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地震作文

(1)青海玉树地震发生时,46岁的志愿者黄福荣先生是一名港籍集装箱司机,他去玉树孤儿园做志愿服务仅四天。地震时,他先跑到安全地带,看到还有老师和孩子没出来,就冒着生命危险冲进去。这一去不复返了。他做志愿服务多年,从来不想说教:“只管做事,没什么好说的。”他不仅极其低调,而且也不希望别人对他的所作所为多说。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死在志愿服务的路上也是值得的。”

云南旱情严重,各界军事力量支援抗旱。75岁的退休工人陈树林不习惯吃吃喝喝。他不仅为打井队提供技术咨询,还到处进行地质水文勘探,为尽快缓解灾区人畜饮水困难做出不懈努力。他放弃了几十万元的高薪,在舒适的条件下做志愿服务,说这是这辈子要做的最重要的事。

灾难面前,人性的光辉闪耀,人格的高贵闪耀。地震救援刻不容缓,全国各地支援不惜一切代价。从四川汶川5.12到青海玉树4.14,从冰冻雨雪灾害的救援到王家岭洪灾事故的救援,无一不表现出人类平时不表现出来的大爱。儿子打电话说他也给成都灾区伤员捐了400CC血,我反复说好。我做不到的,我儿子做到了,我由衷地欣慰。虽然儿子瘦了,还在工厂实习,但我觉得多想想为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牺牲自己,比多干点活对他更有利。

人活着说到底是一种社会价值和生存价值。这个价值就是说,你活着,社会要不要你,别人要不要你。灾难伴随着人类的生命,无法避免。所以,我们要坦然面对。对待灾难的态度,在灾难面前的表现,体现了人格的尊严,反映了人格的沉浮,是对人的生存价值的考验。“范跑跑”之所以这么爱它,不是因为他能超越本能放弃自己的生存,而是他在抛下孩子逃跑后发自内心的表白:即使是我的父母,我也救不了他们。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如果心里只有自我,活着就没有意义,活着的价值就大打折扣。

黄福荣和陈树林非常不同。在生死关头,他们想到保护自己的孩子,保护别人,把自己置于生死之外;他们在利益和义之间选择社会正义、公共利益而不是自己的私利。世界上有爱,正是这些平凡的人在做着看似平凡实则不平凡的事,让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真爱。

救灾还在继续。我为灾民祈福,我为灾区人民自救的努力而感动,我为各路军队的及时救援而激动,我为党和国家对灾区人民“不放弃、不抛弃”的努力而鼓掌。更让我感动的是那些闪耀着人性光芒的英雄们的壮举。我讨厌每一次灾难,我被每一次灾难中闪现的人格光辉所感动。被灾难感动,翻天覆地。天啊,你怎么忍心用如此残酷的方式一次又一次的考验人类,考验国家,考验社会?!衷心祝愿玉树地震灾区救援工作顺利,灾区人民早日恢复生产,重建美好新家园。

(2)环顾世界,地震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只有团结的民族才能通过灾难的锤炼变得更加强大。玉树地震已经成为一场生命灾难,但现在的救援行动将变成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以告慰逝者,提醒后人。

青海玉树14早晨。7。1地震突如其来,宁静的小镇在重创下一片狼藉。满身灰尘的孩子低着头被抬出废墟,但模糊的影像深深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这场灾难再次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军队、武警、公安、民政、医疗等部门迅速行动,投入紧张救援。与此同时,个人、企业、非政府组织也开始自发捐款捐物,爱心正涌入灾区,与死神赛跑。经过两年前汶川地震的锤炼,政府和民众都有了更多应对自然灾害的经验。这让我们在悲伤中感到一丝解脱。

尽管科技在发展,地震仍然是不可预测的。面对自然灾害,一个伟大的民族应该坚定立场,不断进步。恩格斯说:“一个聪明的民族会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比平时多得多的东西。”汶川地震后,防震减灾法通过,并于2009年5月实施,将应急救援纳入法治轨道。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公民精神成长了,很多人自发地为灾区的规划出谋划策,对应该用于重建的财产进行舆论监督。社会的巨大进步是有目共睹的,我们相信这些将在玉树地震后的救援行动中得到体现。

(3)寒冷季节保暖尤为重要。

当你被孤立的时候,温暖尤其珍贵。

人的内心总是需要一种温暖的感觉,只是平时找不到或者感受不到,或者即使找到了,即使知道了,也不会珍惜。因为没有损失,因为没有对比。

我们的世界真的缺少一颗温暖的心吗?我们的世界真的很冷吗?

也许不同的人感受不一样,也许个人所处的环境不一样,对温暖的理解和认识也不一样。

如果你是青海地震灾民,你现在在想什么?能及时把自己从废墟中解救出来,回到和平的世界,让自己重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的,是救援者。这时候温暖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内心的激动无需言语。温暖,在这个时候,很简单,就是一种行为。

如果你是一个受委屈的人,这个时候你最需要什么?也许只是朋友一句善意的问候。只有这样一句亲切的问候,才能清除你所有堆积在心里的内心苦闷,温暖的阳光直射你的内心。

温暖,有时候只是一个眼神,一个不直接表达的眼神,很浅很淡,但对于一个需要的人来说,却是无穷的力量,能让人从深渊中崛起,感到幸福,亲切,温暖。

(4)为什么巨大的喜悦和巨大的悲伤总是要如此巧合地交织在一起:奥运之前,我们在汶川很惨;世博会前,我们含泪看着玉树。

我不迷信,但我觉得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生活会一天比一天好,但生活永远不会完全如意。欢乐往往是意料之中的,但灾难和悲伤总是突然袭来。

玉树,就像两年前的汶川,一个不为人们所熟悉的地方突然闯入了所有中国人的视线,然后所有的目光和悲伤汇聚。这是我们最不愿意接受的,但我们必须面对。因为汶川在前,所以这一次,悲伤依旧,却不那么慌张。

悲剧总会一个接一个上演,但没有一个悲剧是上一个的重复。因此,玉树的救援仍然面临着困难,比如4000米的高海拔,像冬天一样寒冷的温度,脆弱的交通,语言的障碍,以及现有的贫困。但毕竟汶川之后,我们还是看到了这个救人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进步。什么是重?什么是光?什么是慢?急什么?救援工作进行得更加理性和冷静。比如当地政府临时叫停了热心的志愿者,因为有限的交通“生命通道”要为救援人员和最需要的救灾物资打开。

不急着为救援加油。如果灾难不足以唤醒人成长,那就不是进步,而是退化。更何况,面对所有有望延续的生命,我们真的希望救援工作能不断呼唤我们,尽管这样的事情应该发生在地震救援完成之后。

当前,治病救人是重中之重。就像xxx的指示说的,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生命无价。

这个时候有很多人想做点什么,但很多人最后可能什么都不做,只是默默为玉树祈福。其实这样挺温暖的,只是总让人觉得不够。

有关方面呼吁,灾区急需棉被和棉衣。我相信有很多人都有这种物资,也愿意去捐,但是不知道去哪里捐,或者因为认识而觉得麻烦,或者实在抽不出时间去送。所以,对于相关部门来说,仅仅给几个捐款账号是不够的。能不能把捐款点放在街上,能不能组织居委会、志愿者等基层部门弄几个热线,然后根据捐款情况按地区、按时间进行收集。这也对志愿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是说带着热情冲在最前面就是志愿者。志愿服务本来就是一种自愿奉献的精神,更重要的是,这种服务往往是在幕后默默完成的。

而这样有计划、合理安排的捐赠和志愿服务,在经历了汶川的伤痛之后,是否应该形成一种机制?至少不应该是每当新的灾难来袭,我们总是在展开救援等工作的过程中沮丧不已:为什么我们没有更好的准备,在我们本可以做到的时候?

玉树遭受重创的时候,其实距离汶川哀悼两周年还不到一个月。这个时候我们真的应该多想想汶川。不是为了增添悲伤,而是为了通过回顾来发现我们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比如我们的心理救援能不能做好准备,因为在生命救援的“黄金24小时”之后,心理救援对于身心受到重创的人来说同样重要。再比如安置后的工作能不能早一点准备,样板房和各种生活用品能不能早一点到位?

汶川的伤尚未痊愈,玉树又添新痛。每当天灾暴跌,人们心中的热度骤然升温。灾难中有大爱,爱温暖人心。对我们国家来说,这真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地方。这时,灾难带来的悲痛和爱情带来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把人们的心拉在一起。这个时候我总在想,是不是灾难少了,但是爱和温暖一直都在。比如我们可以少关注王家岭的悲剧,多关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弱势群体。

很明显,天灾的到来不太可能阻挡我的欲望,但大家的爱难道不能因此而更多吗?还能再正常一点吗?其实我们不用时不时的捐钱捐物。更多的时候,我们只需要不要再冷眼相待,多一点关注,然后用一点力气做一些帮助就可以了。而我的愿望并不是很多人想的那样?

我含泪期待玉树。只希望生命的奇迹多出现一些。希望所有生者坚韧不拔,逝者安息,永不放弃。回首汶川,只希望我们能以更好的生存状态告慰逝者,人间温暖永远在,爱永远留,不要冷眼看世界。地震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只有团结的民族才能在灾难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强大。玉树地震已经成为一场生命灾难,但现在的救援行动将变成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以告慰逝者,提醒后人。

青海玉树14早晨。7。1地震突如其来,宁静的小镇在重创下一片狼藉。满身灰尘的孩子低着头被抬出废墟,但模糊的影像深深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这场灾难再次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军队、武警、公安、民政、医疗等部门迅速行动,投入紧张救援。与此同时,个人、企业、非政府组织也开始自发捐款捐物,爱心正涌入灾区,与死神赛跑。经过两年前汶川地震的锤炼,政府和民众都有了更多应对自然灾害的经验。这让我们在悲伤中感到一丝解脱。

尽管科技在发展,地震仍然是不可预测的。面对自然灾害,一个伟大的民族应该坚定立场,不断进步。恩格斯说:“一个聪明的民族会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比平时多得多的东西。”汶川地震后,防震减灾法通过,并于2009年5月实施,将应急救援纳入法治轨道。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公民精神成长了,很多人自发地为灾区的规划出谋划策,对应该用于重建的财产进行舆论监督。社会的巨大进步是有目共睹的,我们相信这些将在玉树地震后的救援行动中得到体现。

环顾世界,地震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只有团结的民族才能在灾难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强大。两年前,汶川大地震以前所未有的破坏力断桥塌楼,但中国人没有被击倒。三岁男孩躺在担架上向救人者敬礼,年轻的警察妈妈张开双臂给失去母亲的婴儿哺乳。这些细节我们至今记忆犹新。我无法忘记三分钟全国默哀后天安门广场上经久不息的加油声。那一刻,6543.8+03亿人的心是团结的。在齐心协力的救助中,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被拉开,生命的意义被更新,整个社会变得更有活力。可以说,灾后的记忆强化了民众的忧患意识,提高了社会的应急能力,所以今天我们可以以最高的效率进行震后救援。

在灾难面前,中国坚持以人为本,创造了救援的奇迹。我们也希望未来会出现另一个奇迹,那就是大灾难变成小灾难或者没有灾难。这就需要全体人民继续发扬“汶川精神”,强化忧患意识。

玉树地震已经成为一场生命灾难,但现在的救援行动将变成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以告慰逝者,提醒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