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以《关于推进全县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的实施意见》文件为指导,结合我家乡工作实际,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真正落实“高效课堂”,切实提高备课、教学过程、培训测试、课后辅导、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二、实施内容和策略
1.提高备课效率。
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一个高效的教学准备环节,否则,没有有效的课堂教学,更谈不上高效的课堂教学。
教学准备是指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做的工作,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的加工、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教案的形成。
(1)备用内容
要把教材当成范本,尽量把教材理解透彻,抓住重点难点,同时把教材当成范例,而不仅仅是教材,试图举一反三。与课本对话,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在含义。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提炼简洁有效的教学主线,层层推进。
(2)让学生做好准备
教师要在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根据“学情”备课。
(3)准备培训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和设计课堂练习,发放培训教材。教师必须做到先下手为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精当精练,课堂训练与快速反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具体战略:
抓集体备课。首先做到“四到位”:时间到位、地点到位、内容到位、备课演讲者到位。其次,完善集体备课的套路:一人牵头,教研组讨论,集体修改,真正落实集体备课制度。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是教师实现“高效课堂”活动的主阵地和关键环节。学生的成长有赖于每堂课的积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迫在眉睫。
(1)提高教学内容的效率。
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确立重点,优化选择。在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知识教学,要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
(2)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根据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考虑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知识的掌握,科学地安排课堂教学活动。新课程的引入、情境创设、迁移与过渡、作业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应精心准备,精心安排,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相联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背景为基础,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使创设的情境内容生动、过程活跃、解题探索、交流互动、思维多元、体验高效。
(3)提高教学方法的效率。
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致力于“导”和服务于“学”,并根据具体教学目标的实现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要从教学内容出发,选择多种方法,扬长避短。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要,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择的全过程。不应脱离学生原有的基础,坚持教学方法选择的现实思维,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要求。
(4)提高教学交流的效率。
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营造和谐激情的课堂氛围,增进师生教学互动。要改变师生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有效的师生双向或多向的教学互动,通过多层次、富有成效的师生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师生互动不追求形式上的热闹,应该追求真实的质量和效果。
(5)提高教学方法的效率。
多媒体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多媒体和教具的应用要用在这个地方,让它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要坚决杜绝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装点门面、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做法,注重使用效益。
(6)提高问题设计效率。
要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启发性、探索性课堂提问,通过有效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当然,高效的课堂教学涉及面很广。除了以上六项,教师的专业素养,高效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重难点的突破,教师主体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教师的示范作用,课堂教学的细节都是值得认真研究的。
具体战略:
(1)创新教研课程。这学期,每个人至少上一节优质课,以“高效课堂”为主题,公开过程,展示结果,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实施教学反思。本学期要求教师在教师笔记上写下“高效课堂研究”的案例和反思,每学期10篇,每篇不少于800字,乡镇和学校组织展览、交流和评比。
3.提高训练检测效率。
在加强课内训练,提高反馈批改有效性的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训练的效率。要切实杜绝布置大量重复性作业的现象,防止学生淹没在题海中,防止学生简单地复制和移动书本知识。要充分了解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让学生在作业训练中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要科学安排学生的实习时间,做到及时、适当、适度。高效培训要做到“六个必须”,即练的老师必须先做,练的选,送的收,收的批,批的评,错的改。坚持精选提炼,把握难点,删除复杂、困难、偏颇、陈旧的题目,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必须做到,及时修正,细批细改;评论前一定要做统计归纳,有效提高评论的针对性。
具体战略:
抓好“教学六个认真”(认真备课、认真听课、认真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认真开展课外辅导活动、认真检查、认真教研)的调查评估工作,把教导处的抽查和组内自查结合起来,做好学生工作量的调查工作。
4.提高课后辅导的效率。
课后辅导要强调“勤”字,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辅导策略,实现训补差的落实。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教与辅相结合的思想,不断加强教学指导。在重视学生知识辅导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心理辅导,先补“坏”和“心”,消除心理障碍,纠正不良习惯,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具体战略:
重视培养优秀学生和补差价的工作,在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针对学困生的弱点,加强辅导,促进其不断进步。
挖掘年轻的种子,培养尖子生,好的带坏的。
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
5.提高教学评价的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适度、多样地评价学生,鼓励和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评价既要注重过程,也要注重结果。
具体战略:
在管理过程中,学校应实施高效的手段,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充分体现发展。充分利用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导向作用。
教研室建立各学科综合研究与重点学科研究相结合的常规研究体系,真实全面地评价学生和教师。
应加强对教师多种形式的评价,如讲座、评价、问卷或家长参与评价等多元评价体系,以提高教师工作的有效性。
实施建议
1.根据这一实施意见,各年级组和教师将进一步加强有效教学课题的研究,广泛学习,统一思想,加深对实施有效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2.教导处和备课小组要及时制定适合高效教学的各项管理制度,重点是日常管理制度和评价激励制度,做到高效运转,保证有效教学的顺利进行。
3.加强对教学的定期评估。根据县局下发的《关于推进全县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建设高效课堂的实施意见》文件的重点内容,大力加强日常管理考核,坚持月度检查考核制度,严格考核与奖励挂钩,认真向教师反馈考核情况,促进整改提高。
4.备课团队要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高效课堂”实施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活动计划,进一步优化高效课堂教学管理水平。
来源:江西教师网
一个优秀有效的教学设计方案的形式总是在教师的精心推敲、研究和修改中逐步完善的。高效课堂的教学设计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把握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一个“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是对教学系统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教学系统本身就是对资源和程序的安排。因此,把握教学内容成为教学设计的首要工作。
1,学习情况分析
教学内容包括老师教的学生和教材。教学设计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的起点是“学习需求分析”,因此需要分析学习情境。学习情况分析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一般特点、学习风格、学习态度等方面,重点是了解学生的起步能力和原有的知识经验。可以采用自然观察、书面材料分析、谈话、调查、测试等方法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有效性。
2、研究材料
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媒介和手段。为了让学生有效地掌握课本中最重要的信息,教师应该认真学习课本。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来研究:
(1)学习课程标准
学习课程标准的目的是弄清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学理念、目标和要求;了解本学科的编排体系和内容安排,了解学科特点和教学建议,以及对课程开发和资源利用的要求。
(2)认真研读教材。
学习教材要做到“理解、渗透、转化”。
一是理解。就是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和每一个字、每一句话。
第二是透明度。即不仅要理解而且要熟悉教材,能够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第三是转型。即教师的思想感情与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相融合,这是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就像蜜蜂酿蜜一样。
(3)获取其他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范围很广。教师可以在网上获得他人开发的教学指导、参考书、辅助练习册、相关光盘、课件、软件包和相关资料,可以帮助教师掌握教材内容。
(4)抓住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找出课本中统一的、通用的、可复制的、广为传递的最基本、最主要的知识,即重点。学生难以理解、掌握和运用的知识和复杂技能是难点。重点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后续学习影响最大的知识。
5.教材的精细加工。
教材的精细加工包括对教材的灵活处理、合理安排和创造性使用。教材内容的灵活处理主要是从内容质量、内容深度、内容广度等方面选择教材;在教材中增加一些背景性、经验性、主动性、实用性、可拓展性的材料;从顺序、时间、材料等方面调整教材;从教材的知识性、趣味性、可操作性进行加工。
3、确定三维目标
教学设计必须根据教学学科内容的特点确立“三维目标”,并体现在教学活动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是一个完整的人在学习活动中实现素质建构的三个方面。
二,发展性教学策略
它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步骤来实现:
1,安排教学程序
安排教学程序时,教学过程要按照认知活动规律进行;根据“课”的类型是单节课还是综合课来确定教学步骤;根据授课、讨论、发现、举例、自学等教学模式安排教学程序。
2.组合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有很多种。无论选择和使用哪种方法,都要根据教学目标任务、学科特点、教学活动规律和教与学的情况,注重教学方法的整体功能、综合运用和优势互补,坚持启发式的指导思想,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机智运用和细节变化的处理。
3.选择组织形式
教学的组织形式就是组织学生以什么形式或相对稳定的关系进行教与学。教师以课堂教学为基本组织形式,借助相关辅助教学设备,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的组织形式。这将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自由和全面发展。
4.设计练习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在谈到教学优化和减轻学生负担时,告诫人们不要取消作业,而要“从一次练习作业中获得尽可能大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科特点,精心设计目的性、针对性、系统性、层次性、整体性、适度性、启发性、多样性、诊断性、补救性的作业。
第三,写教案
教学设计作为一项创造性很强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个优秀有效的教学设计方案,总是在教师的苦心酝酿、研究和修改中逐步完善的。完善后的教学设计最终会形成一个实用的教学文本——教案。
教案的编写应着眼于教材的掌握、学习情况的调查、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实践的反思。
来源:江西教师网
课堂教学设计不仅是教师备课、编写教案的依据,也是体现教师教学能力、体现自身教学特色和风格的重要途径。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下面就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谈一些看法,与老师们探讨。
1.根据课程标准和学习条件设计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它将贯穿并体现在教学设计的全过程,起着灵魂作用。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必须以课程标准和学习情境为依据,不仅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还要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为依据,以学生实际为依据;第二,教学目标必须详细、具体、可行,更不用说那些一般一节课达不到的要求;三是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第四,教学目标应具有整体性、层次性、连续性和针对性。
2.根据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
确立教学目标后,首先要思考的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一方面要用好教材,做好教材内容分析,明确重点和难点;另一方面,要结合校情校情,将教材与校本课程融为一体,增加一些具有时代气息、反映学生实际生活的学习内容。这里要避免两种倾向:一种是脱离教材另起炉灶;第二种是以书本为基础,照本宣科。
3.根据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要根据我们制定的每节课的教学模式来制定教学环节,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我们制定的每节课的教学模式有以下特点:一是学习环节与新课程理念相呼应。主要在学习过程中,它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二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第三,每个学习环节循序渐进,呼应学生认知规律;第四,每个学习环节易学易操作。
教学设计的特点之一是通过链接备课。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将一节课的学习过程分解为几个具体的学习环节。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一是整体设计教学环节,强调环节之间的逻辑性和递进性,做到环环相扣;二是一节课的教学环节不宜过多,一般5个左右为宜,不利于各教学环节的深入开展,容易流于形式;第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预设环节时,给学生留下思考、消化、吸收、生成的空间。
4.为每个教学环节设计合适的学习情境和讨论活动。
只有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和探究活动,才能让学生有所体验,才能在交流和教师的引导下有所感悟,达到学习目标。所以这个环节是备课过程中最细致的环节,也是让课堂教学生动独特的关键环节。在创设情境和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以下因素:一是注重活动的内涵,要有针对性和深刻性,不适合学习内容的活动不能用,再新颖巧妙也不行;第二,活动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给学生的独特体验留有余地,给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留有余地,给学生实践留有余地;第三,活动的设置要细化,要充分考虑活动的具体步骤,学生和教师在活动中能做什么,如何一步一步深化活动达到实效;四是对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一方面,要及时点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不断提高学生开展活动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受,将学习内容渗透到活动中,通过活动提升自己。
5.根据教学目标反思教学环节及其活动的教学价值。
这一步是一个重新思考自己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可以保证教学设计更加科学、精致,与教学目标紧密相关;另一方面可以在反思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