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恩平市华侨中学的历史路线

恩平市华侨中学位于恩城南郊的锦江河畔,侨联大楼西侧,前有锦江,后有达人山。校园占地60亩,三面环水,花木扶疏,绿草如茵,鸟语花香,环境优美。是学生学习修养的圣地。华侨中学现有40个教学班,学生2300余人,教职工160余人。现为恩平市直属完全中学、恩平市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示范学校、江门市信息技术教育特色学校、江门市一流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

华侨中学从创办到今天,走过了辉煌而曲折的历程。

1957年春,县侨联发起组织华侨中学。同年秋,在县委领导和有关方面的支持下,恩平市华侨中学正式成立,全国侨联领导何香凝题写了校名。校址位于江州石安祖庙。

1961年2月,侨中转制为半日制中学。1962年8月,根据省教育厅和省侨委党组意见,华侨中学恢复为全日制中学。

1963年,华侨搬迁到恩城北郊龚雪旧址,华侨集资40多万元扩建了一栋三层钢筋混凝土教学楼,10教室,2间办公室。文革期间,华侨中学改名为人民中学。

1970华侨中学停办,校舍被当时的恩城中学占用,学校教具、书籍等资料被打散,分发到其他学校使用。

1987年9月,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在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和校友的大力支持下,华侨中学应运而生,重新开学,校区位于恩城南郊锦江河畔。有三栋相互连接、新颖雅致的教学楼,30间教室,10间办公室,一栋可容纳300多名学生的学生宿舍楼,一栋集食堂和教职工宿舍为一体的综合楼,一个300米环形跑道和各种体育设施的运动场。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在上级部门的亲切关怀和华侨华人、校友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华侨华人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1997年7月,在校区北面新开校门并安装电动伸缩门,将原来的前门改为后门。1999和2002年,先后建成了拥有15教室的五层理科楼和拥有10教室的五层教学楼,教学设施和设备得到了较大改善。2013年9月,一栋六层学生宿舍楼和一栋集师生食堂、宿舍为一体的六层综合楼竣工投入使用,学校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

为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995年9月起,侨中与恩平电大、广州铁路机械学校、湖北工业大学联合举办大专、中专,开设电子、文秘、空调制冷、企业供电、计算机等专业。

华侨中学复课后,逐步实行校长教师聘任制、校长负责制和教师岗位责任制。1997年7月,在第五轮校长教师聘任制中,梁金强被任命为校长,提出了三年实现四优的任期目标。2003年,在第七轮校长教师聘任制中,叶晋阳任校长,大力倡导“严、博学、好教、爱生、尊师、守纪、勤学、卓越”的优良校风;2007年7月,莫平福被任命为校长,提出了“对内树立信心,对外树立形象”的工作思路。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恩平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恩平市“美丽校园”、恩平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恩平市禁毒教育先进单位、江门市师德师风建设先进单位、江门市文明单位、全国科技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

华侨中学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团结一心,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创建文明和谐校园,坚持以德育为先,以育人为中心,以教学为中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勤于教学,学生刻苦学习,教育教学取得丰硕成果。从2001开始,华侨中学连续七年在中考和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普通高考前三批入围人数和入围率均居全市同类学校前列,有5人获得高考状元。特别是2007年,艺术类考生胡俊华以270分的满分成为报考广州美术学院高考的近万名考生中技术类科目的第一名,是我市高考历史上的第一名。近几年中考也是成绩斐然。在教学和科研方面,自2001以来,我校教师撰写的20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各级论文评选中获奖;70多名教师指导学生在各级各类学术竞赛中获奖;100多人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称号。

如今,华侨中学再次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机遇。恩平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领导对华侨中学更加重视,把进一步办好华侨中学提上日程,决心动员各种办学力量支持华侨中学发展,不断改善教学设备设施,逐步把华侨打造成广东省一流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