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阅读的入门和精读还有什么可看的?

数学阅读是指以数学问题或相关材料为中心,以数学思维为基础和纽带,运用数学方法和概念去认识、理解、学习知识和感受数学文化的学习和习得活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摘要:本文论述了初中数学阅读教学的教育功能、特殊性、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口号。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数学阅读能力、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近年来,阅读理解成为中考数学的新题型,具有很强的选择功能。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阅读教学。本文试图对初中数学阅读教学进行探讨。

一,初中数学阅读教学的教育功能

数学阅读是指以数学问题或相关材料为中心,以数学思维为基础和纽带,运用数学方法和概念去认识、理解、学习知识和感受数学文化的学习和习得活动。初中数学阅读具有以下教育功能:

1.数学阅读有助于提高数学语言水平,增强数学交流能力。数学交流是指运用数学语言和方法进行各种数学活动的动态过程。数学交流在学习和使用数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数学交流的载体是数学语言,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是提高他们数学交流能力的基础。只有通过数学阅读,才能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锻炼自己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数学语言水平,从而建立良好的数学语言体系,提高自己的数学交流能力。

2.数学阅读有助于充分发挥数学教材的作用。数学教材是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教育教学原则、数学学科特点等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的,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贝尔认为,我们应该把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材料的来源,而不仅仅是教师自己讲课材料的来源,必须重视数学教科书的阅读。教师必须注意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

3.数学阅读有助于个体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现代教育应该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仅靠集体授课是不可能达到这个目的的。有效的方法是集体教学和个别学习相结合,有效的个别学习的关键是教阅读。

为了实现数学教育的目标,让数学不再难学,我们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

4.数学阅读有利于传承数学的人文精神。数学作为一种文化,不足以传承数学文化乃至人类文明。仅仅依靠数学课本上的知识,数学老师的教学是不够的,通过阅读来传承优秀的数学文化,体验数学的人文精神也是不够的。忽视数学阅读会导致数学人文精神的弱化和数学素养的不完善。

5.数学阅读符合“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思想。未来的社会要求人们不仅要有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还要有很强的自学能力从事终身学习,以便随时调整自己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初中数学教学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自主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使其获得终身学习的技能,符合现代教育思想。

二,初中数学阅读教学的特殊性

数学阅读过程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对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识别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新概念的同化和适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主动认知过程。然而,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性、逻辑性、严谨性和抽象性,数学阅读不同于一般阅读。

1.数学阅读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由于数学语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必须识别和阅读感性阅读材料中的相关数学术语和符号,理解每一个术语和符号,并根据数学原理正确分析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最终达到对材料的真正理解,形成知识结构,其中涉及大量的逻辑推理思维。

2.数学阅读需要精读。数学语言是准确的。每一个数学概念、符号和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模棱两可或模棱两可的词语。数学中错误的结论是明确的,没有似是而非却模棱两可的论断。学生在试图阅读和理解一份数学材料或一个概念、定理或其证明时,必须理解每一个数学术语和符号的精确含义,不能忽略或省略任何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所以,浏览、快速阅读等阅读方式并不适合数学阅读学习。

3.数学阅读需要仔细阅读。数学阅读由于数学教材编写中的逻辑严谨性和数学“言中有据”的特点,需要对每一个句子、每一个名词术语、每一个图表进行仔细的阅读和分析,理解其内容和含义。一般来说,新出现的数学定义和定理不能一遍又一遍的读,要认真读,认真分析,直到理解意思。数学阅读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我们知道一份数学材料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却无法理解它的推理和数学意义,更无法理解它的数学思维方法。数学语言的形式表达和数学的内容之间的这种矛盾决定了数学阅读一定要苦思,多想。

4.数学阅读往往是读和写的结合。一方面,数学阅读需要记忆重要的概念、原理和公式,而写作可以加快和加强记忆。阅读数学时,重要内容往往是通过书写或记笔记来记忆。另一方面,为了简化教材的编写,数学推理的理由往往被省略,运算证明的过程往往很简短。阅读时,如果上一步到下一步的跨度较大,需要用纸笔微积分推理“搭桥铺路”,才能通顺阅读;另外,数学阅读时,往往要求从课文中总结解题格式、证明思路、知识结构框图,或者举出一些反例、变式来加深理解,这往往需要学生做笔记。

5.数学阅读需要灵活的思维。数学教材中的语言可以说是普通书面语言、数学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融合。数学阅读重在理解和领悟,实现领悟目的的行动之一是将阅读交流内容转化为可接受的语言形式。所以数学阅读往往需要灵活改变阅读内容。比如把一个以抽象方式阐述的问题,转化为一个以具体或不太抽象的方式表达的问题;将以符号形式或图表表示的关系转换成口头形式,并将以口头形式表示的关系转换成符号形式或图表形式;将一些以口头形式表达的概念转化为直观的图形形式;用你自己更清晰的语言表达一个正常的定义或定理。

三、初中数学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目录标题。目录的标题是教材的大纲和每章的精华。看了目录的标题,就相当于理解了全文的框架结构。阅读教材内容,使目录标题具体化。逐渐养成“标题联想”的习惯。

2.阅读规则的概念。数学教材中对规律和概念的描述是非常严谨的。要正确理解概念中的字、词、句,能正确翻译书面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注意结合实际寻找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或对象;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是能够区分相似的概念,知道它们的适用范围。

3.阅读数学定理。注意区分定理的条件和结论;论述了定理证明的途径和方法,并通过与教材的比较,分析了证明方法的正确性和优缺点;关注相似定理,分析比较,掌握应用;4.想想定理是不是可以反推,推广,延伸。

4.阅读数学公式。了解公式的来龙去脉,推导公式;了解配方的特点;注意公式的应用条件,了解公式的内在联系,了解公式的应用、反用、组合、变异和巧用。

5.阅读数学例题。认真审题,分析解题过程中的关键点,努力解题;将解法与课本进行优劣对比,使解题过程的表达简洁,符合写作格式;注意总结解题规律,努力探索解题新途径。

四、初中数学阅读教学的教学原则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应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1.主观性原则。从根本上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阅读活动的全过程,把自己的阅读活动作为自觉的对象,并不断监控和调节;规划阅读过程,自己获取必要的信息和资料;不断培养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习惯,逐步学会探究数学阅读学习。

2.差异原则。学生个体发展区域、学习风格、知识基础、思维品质等因素的差异导致学生阅读能力的差异。这也决定了教师必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关注。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自主阅读给老师提供了充足的课堂巡视时间,让老师把统一学习变成个别指导,重点关注个别阅读能力差的。

3.内部化原则。内化的基本条件是数学语言的感知水平,既包括对数学本身的概念、规律、定律、公式的理解,也包括对学生元认知水平的控制和调节。因此,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不断练习各种具体的监控策略和技巧,然后逐渐内化为自我监控能力,以便在新的条件下灵活运用这些策略和技巧进行自我监控。

4.反馈的原则。个人自我反馈和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很重要。教师要及时、准确、恰当地评价学生的自我监控,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反馈和评价学习方法、策略和结果。同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调整和完善自己的阅读监控过程、策略和结果,不断提高思维的抽象概括水平,从而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

5.建设性原则。阅读过程是一个数学建构的过程,是通过交替感知数学材料的部分和整体来建构数学结构和理解形式运动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索,充分利用数学知识特有的逻辑和数学内容的结构特点,在课文适当的地方不断地从上面进行猜测和估计,然后通过与已知的比较加以修正,从而获得新的知识。

五、初中数学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

数学教材的每一章每一节都相当于一个逻辑严密的论述。数学教师要成为学生阅读教材的咨询者和协调者,根据数学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这就需要老师给予科学明确的指导。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关键。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本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以课本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可以适当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来诱导和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的问题要精辟具体,有针对性,难度适当,有启发性。通过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来设置悬念;或者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方案和解决方案,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加强方法指导,掌握阅读方法。随着阅读经验的积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不断提高,教师要用不同的方式指导学生阅读数学:第一层次,教师先编一个大纲,让学生在大纲的指导下阅读课本,理解课本的主要内容,从而达到通过阅读初步理解概念、定理、公式、规律的目的;第二层次,由于数学教材中的概念、性质、规律、公式、解题方法、运算步骤等都具有很强的严密性和逻辑性,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恰当的分析,巧妙地选取重难点和思维方法,让学生真正理解教材;第三个层次,重点是设计问题或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索和应用,让学生真正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他善于从一般原理的高度理解新知识,从知识体系的角度把握新材料,思考透彻,真正理解课本中蕴含的严密逻辑关系,从而提高理解水平,增强解题的灵活性。

3.优化阅读过程,提高阅读技巧。数学阅读的过程是一个积极的思维过程,教师要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合理安排阅读时间。让学生阅读,让他们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让阅读事半功倍。数学阅读不能只靠眼睛浏览,要眼、口、手、脑等器官充分协调。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提问的过程是学生逐渐理解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能力发展和自学能力提高的过程。提问使学生观察更仔细,逐步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使自然思维更透彻深刻。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比较。比较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接触新旧,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常用的比较方法是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学生明白,很多旧知识可以通过同中求异,帮助我们解决新问题;通过求同存异,让学生认识到,数学问题虽然千变万化,但有很多规律相同的问题,有很多有内在联系的知识。

4.拓展阅读内容,培养阅读习惯。数学教材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无疑是数学阅读的主要内容。通过阅读数学教材,不仅可以学习知识、探索规律、锻炼思维,还可以通过数学图形和规律感知数学之美。此外,包括数学史、数学学习方法、趣味数学和数学讲座、数学学习指南以及针对初中生的数学和自然科学期刊等课外数学科普书籍,也是拓宽学生数学视野、发展学生数学思维不可或缺的读物。拓展阅读内容,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快速提高阅读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练习和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从而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