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意志力

近年来,在校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溺爱,学生生活经验少,克服困难的意志力薄弱。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因为怕苦怕累而厌倦上体育课,尤其是一些“累”的运动,比如长跑、跳远。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应该努力寻找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体育课既能锻炼学生的体质,又能锤炼他们的意志力,促进他们的终身发展。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呢?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学生意志力的重要性

体育运动是一个知识、技能、能力、意志力的整合过程。是以运动知识和技能为基础,有效培养意志力的训练过程。学生良好的意志力与运动的效果成正比。意志力直接影响运动的效果,而运动又直接影响意志力的培养效果。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巧妙地设计一些高难度、障碍性的训练内容,让学生学会克服生理和心理上的恐惧心理,以及对环境的不适应感,让他们学会锤炼自己,挑战自己,提高自己。比如,可以选择让学生在恶劣天气下跑“500米”或“跨栏”,以锤炼意志力;适当开展激烈的体育竞赛,充分挖掘学生的体育潜能,锤炼他们不怕失败、斗智斗勇的顽强意志力,树立一往无前、执着进取的精神。在体育训练中,让学生明白各种困难是不可避免的,并顽强地克服困难,有效地解决困难,是一个重要的标准。

第二,要改进意志力训练的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体育已经逐渐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适应体育教育的发展要求,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无所畏惧的意志力。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一)明确教学目标,加强动机教育。在体育理论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运用有效的导入教学方法,如讲述刘翔、李娜、丹琳等体育运动员为国争光的动机和原因,以及我国第一位残奥会田径冠军平亚利的故事,激发学生积极锤炼和提高意志力的决心。教师还可以教授体育知识,分析运动训练与文化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在建立运动训练信心的基础上明确学习目标。

(2)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比如,以亲切积极的语气鼓励学生参加体能训练,或者监督他们进行持久的训练,在训练中不断锤炼意志力。如在“立定跳远”训练中,教师要明确讲解“跳远”的练习方法,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预摆时,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起跳时要快速蹬地,手臂由后向前摆动,向前向上跳跃;落地时要收腹抬腿,小腿前伸,手臂后摆,屈膝落地。在训练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水平和智力水平,给予更多的指导和肯定,消除对“立定跳远”的各种不利情绪,动员学生克服困难,增强意志力。再如:在长跑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适当安排和调整运动负荷,按照一定的距离和次数进行跑步训练,并随着课时的增加逐渐增加运动量,使学生在坚持训练的同时逐渐达到课程要求。在训练的过程中,要尽量让学生经受更多的困难和挫折,磨炼他们的意志力,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而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

(三)营造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发展意志力。营造愉快的体育课堂气氛,不仅能活跃教学气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消除学生训练中的疲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的教学形式,让一些枯燥的训练内容变得有趣起来。比如在训练800米跑的时候,老师可以用龟兔赛跑的形式,让跑步训练变得有趣,加强游戏环节,让兔子组第一轮就赢,让乌龟组第一轮远远落后,第二轮就赢。这样,他们在进行体能训练的同时,也教育了学生,教育兔子组不要骄傲,鼓励乌龟组不要灰心,这就意味着胜利。体育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课堂气氛、优化训练方法、不断更新训练策略、采用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训练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意志力。

第三,教师要以身作则,带领学生培养意志力。

教师的教学语言和行为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为了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教师自身也要有顽强的意志。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解动作的要领,还要以身作则,带领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的技巧和技术;要用积极的教学态度去影响和带动那些意志力薄弱的学生,尽可能地减轻他们在训练中的紧张和恐惧,提高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无论是简单的“倒立”,还是复杂的“侧腿弯曲腾跃”动作,都超出了动作的示范意义。一个优美的动作示范,往往会激发学生为了达到老师的要求,不畏艰难地练习模仿,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教师要在明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营造课堂氛围的同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锤炼学生的意志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培养意志力,也要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学会自己锤炼意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