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怎么复习
第一步:夯实基础。
初中地理学业考试是一种目标参考测试,主要测试学生是否掌握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试内容不回避“双基”及其重点。各地试卷考试内容分布合理,涉及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地方地理四个部分,总体具有重点突出、覆盖面广的特点。
从考试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非常普遍。除了学习态度的因素,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死记硬背,却不求甚解。因此,在复习中,要认真掌握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点,并根据所用教材逐一掌握。复习中要准确理解地理概念,进一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地图判读、经纬度、地球运动、天气气候、地域特征等。,要通过练习和训练举一反三,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才能真正掌握地理骨干知识。此外,还要结合区域地图牢记主要地理事物的分布,适当练习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制图部分,以达到在地图中正确填写地理事物名称的要求,并能够填写基本的地理事物。
第二步:提升自己的能力。
要复习好初中区域地理,关键在于把握两条主线:一是把握区域的空间分布,这就是“地”;第二,对区域性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这叫“理”。从考试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学生还停留在死记硬背地理的层面,有些知识点并不了解,更不用说运用了。因此,要注意培养地理思维习惯,注意地理原理与地理现象的关系,注意地理知识在复习中的迁移和运用。
1,提高读图能力
学习和运用地理图像语言是学习地理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它不仅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也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很多地理知识可以通过阅读相关图表获得。从某种意义上说,地理试卷也是“无图不成题”,地理地图阅读题涉及面广,内容全面,适合考察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是必备的地理考题。并能分析各种地理图像(比例尺地图、示意图、统计图、景观图等。)所提供的文、图、表信息及其相互关系,找出规律,学会读图分析问题;同时也要学会画一些简单的地理图像,如曲线、直方图等。
2、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在初中地理复习中,还要注意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即分析地理要素内部或区域之间关系的能力,深刻理解地理环境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从而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降水的时空分布要和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联系起来;明白差距的大小将决定水资源的多少;从一个地方的纬度位置,我们应该能够联想到太阳的高度,并推断出太阳的热量和温度,等等。
3.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
为了避免考试中不必要的失分,学生在复习时有必要进行答题规范和解题技巧的训练。第二,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训练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要注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比如分析“西气东输”给我国东西部带来了什么好处等等。第三,要正确掌握和运用地理概念和术语,做到字体工整,逻辑严密,层次清晰,不写错别字。
第三步:学以致用。
从考试成绩和地理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往往是题不难,高分不易,题略灵活,学生适应不了。说明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相当欠缺,机械学习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与课程改革倡导的“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习能力”的理念和立体化教学目标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在地理复习中提高他们在具体情境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是极其重要的。
地理试题中所谓的情境,一般可以分为“知识情境”和“生活情境”。为了有效提高在具体情境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知识情境”的重点是学习地理知识迁移和图文转换的能力。比如,在学习了等高线密度与地形坡度的关系后,就可以在特定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上分析不同地形部位对农业布局的影响。并说明原因等。对于“生活情境”,主要是加强学习内容与社会热点、生活实际和地方地理的联系,学会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释社会和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近年来,我省初中地理试题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注重地理知识与时事的结合,体现了“学地理终身受用”的地理新课程理念,如结合地理教学内容设置“海峡西岸经济区”等。
因此,高质量的地理复习还要求学生对国内外重大时事问题给予应有的关注,并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这些问题;同时,要学会从地理学的角度评价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征,乐于发现和探索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现象,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口、资源和可持续发展观,进一步增强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