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璜的中学小说
黄文仲,刘墨西湖的民主斗士。
黄文仲(1890 -1946),临洮县陶阳镇人。民国初年,甘肃省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于1917年被派往日本留学,获得东京明治大学政治经济学学士学位,并加入同盟会。上学后翻译了上原教授写的《日本民权发展史》,鼓吹民权,鼓吹三民主义。书稿完成后,谨呈孙中山审阅,面授机宜。孙中山先生谆谆教导:“进取精神可嘉,应致力于中国民权的宣传与建立。”同时,孙中山先生称赞该译本“有益于日本民权之研究”,并亲笔写道:“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本书于1926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黄文仲回国后,担任甘肃省教育厅厅长,并在大、中学校兼课。当时民主自由思想高涨,到处演讲宣传,批判军阀专制,批判时政,鼓吹民主自由,引起当局的恐惧和嫉妒。公元1921年,甘肃节度使陆洪涛策动部下密谋对付黄文仲。黄文仲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经过安定门时,突然遭到袭击,头破了,耳朵裂了,手指也断了,昏迷在街上。被路人发现后,送往医院抢救,活了下来。从危险中醒来后,他的第一句话是:“我的舌头还在吗?我的舌头在那里,我必须说出来。不得不说,我的肩膀被孙元帅拍下来了,坚不可摧。”此后,他自称“又来了”,仍然大谈治国理政,宣传民主思想。
65438年至0925年,黄文仲任盐池县令,因得罪权贵而被革职。1927年春,在兰州一中做语文老师。之后,他成为了深受人民爱戴的临泽、金塔、高泰等地的县令,但都任职时间较短。最后因为三龙大旱,百姓陷入贫困。黄文仲不堪忍受饥民的逼迫,为驻军筹款,从张掖逃到上海,辗转江浙一带,以卖字、交版税为生,与沈钧儒、黄炎培、李公朴交往密切。
九一八事变后(1931 9月18),黄文仲虽然在逆境中屡遭挫折,但他不能忘记国家的前途,仍然关心人民的命运。上海召开民主救国会议,号召国民党出兵抗日,收复失地。黄文仲作为甘肃人民的代表出席了会议,并就救国问题发表了讲话。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不得不住在“西湖娄宇”,通过诗歌来表达他对国家的关注和报国的抱负。湖上很多景点都留下了他的诗词楹联,为西湖美景增色不少。时至今日,灵隐翠微亭上仍有他去杭州时所刻的对联传情达意:
孤亭如旧日,是壮士乐处;
秃鹫岩标远胜他人,一生转万里心。
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修建亭台院落,追寻岳飞古迹,表达收复河山的愿望。他的笔触具有决定性和英雄性。他在灵隐泉亭上题了一副对联:
山川多奇迹,春水两溪,一雕;
天地无变,百顷西湖十里。
第一部点出飞来峰由来的神奇,第二部写的是春溪中清水的清澈与美丽,应该与世长存。又如:“湖光塔影连三;海悦江湖一楼。”(藏灯)“鱼戏平湖穿长洞;雁鸣秋月写苍穹。”(平湖秋月)或瑰丽,或清丽雅致,但一切景物融为一体,意境深远。尤为难得的是,黄文仲在评点山水的过程中,直言不讳,批判时政,始终以国家民族为念。他的格调远高于一般的才子。比如他在灵隐冷泉阁上写了一副对联:“峰欲再飞无净土;泉甘耐寒,有名山。”讲的是飞峰冷泉,讲的是中国没有净土的普遍观念。我还能去哪里?我不得不在这美丽的风景中忍受孤独。他来杭州五年,著有十余部,大部分都是奇葩。
在他为西湖所写的对联中,最被世人称道的“天下西湖风光”对联是:
秀秀遍山川;
晴,晴,雨,永远好奇。
此联又名“朱利安对”、“踩花格”,既可顺读,也可逆读,可反复读如踩花。
水很亮,山很美,明秀到处都是水和山;
晴天好,雨天怪,雨天总好奇。
书的第一部分从太空坠落,写的是西湖的景色,处处都很美。第二部分从时间入手,评述西湖的变迁。晴天下雨,总是很美。真的可以称得上是字字珠玑的美好组合。
后来,他的朋友湖北人杨绍枢将他为西湖所写的对联编入黄文仲的《西湖对联》,在上海杭间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