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解答一下,‘错霍鲁牛西哈拉特’是什么意思?凤凰警官郑百奇,是我家残存族谱里的字。

个人大胆推测:‘措霍·鲁牛·西哈拉特’是一个蒙古部落的名字,但无从考证。。。

辽宁蒙古族风格

蒙古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成员。辽宁省的蒙古族人口仅次于内蒙古自治区,有67万人。

明末清初,蒙古的喀喇沁部、土默特部、蒙古乐进部、科尔沁部的一部分从蒙古草原逐渐南下,最后定居辽宁。清朝入京后,一些八旗蒙古兵、胡巴蒙古兵及其家属被派往辽宁防守。上述蒙古各部、八旗蒙古和胡巴蒙古的后裔构成了辽宁蒙古族的主体。辽宁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朝阳县、建平县、凌源县和朝阳市的北票县、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和阜新市的彰武县。

清代辽宁蒙古族阶层分明。统治阶级是蒙古封建王公贵族,被统治阶级分为平民阶级、下属阶级和奴隶(家奴)阶级。满族统治者在蒙古实行盟旗制度,统治蒙古人民。对于蒙古地区的汉族,设立办事处和县机构进行统治。隶属于李哲盟的喀喇沁左、中、右旗,土默特左、右旗,科尔沁前、后旗,清朝皇室的“苏鲁克”牧场(即饲养动物的“三陵”牧场)都在辽宁。

蒙古族是一个勇敢而智慧的民族。在文化艺术方面,创作了大量的民歌、歌谣和民间传说;音乐舞蹈优美动人,带有浓厚的游牧色彩。同时也培养和造就了一代名人,如尹湛纳希、恩格尔特·格斯、罗布桑·查丹等。由于他们信仰喇嘛教,寺庙众多,所以与建寺有关的雕塑、绘画、石雕等艺术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医学上,辽宁蒙医独具特色,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在传统体育活动中,赛马、摔跤、射箭等项目代代相传,尤其是那达慕大会不仅是庆祝丰收的盛会,也是蒙古族人民健身娱乐的盛会和相互交流的盛会。风俗习惯方面,虽然在历史进程中吸收了其他民族特别是汉族的个别风俗习惯,但仍然保持了传统的民族风格。

新中国成立后,蒙古人民在中国* * *生产党的领导下,在政治上完全获得了自由、民主和平等权利,在经济和文化上取得了巨大进步。政治上,由于实行中国* * *产党的民族团结平等政策,在辽宁蒙古族地区建立了两个自治县(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和23个蒙古族乡、镇、联合镇。同时,享有参与和讨论国家事务的权利。经济上,辽宁蒙古族改变了旧社会的落后状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中国生产者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业、工业、商业、金融进入繁荣时期,人民物质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有的地方接近小康水平。在文化上,辽宁蒙古族继承和发扬了民族传统,整理和挖掘了大量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完成了中国民间文学融合、中国民间音乐融合、中国民间舞蹈融合的辽宁蒙古族部分,进行了新的文化艺术创作。广播、电视、电影、蒙古戏剧、蒙古文报纸出版等事业也有所发展。在民族教育中,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中等专业技术教育、师范教育和成人教育已形成体系,接受大学教育的人数逐年增加。辽宁蒙古族人民的精神生活不断丰富,民族素质不断提高。

种族本源

辽宁省的蒙古族来自许多蒙古部落。明初有五粮哈布(即多彦、泰宁、扶余三味蒙古人)。明末清初,喀喇沁、图木都(含蒙古郭勒津)、科尔沁的蒙古人先后游牧生活在辽宁。清初,察哈尔、胡巴、八旗等地的部分蒙古族进入并定居。这些蒙古人的后裔主要居住在辽宁省的朝阳市、阜新市和昌图、康平、法库三县。

(一)、姓氏的由来

在蒙古人形成并统一使用“蒙古”这一名称之前,他们的祖先与中国古代北方的东胡、鲜卑、契丹、史维等民族有着密切的关系。“蒙古”是一个民族的说法,隋唐时期的吴萌(蒙瓦)世维是蒙古人的祖先。蒙古的石委只是蒙古部中一个部的名称,是20多个“石委”部中的一个。“吴萌”是“蒙古”一词最早的中文音译。吴萌石维游牧于王剑河(埃尔贡河)南岸,后逐渐西移至厄恩河、克鲁伦河、图拉河上游的肯特山一带,发展繁衍为多部。i2世纪末i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落统一了漠南、漠北的草原诸部。一个语言、地域、文化相同,经济生活上有许多特点的新的稳定的民族群体,即蒙古民族已经形成。“蒙古”,由部落名称演变为民族名称。

(2)部落起源

宋凯西二年(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宋嘉定五年(1212)前后,蒙古汗国的影响逐渐扩展到辽西地区。此后,以及整个元朝150多年间,蒙古人从大漠南北向南方迁徙,以军营、民营、设立行政机构等形式在辽宁周边定居或活动。

明朝洪武元年(1368),袁去世,蒙古封建统治者的势力退守草原,史称北元。生活或居住在辽宁的蒙古族继续以留守人、依附人、三人的形式生活。明末清初,喀喇沁、土默特、蒙古乐进等蒙古部从蒙古草原南下,游牧、放牧,最后定居辽宁。清朝在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度。卓索图盟五旗(即喀喇沁左、中、右旗和土默特左、右旗)、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前后旗、清皇室的“苏鲁克”牧场(即养息放牧的牧场)都在辽宁省境内。辽宁蒙古族主要是喀喇沁、土默特、蒙古勒津、科尔沁、察哈尔、胡巴等蒙古族的后裔。

1,乌梁哈蒙古人,元代写“乌梁海部”。元末明初,从贝加尔湖东移至大兴安岭至嫩江流域。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在嫩江流域、辽河上游的洮儿河南北、西拉木伦河等乌梁哈蒙古人聚居的地方,设立多彦、泰宁、扶余三卫。

明朝永乐末年,三围蒙古人不断南迁。东正教时期,已进入西拉木伦河以南地区。成化年间,五粮哈三味的分布是“骄前抵喜峰口,逼近傅玄,天天开花;自晋,一里广宁,至辽河、日台宁,从黄泥洼至沈阳、铁岭至开元,日多福(《明史·无量哈传》)。

五粮液三味蒙古南迁后,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蒙古东部封建主科尔沁部首领奎蒙克(又名奎蒙克塔沙拉)从南河故里率兵至嫩江流域。因为和留在呼伦贝尔的科尔沁不同,所以叫“嫩(脑温)科尔沁”。另一位东部蒙古封建主(内克哈五祖之祖)库登可汗虎拉哈赤(也写作和尔硕奇哈萨尔)率领65438+万人从傅玄东移至辽河流域。此后,嫩江科尔沁部也向南扩张。第二部分东移所占土地是乌梁哈三围蒙古旧址。

16年底(约明朝万历年间),乌梁哈之福魏昱被嫩江科尔沁奎蒙克吞并。五粮液的泰宁卫被内克卡五部始祖库登可汗虎拉哈赤合并。魏延,乌梁嘎的花朵,被它西边的邻居喀喇沁吞并了。

2.喀喇沁部喀喇沁,蒙古旧部。《蒙古秘史》、《史记》、《元史》等书籍都记载了蒙古汗国和元朝时期喀喇沁的历史。

15世纪中叶的明朝,驻扎在河套西部地区的喀喇沁部兵力最强。曾在伯来的指挥下,攻打西边的瓦刺和东边的三个守卫。

在大燕可汗(约1474-1517)统一整个蒙古的时期,曾经在博莱领主控制下的哈西申(喀喇沁)鄂托克土地,成为了大燕可汗右翼三万户之一的雍协部的一部分。书中记载了蒙古的起源。大雁可汗死后,其孙“巴耶沙刺(乐)占鄂托克喀喇沁,雍协部第七名”,以喀喇沁为部名。后来永协布人逐渐被喀喇沁人所兼并,以至于永协布这个名字在历史上已经不存在了。当时喀喇沁的游牧地就在张家口以北的地区。

16世纪中叶,察哈尔部受到阿拉坦汗的恐吓,东移至辽东以外的游牧地区,巴耶沙勒所辖的喀喇沁部占据了其原有的牧场。明朝嘉靖二十七年(1547)以后,喀喇沁的游牧之地一直在傅玄(河北宣化)、张家口东北、独石口、开平(内蒙古多伦西北)之外,成为了乌梁哈三味之花韦偃的西邻。此后,多韦偃逐渐被喀喇沁部所整合,乌梁哈蒙古人成为喀喇沁部的重要成员。

喀喇沁部占据了许多韦偃蒙古人的地盘,他们融入喀喇沁部的历史过程就是《喀喇沁部传》和《蒙古游牧传说》中记载的喀喇沁部。陈元扎尔太初生了吉拉玛(哲勒灭),姓无量汉(无量哈),左太祖(成吉思汗)对世界做出了贡献。七传至河童(花荡,童贯),有六千户,游牧额尔古纳河,日数喀喇沁。这是一个新的喀喇沁部——喀喇沁蒙古人和乌梁哈蒙古人的融合。喀喇沁部首领青巴都(巴亚西哈勒之子)死后,他的六个儿子和六个孙子失去了控制多彦的权力。最后,乌梁哈蒙古族苏布迪(也是不会写字快,不会写字快,不会写字快)当了喀喇沁部的首领。

明朝末年,苏布地所辖的喀喇沁部被察哈尔力丹汗“伤天害理”,天聪二年(1628),与后金谈判结盟。天聪第三年复服(1629)。天聪九年(1635),喀喇沁部分为左右两翼,苏布迪古鲁其布(河童第五孙)持喀喇沁右翼旗,色索(河童第四孙)持喀喇沁左翼旗。康熙四十四年(1705),格教尔封为扎萨克,掌新设喀喇沁中旗。

清代《蒙古部王侯传》中记载了喀喇沁部驻守牧场的范围。“喀喇沁部在喜峰口外,至京师七百六十里,东西五百里,南北四百五十里。东至土默特、敖汉,西至察哈尔正蓝旗牧场,南至圣井墙,北至翁牛特旗。凌源县,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建昌县,建平县南部,锦州市西部与朝阳市接壤的部分县,曾是喀喇沁部蒙古族放牧居住的地方。他们的后裔构成了辽宁省蒙古族的重要成员。

3.土默特,土默特,蒙古旧部。到了明朝,土默特部成为大燕可汗的三万右翼户之一(明朝史书记载为“满官怒户”),游牧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达扬汗死后,成千上万的土默特人放牧居住的地方被他们的孙辈占据了。他的一个孙子阿拉坦汗(明史写法的一个回答)占领了12土默特,也就是后来的归化城(呼和浩特),他的另一个孙子拉布克泰吉占领了土默特的五谷新,也就是后来的东土默特的前身。

明朝嘉靖年间,东土默特的蒙古人一直在长城外游牧。明代佚名作者在《译语》一书中描述了他在嘉靖嘉庆年间(1544)随明朝攻打鲁时的所见所闻,并写道:“喀喇沁!说明东土默特省和喀喇沁省* * *驻扎在傅玄以外。

察哈尔力丹汗时期,土默特和喀喇沁都由力丹汗控制。利古丹汗夺取了明朝廷给予各部的全部“补贴”(补助),控制了各部与明朝廷的边境贸易。于是,土默特(东土默特第二旗的前身)的封建主加尔图(元太祖的第十八孙)、芒古尔岱(元朝人齐拉马的第十一孙),为了“躲避察哈尔(力丹汗)的入侵”(蒙古游牧民族土默特的右翼文章),从程桂花迁到土默特。土默特是蒙古人从广宁(北镇)到辽河日台宁居住的地方,原五粮液三味自以为是,义无反顾。。

到了清代,迁入“土默特”地方的土默特部,驻扎在牧区和将军府。据《蒙古外交部王公传》“土默特部,在喜峰口外,行千里至京师。东西之间的距离是460英里,南北之间的距离是10英里。东以羊什木(辽宁省彰武县羊西牧场)牧场为界,西以喀喇沁为界,南以盛京边墙(柳条边)为界,北以卡尔卡左翼和敖汉为界。土默特分为左右两翼,姓氏不同,牧羊人相同。主要的左翼是陈元·齐拉马(热莱米)。自《吉拉玛十三世传》以来,他是巴基斯坦最优秀的,与喀喇沁关系密切。右翼来自元太祖。从《元太祖十九传》到《额木布楚呼尔》,生下古牧,与程桂花土默特结缘。".上述土默特左右两翼的出现,是土默特封建主皇太极在金天聪三年(1629)上台后形成的。这个牧场包括辽宁省的朝阳县、北票县、阜新市和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在这个范围内,土默特蒙古族的后裔构成了朝阳县、北票县、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蒙古族。

4.蒙古族聚居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的祖先主要是蒙古族聚居的蒙古族。元朝秘史《蒙古秘史》孟国乐进著《忙爱真理》,明代称为“满冠义”、“满官怒”、“暴古振”、“芒关镇”。清代有《蒙古纪》、《蒙古珍》等译作。

明代的“满贯陈”(郭猛·乐进译)常与土默特并用,或作为土默特的同义词。满清官员陈与土默特部* * *擦肩而过或者说是土默特部的一部分。由于满清官员陈的首领霍筛(《蒙古起源》为克赛塔布囊,或豪赛塔布囊),名声大,威望高,所以明朝人只知道满清官员陈不知道土默特,一度将整个土默特部封为满清官员陈。

在达扬可汗时期,属于霍赛的蒙戈勒津被分封给他的第四个儿子阿尔祖·博罗特。阿拉坦汗(安山汗)时,该部成为土默特的下属部门。阿拉坦汗对皇太极的喜爱,在明嘉靖年间带领一部分土默特人要求驻地牧羊人在傅玄外,蒙古郭勒金与他一起参与牧业工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艾欣皇太极的孙子额木布楚呼尔时期(蒙古游牧民族称嘎图)。

察哈尔在里丹汗时,把主要的户口设在广宁以北的土地上。明朝崇祯元年,晋朝天聪二年(1628),李丹汗以蒙古郭勒金攻穆宣府外的喀喇沁部和土默特部。次年(1629),喀喇沁部及与之放牧的土默特加入后金。蒙古勒津跟随当时土默特部首领额木尔楚呼尔,于17年10月20年代东移至朝阳、阜新一带。居住在朝阳地区的是以额木布楚呼尔为首的土默特部落之一,居住在阜新地区的是跟随土默特部而来的蒙古勒金部,称为土默特。

16年底,乌梁哈元大臣齐拉马的后裔芒古代(又名芒古代)从喀喇沁迁至东土默特,成为东土默特的主人。当蒙古人迁移到东土默特时,他们在乌梁哈避难。天聪三年(1629),莽古尔岱之子孙善巴率众反清。天聪九年(1635),扎萨克被封编为土默特左翼旗。土默特左毅旗辖蒙古乐进部所在地,即阜新地区(不含彰武县)。

5.科尔沁部的祖先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弟弟哈布图·哈萨尔。十四世孙奎蒙克塔沙拉哈萨勒明嘉靖中期从故里沃南东迁至嫩江流域,占领了乌梁哈三围的扶余卫蒙古人分布地。科尔沁“阿鲁”留在呼伦贝尔(北),迁到嫩江(东)的科尔沁,“瑙文”(嫩)科尔沁。

到16年底,嫩江科尔沁部向南扩张,合并了乌梁哈三卫之一的扶余卫,位于辽宁省彰武、康平、昌图东部。金代后期,科尔沁部南端占据辽河中游。清朝崇德、顺治年间,科尔沁部相继编成十旗。科尔沁左翼前中后三旗;右翼的前、中、后旗,戈尔洛斯的前、后旗,杜尔伯特旗;扎赉特旗。其中,科尔沁左毅后旗蒙古族的后裔是辽宁昌图、康平两县的蒙古族。科尔沁左翼前旗蒙古族后裔是辽宁省法库县北部和彰武县东北部蒙古族的主体。

6.察哈尔部,元氏后裔。明嘉靖年间,迁居辽东外牧场。蒙古语“察哈尔”意为“白色”。察哈尔在力丹可汗时,权力大增,其统治中心的主要帐下位于广宁以北地区。金天聪八年(1634),李丹汗战败,死于青海途中。他的儿子孔戈尔·以察率领他的军队投降了金,被封为王子,并被安置在益州(义县)外。

顺治初年,清朝在辽宁省彰武县修建了苏鲁克牧场。顺治四年(1647),从察哈尔八旗招募蒙古16户、32户,***236人迁居牧场“苏鲁克”。他们的后代是彰武县蒙古族的一部分。

7.八旗蒙古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清政府将北京的部分八旗蒙古兵及其家属,与满汉八旗兵及其家属一起,派遣到盛京(沈阳)驻防,分拨到新宾、凤城、岫岩三县。岫岩县八旗蒙古人后裔最常见的姓氏有鄂、宝、秦、卜、马。凤城县八旗蒙古人后裔有鄂、陈、康、苏、戴、布、白、常、巴、谢、汉、贺、吴、史、艾、张、王、李、马等姓氏。八旗蒙古人后裔有新宾县相关、宋、张、子、王、史等姓氏。此外,大连金州区还有八旗蒙古人后裔白姓。

8.胡巴部的胡巴部属于蒙古游牧八旗。清代张家口外的游牧。巴尔胡部,元代称“巴尔胡提部”,最早生活在俄罗斯贝加尔湖东岸的巴尔库津河流域。明末清初,部分胡巴蒙古族曾南迁至内外蒙古交界处,隶属于外蒙古各部。康熙二十七年(1688),莫西额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击败喀尔喀第三部,巴尔胡蒙古也随喀尔喀蒙古隶属于清朝,被清廷划归张家口。康熙三十一年(1692),清政府重新给胡巴人打旗。当年9月,从盛京地区招募胡巴人5000余人,其中壮丁1273人,助理头领10人。在盛京,有开元、辽阳、熊岳、福州、锦州、岫岩、凤凰等3个助理。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的寇、石、白等蒙古族,凤城满族自治县的马(玛卡)、谢(谢)、陶(浑)、何(和玺乐)、吴、敖(均为和玺乐)、穆(木其德)、包(包尔吉根)。他们都是清朝胡巴蒙古人的后裔。辽阳和熊岳还有一些胡巴蒙古人的后裔。

9.喀尔喀部喀尔喀部曾驻扎在辽河流域的乌鄂托克喀尔喀,又称内克尔喀部5。这个喀尔喀五部的始祖就是虎刺哈赤(又名尔硕奇·哈萨尔·阿尔·丘博罗特)。虎刺和哈奇死后,第五部把卡尔卡分成了五个部分,分别是扎鲁特、巴林、翁青兹特、巴约特和乌其列。

喀尔喀五部的巴约特、扎鲁特、翁吉赤特曾居住在明代辽东都司管辖的沈阳、铁岭、开原等地,与辽宁省北界的一些地方有关系。这三个蒙古后裔中的一些人仍然居住在辽宁。

10.元代蒙古人后裔庄河县榕花山乡杜氏族谱记载:“杜氏宗室第一。根据明代编纂的《宁海府志》和山东穆平发现的元代碑刻,两个姓氏都是元初宁海府赤壁里海等地的后裔。元明时期,他居住在山东穆平县姜各庄镇北头村。从清朝开始,一部分人迁居到大连的庄河、金州、瓦房店、普兰店等地谋生,到1985 * * *有5000名杜诗蒙古族。

11,萨拉希,萨拉希蒙古人后裔,中文名叫徐。发源于蒙古新疆天山北路撒哈拉。根据撒哈拉人的族谱,明末清初的太祖和太宗共招募了撒哈拉人的四个兄弟,其中三个被国王杀死...顺治五年丁琪媛后,唯一的祖师龚辉分旗登记,被盛京官署摩尔达佐收押,后驻守辽阳。顺治八年,退居农业,在辽阳东南鸡鸣寺开垦土地。

辽宁省辽阳、鞍山、大连、锦州、沈阳、阜新、抚顺、本溪、海城、金溪、盖县等地有姓徐的蒙古族。

12,部分汉人并入蒙古人之一。清代华北(关内)汉族农民因天灾人祸,前往蒙古谋生,开垦土地耕种。据《朝阳县志》记载,他们到蒙古后,“随蒙古旗,学蒙古文,习蒙古风俗,入蒙古,娶蒙古女子”,逐渐融入蒙古民族。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就有这样的蒙古族后裔。据《蒙古风俗指南》记载,“汉人从事农业后加入蒙古人”见于卓索图盟、昭乌达盟、哲里木盟等多地。

清朝时,皇室公主嫁给蒙古王公,随行的有汉族奴隶、工匠和为蒙古王公守墓的汉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仆从也融入了蒙古人。法库县四家子乡蒙古族李是昌图县东嘎乡和四家子乡的金、王、李、赵、贾、孟、贺、高八姓,俗称“蒙古八姓”。段柔公主出嫁,从河北滦县迁来,是在清朝雍正年间。他们的祖先是蒙古王公的奴隶和工匠,他们的后代逐渐成为蒙古人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