育活动经费充足,形成了全员育人的德育局面。心理健康教育得到加强,建立了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编写了教材安排课时,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热线和信箱,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利用每年的军训活动,加强意志品质和爱国主义教育。业余党校创办十年来,共培训学员365438人,培养骨干分子322人,发展学员党员28人,开创了德育工作的崭新局面。
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2001以来,学校积极组织学科竞赛培训,数学、化学、物理、英语四个学科先后开展了系统的竞赛辅导。42名学生获得全国竞赛奖,其中数学16,物理2名,化学12,英语12。2002年,李佳升参加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获得吉林省一等奖,吉林地区第一名。金等一批教师荣获优秀教练员称号。
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举办校园艺术节系列教育娱乐活动,成立校报编辑部、范海学生文学社、青年之声广播站,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实现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体育卫生工作突出,多年来为高等体育院校输送了许多优秀的学生。
学校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2001以来,先后实现了计算机教学和理化教学实验设施的高标准配置,拥有先进的多功能专用教室和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络完善。电化教学手段达到省内先进水平,2002年晋升为省级电化教育示范学校。2003年9月,学校与吉林教育学院中学部联合举办教学开放日,全市300名教师和科研人员参加,充分展示了我校的教育教学成果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004年,为适应新时期学校发展的需要,创建省级示范高中,市委、市政府决定我校搬迁建设新校区。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体教职工努力工作,使新校区如期交付,学校整体搬迁。新校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运动场可容纳400米环形跑道,有标准宿舍楼和学生食堂。“新三室”实验仪器和体育器材能满足教学需要。新建图书馆总占地面积2300多平方米,包括图书借阅室、报纸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藏书1.23万册,视听软件和视听资料丰富,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在建筑规模、藏书数量、管理机制等方面,图书馆都处于吉林地区同类学校的前列。
近年来,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优良,高考和中考成绩显著。在师资队伍建设、校本课程开发、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科研、创办学生业余党校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20余项省市级荣誉,先后被评为“吉林省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先进集体”、“吉林省警民先进单位”、“吉林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桦甸市教育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2003年高考,10人突破600分大关,4人进入吉林省15前,全区10前,8人进入全区前20名。徐振源、盛浩文和吴桐被清华大学录取,而李佳升和孙伟被北京大学录取。在省内和地区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同年6月165438+10月21日,吉林省教育局在我校召开区域高三教学工作会议。会上我校介绍了经验,与会人员阅读了我校教学管理业务档案,观摩了10次公开课。2005年高考,138人超过600分,张桥、蒋光喜成为区外五县高考文理科状元。2004年,省级示范高中评估验收组对我校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2005年,学校成功跻身39所省级示范高中。
总有一天,我会乘风破浪,扬起云帆,横渡大海。回望四十五年的风雨历程,四位中国人用智慧和汗水刻下了五彩斑斓的年轮;展望美好的未来,四中将把握学校发展的根基,用高尚优秀的精神文化引导人,用科学规范的制度文化约束人,用优美高雅的环境文化培育人,在千帆的教育界展现更多独特的魅力!
信息来源于:www.hdszbbs.cn(桦甸四中论坛学校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