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听音习惯

第一,在组织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听音乐的习惯。

(1)在音乐的节奏中走进教室

当学生进入音乐教室时,我要求他们跟着音乐的节奏整齐地步入教室,或者根据音乐的节奏自由表演,强调学生听音乐,注意节奏。如果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没有按要求进入教室,我有必要要求学生重新进入教室,并保持规则不变。久而久之,学生们养成了在课堂上听音乐的好习惯。

(2)向老师和学生问好

在课堂上,我用固定的音乐向学生问好。上升的音阶意味着站着,下降的音阶意味着坐着。要求无论站起来还是坐下都要“静”、“齐”、“快”。师生用表情唱好歌。

(3)用肢体语言表达音乐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让学生听音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音乐的内容和情感。对表现好的小组及时给予全组奖励。对于低水平的同学,我及时指出,告诉他不足在哪里。比如有的同学胡说八道,不听音乐表演;老师要及时指出,有些学生在自己玩,或者在做一些与音乐无关的事情。

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所以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我们的耳朵,充分体现艺术美,所以它不同于其他学科,每个环节都要体现美。不仅是内容之美、链接之美、语言之美,还有无处不在的美。所以音乐课很多语言都是用音乐代替的,学生听音乐来演戏。

第二,在演唱歌曲时,培养学生形成听的习惯。

歌唱是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合唱和副歌都需要建立在听的基础上,歌唱的正确节奏和音准也必须建立在听音乐的基础上。如果你听不进去,你就不能很好地表达整个艺术作品。

(1)学唱一首歌的时候,让学生听歌曲的节拍和情绪。

(2)听歌时,伴随着乐器或有节奏的表演,面部表现出听到的音乐情绪。

(3)静静地听音乐或者跟着钢琴一起唱,用耳朵听音乐伴奏,轻声唱,听听自己的音高是否和伴奏一致,这样唱歌就不会跑调。

(4)听听自己唱的歌的音量和音准是否和其他同学的歌协调。

(5)随着年级的增长,孩子开始接触合唱。在训练两个声部的和声音程时,在演唱前明确两个声部在一起的音响效果,在演唱时调整合唱音响效果。在训练中,从单音、音程、和弦开始,逐渐过渡到听一段乐句,再听一段音乐。多声部节奏训练是建立儿童多声部听觉能力的快捷方法。从大炮式的二声部节奏训练入手,训练声部的稳定性,训练听觉识别和跟踪声部的能力,再通过不同节奏织体的二声部节奏训练,加强声部独立性和声部间配合能力的训练,从而感受不同节奏织体的声音交错的配合美。

歌唱中的听觉训练没有捷径可走。教师必须耐心扎实地进行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听觉训练,培养孩子与旋律、和声密切相关的听觉能力,形成在歌唱中听的习惯。

第三,在音乐欣赏中,培养学生听音乐的习惯。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往往很难静下心来或静静地欣赏音乐。当我要求学生欣赏有舞蹈、节奏、面部表情的音乐时,学生用耳朵听音乐就更难了。所以学生们都在兴奋地跳舞,课堂纪律比较混乱。在欣赏课上,我首先认真研读教材,进行有组织的教学,设计一定的教学情景,保持教学环节的严密,让学生更好地欣赏音乐。但是孩子听音乐还处于无意识状态,我要有意识地引导和传授一定的方法,逐步形成用科学方法听音乐的好习惯。

(1)闭上眼睛听。

第一次听音乐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聚精会神地听,并充分发挥想象力,问“眼前好像出现了什么?”为了体验作者所传达的情感,它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听音乐中去。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逐渐感知音乐的层次、力度、节奏、调性等因素,甚至判断作品的情感和意境。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精神语言只能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交流。在寂静中,音乐上升并概括了人的精神,这应该是音乐欣赏的最高境界。课堂上,老师和学生表面上“安静”,内心却深深感动——深深感动。这不是主动参与吗?这就像音乐中休息的作用——无声比有声更能说明问题。

(2)把握音乐的特点,听。

任何一首音乐作品都是由音乐元素组成的,包括节拍、节奏、旋律、音高、力度、音色、速度等。,每个元素都有不同的表达意义。每一段音乐由于关键元素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我充分掌握了引导学生听音乐的关键要素,并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他们对这一音乐特征的感受。学生肯定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听音乐也更加专注。

(3)比较倾听

不同的音乐作品有不同的音乐节奏、音色、风格等等。我指导学生用音乐中不同的音色、织体、节奏、风格去倾听、去争论,以此来激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唤起他们对音乐的感知,从而愉快轻松地学习音乐。渐渐的,学生会更爱听歌,这就达到了良性循环。

(4)有“方向”去倾听

欣赏一首音乐涉及的内容太多,学生不可能完全涵盖所有内容。只有教师有意识、有方向地引导学生听音乐,才不会失去“方向”,学生才会“听东西”、“听脑子”,逐步培养学生听的好习惯。

第四,在音乐表演中,培养学生形成听的习惯。

音乐是最有创造力的艺术之一。音乐艺术的这一特点使音乐教育在发展学生创造力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优势,这无疑为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学基础。音乐课,老师经常让孩子在教室里听歌,自由表演,包括节奏、游戏、创造音乐情节。表演的目的是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反应,动作只是音乐的外在形式,音乐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背景。所以学生必须在表演中学会倾听。

(1)按顺序执行

中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音乐。你可以站着,坐着,或者离开座位在教室里自由活动,但是你需要很快。我说“一、二、三”之后,一定要找到自己喜欢的地方,不要互相碰撞。不,再来一次!一定要符合要求。表演过程中,不能说话,不能笑,不能碰撞。看到对面走来的同学,要礼貌谦逊,一有时间就往哪个方向流。这样学生的表演一定是非常有序的,真的是“动而不乱,动而有序”。

(2)免费表演

学生独自在教室听歌、自由表演时,必须听音乐,要按照节拍、节奏、情绪或其他音乐元素进行,但脚步声、拍手声不能超过音乐,就像弹钢琴时伴奏不能“掩盖”旋律一样。为了培养学生在移动中专心听歌的能力,可以让音乐突然停止,要求学生在音乐停止的瞬间将动作固化,变成一个形状,然后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此时的你是什么样的?

(3)合作绩效

新课程强调与人的合作和交流,所以在表演中不乏“交朋友”。问学生:而不是跑过去对“朋友”说“我们一起表演吧!”这样的班级就会混乱无序。但是在什么样的音乐里,用什么样的肢体动作走过去,用眼神和一些肢体动作,就可以和对方或者多方表现出来。同学们一定要跟着这段音乐柔和的情绪,以柔和的姿势走到朋友身边一起表演,不能以活泼的跳跃动作走过去,这是与音乐相悖的。同样,如果音乐是活泼跳跃的,就必须随着音乐的节奏跳跃。无论何种表现形式,只有学会善于倾听别人的想法和创意,才能拓宽思路,创造更多的创意,更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第五,在音乐游戏中,培养学生听歌的习惯。

游戏是学生表达生活和学习生活的重要方式。它们也是他们情绪的最佳外部表达,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习效率,让学生热爱学习,享受学习。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游戏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因为学生的年龄特点:天真、可爱、活跃、好玩、好奇、爱表现,学生更愿意玩中学、音乐中学、体育中学。我根据音乐的特点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主动听音乐,参与游戏来学习音乐。

21世纪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音乐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应以培养学生敏锐的音乐听觉为基础。所以,我们应该花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学生,用我们的智慧去接近他们,让他们知道听音乐习惯的重要性,而不是让他们害怕上音乐课,或者在音乐课上漫无目的的玩耍。只有让孩子养成听音乐的习惯,才能在音乐课堂上发现更多意想不到的段落和优美的场景,才会有师生共同创造的激情音乐之旅,也一定会让孩子喜欢上音乐课,喜欢上音乐,从而为他们终身热爱音乐、艺术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