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成堂历史
四成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58(清咸丰八年)。当时,美国北长老会(传入杭州的最早新教教派)的中国传教士张承斋、金林友和信徒龚坤奇、王晓峰从宁波来到杭州,住在紫阳山望王庙的剪刀巷。几个月后,英、美、法突然与中国交涉,传教士离开杭州,回到宁波。1864 165438+10月美国传教士葛宁、张承斋从宁波来杭,入住玛索巷的圣公会教堂,并于65438+2月在皮市巷五湾租了一座楼堂作为礼拜堂。1868(同治七年)65438+二月,会友推荐张承斋为牧师,来自杭州、新市、平遥等地的40名信众在皮士祥堂举行牧灵仪式,成为本堂首任牧师。
直到1921,由于信徒人数的增加,人们提出要建一座新教堂。为了纪念他的父亲张承斋牧师,张家打算建一座小教堂。当时,张承斋的儿子张宝庆博士率先捐出1万银元,在中国募集2万银元。从国外筹集了3万元* * * 6万元在四成堂现址建成。自1924开工至1927竣工,为成全张家之意,四成堂为纪念张承斋牧师而得名。
新教堂于1930复活节首次使用,开业时聘请了樊光荣牧师。范牧师毕业于沪江大学。来杭州后,先在拱宸桥传教、教英语,后在太平堂传教,成为65438年至0928年司城堂第一任牧师。由于工作需要,他又聘请了另一位传道人徐(Paul Xu),当时只有约200人参加教会。
1937年底,抗日战争爆发,杭州沦陷1937年2月24日。日军侵占杭州时,四成堂成了杭州人的难民收容所,由樊牧师负责。几个月后,局势稳定,收容所解散,难民回家。此时,四成教会的长老和执事纷纷离开杭州,只有鲍金林和王华恩两位长老留在杭州。由于信众分散,捐款减少,范牧师开办打字班、钢琴班、明德中学,弥补教会供给不足。
19411 2月8日,日本帝国主义在太平洋发动了珍珠港事件,日美正式开战,于是教堂成了敌人的财产。驻杭州的日本宪兵队立即派人去搜查英美传教士的住宅,监视他们的行动,教会财产全部被占。范牧师一家被迫从四成堂搬出,住在新塔巷4号,礼拜只好在皮市巷老礼拜堂举行。1945年,四成堂改建为“中日文化中心”,作为奴化思想的场所。
1945抗战胜利后,四成堂又回到了信徒手中。65438年4月至1956年4月20日,杭州基督教在四成堂召开第一次三自爱国运动代表会议。
文革期间,四成堂曾被杭州图书馆占用。79年实行宗教政策后,于1981归还教会,同年8月30日举行了重开仪式。
1984 10省人大和省人大设立的浙江神学院也在这里,直到2000年。目前,本教会主任为张一超牧师,有、、陈伟、詹静波、朱敏芬、颜、王定福、牧师、长老、同工***10。大约有5000名信徒经常参加礼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