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历史上舍身取义的英雄。

1,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解放龙华的战斗打响,战士们奔向敌人指挥部所在地龙华中学。六团火焰从一座桥上喷出,挡住了我军前进的道路。桥是敌人建的,冲过来的部队被压在一个小土坡下。一个冲在前面的士兵摔倒了。

董存瑞自告奋勇去炸敌人的碉堡。在雍顺义的掩护下,他冲向掩体,却找不到放炸药包的地方。这时,响亮的冲锋声响起,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至近。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董存瑞左手高举炸药包,右手点燃导火索,炸毁了敌人的碉堡,他壮烈牺牲。

2.宋代文天祥

文天祥是南宋末年的政治家、文学家和爱国诗人,与陆秀夫、张士杰并称“宋末三杰”。

公元1256年,宝玉四年,文天祥为状元,官至右丞相,上书护国公。南宋灭亡后,文天祥在五坡岭战败被俘。

文天祥被俘后,元朝皇帝成吉思汗最得意的孙子忽必烈多次劝文天祥效忠大元王朝,因为忽必烈认为文天祥是个人才,但文天祥宁死不屈。行刑前,忽必烈仍召见文天祥,问他有什么愿望。文天祥淡定地说:我深深地亏欠了宋朝。身为宰相,如何侍奉自己的第二个姓氏?如果我死了,我就满足了。

文天祥进刑场的时候特别不慌不忙。他向南方屈服并被处死。

3.谭嗣同

光绪元年1875年,10岁的谭嗣同对王夫之的思想产生了兴趣,受到爱国主义的启蒙。他博览群书,善于教世济民。他的文章很有才华。他非常崇拜那些除暴安良的叛逆英雄,并一度与当时的“侠客”王五交了朋友,两人成了永远的朋友。

公元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当时30岁的谭嗣同悲愤交加,于是在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与领导了戊戌变法。不幸的是,变法很快失败了,史称“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被杀,时年33岁,是“戊戌六君子”之一。

行刑前的谭嗣同,与其说是大度,不如说是冷静,没有躁动,没有恐惧,没有后悔。也许他甚至不屑于说,他乞求刽子手“给他一个痛快”,而只是让一个声音划破寂静的天空,“如果你愿意杀一个贼,你就不能回到天堂,死得其所。加油!”多么热情慷慨,多么悲壮。

4.张自忠

1911年,张自忠被天津市政法学校录取。毕业后,张自忠参了军,当了一名教师。他还担任过察哈尔省主席和天津、北平市市长。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南下,任59军军长。

公元1938年三月,七八万大军分两路向徐州台儿庄进发。张自忠率部阻击临猗之敌,以“孤注一掷杀敌,以备急用,报效祖国”的决心,与敌激战,多次肉搏战,死伤四千余人。过了几天,日军又犯了,张自忠领兵苦战。日军受到重创,增援台儿庄的企图彻底破灭。此役成名后,他被任命为第33军总司令和第5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

公元1940年5月,日军为了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的运输线,集结30万兵力发动了枣宜战役。张将军率领部队在南瓜店附近与日军进行了顽强的战斗。被日军包围后,为牵制日军主力,张将军奋力与敌周旋。最后身中7枪,战死沙场。一代名将,壮烈殉难,终年50岁。

5.宋代的杨业

当宋太宗和赵匡义攻打北汉时,他们花了很多钱去找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杨业,第一人,也就是常说的第一人,也就是和杨。杨业在北汉时,以骁勇善战著称。他百战百胜,屡立战功,所以当时北汉的人都称他为“无敌”。

辽景宗发兵攻雁门关,杨业率领数千人大败契丹,一战让契丹人闻风丧胆,此后契丹人只要看到杨业的旗帜就跑。杨业打且退,退至陈家口。结果除了义愤填膺谁也没有。他继续带领他的士兵战斗到死。他周围的人都快死了,他的儿子杨延玉也死了。

杨业叹了口气,道:“陛下对我如此好,希望我能杀敌保家。现在我被奸臣吓倒了,打了败仗。我怎么敢活?”他叫他的人越狱并向皇帝报告,但每个人都必须和他一起死。亲手杀死数百人后,杨业被俘。他绝食三天而死,手下无一幸存。赵匡义知道后,痛哭流涕,写了一封信来表扬他。潘美被降三级,王澍、被流放。

百度百科-董存瑞

百度百科-文天祥

百度百科-谭嗣同

百度百科-张自忠

百度百科-杨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