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县车胤中学改革发展纪实

公安县车胤中学

有这样一个美丽的故事:一个立志成材的年轻人,因为家境贫寒,渴望学习,白天工作,晚上没有油点灯,于是抓了几百只萤火虫,装在纱布袋里,晚上看书。他终于扬名立万,成为一代名士,官至吏部尚书。

这个少年就是东晋的车胤。

如今,他的家乡,一所以“车胤”命名的普通高中,也和他一样,经过十年的磨砺,悄然崛起。

这所学校是公安县车胤高级中学。

公安县车胤中学创建于1999年9月,1991。是斗湖地市学校布局调整时,从公安县斗湖地中学高中部分离出来的。初衷是为了缓解县一中的升学压力,人们戏称其为“分洪区”。成立时设施参差不齐,水电不通,师资不全,生源不足。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的文化基础差。进入校园后,几个同学环顾四周,坐在几块红砖上,听着老师无精打采的说教。接下来的高考,很少有人考上大学。家长们很难过,老师们低着头...

然而,十年后,在学校举行十周年校庆暨荆州示范校揭牌仪式的那天,我们又来到了这所学校。我们的所见所闻令人难忘、感动、鼓舞。

如今,这是一所崭新的高级中学:“诚实、友善、自律、勤奋”是他们共同的追求;“教育全体员工,关爱全体员工,成才全体员工”是他们共同的目标。在教学管理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质量是生命,管理是保证”;在办学模式上“普通高中为主,艺岗渗透,培养为主,培训为辅,多因素推进,阶段分流”。这是一所花园式的高中:贾母伴着奇花异草,幽香暗爽;花园倒映着长廊,树荫下灯火辉煌。校园里,尘埃不侵;一楼,窗户明亮干净;在公寓里,清爽优雅;食堂里,整洁明亮。这是一所现代化的高级中学:完整的理化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和网络化微机群,其设备系统达到了国内现代先进水平。这是一所特色鲜明的综合性高中:他们逐步建立了由必修课、选修课、校内校外、显性和隐性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

十年磨一剑!他们是怎么来的?从老校长的“小秋收”到新校长的“大合唱”

刚开始的时候很难,但最大的问题还是教育质量。质量上不去,严峻考验着学校的生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校一批学生通过走访高校,调查社会人才需求,分析了我校学生的特点,提出了“围绕社会人才需求,优化教育理念,转变办学模式,搭建多元化桥梁”的指导思想。经过十年的探索,他们完成了从老校长的“小秋收”到新校长的“大合唱”,成功实现了办学模式改革的三次飞跃。

老校长说:要搞个“小秋收”。

面对车上学生的特点,在大温大理“独木桥”上被挤出水面后,老校长说:“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爱好培养人才,搞好小秋收。“他们通过开设‘音乐、美术、日语、体育’等兴趣班,把一些文化基础差的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爱好划分成兴趣小组,采取大班上文化课、小班上专业课的方式进行教学,让一批所谓的‘双差生’也走进了高等艺术教育的殿堂。为拓宽艺术特长生深造的渠道,不断加强与艺术院校的联系,定期邀请湖北美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武汉纺织学院的教授、学者来校讲学、授课。现已成为胡美和武音的教学实习基地。1995期间,学校与日本丰田西中学正式建立友好关系,并经省教委批准,学校开办日语教学班,已毕业三届,每次高考升学率都在90%以上,大部分学生考上了国家重点院校。该校近500名艺术特长生考上了高等艺术学院。兴趣特色班的开设使他们从三类高中中脱颖而出。

老师说:要搞“多面手”。走艺术特色之路,不仅拓宽了学生成才的渠道,也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近年来,这所学校的学生人数在增加,学生的质量也有所提高。针对这一变化,他们及时调整办学思路,提出了“文、理、艺、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办学模式。老师们说:“要搞‘多面手’。”在探索过程中,逐步实现了“先行一步,相隔两步,面向三步”的教学模式。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坚持以建设和管理为重点,强化教学中心,提高教学水平。通过几年的努力,办学条件和水平发生了很大变化,教育质量明显提高。高考人数逐年增加,各级各类竞赛成绩突出。2000年,在全县普通高中办学现状等级评估中,学校以总分第一被县政府教育督导室评为一流班级。仅在2001高考中,就有500多名学生以600名的参考人数达到了专科毕业线,其中50多名被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全国重点大学录取。

新校长说,“我们将有一个合唱团”。

普通高中不仅要为上级学校培养合格的新生,还要为经济建设培养具有特殊技能的后备力量。教育的任务内化为办学的目标,就是“为学生找到出路,让每个人都成为人才”。车胤人对此心知肚明。为了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他们不断深化办学模式改革。新校长带领大家大胆尝试,提出“普通教育、职业教育、艺术并重,举办‘合唱’”。并率先开创了“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的新模式。首先,学校在高中招生政策上打破了普通教育的限制,对部分达不到普通教育录取分数线的学生,征求家长同意,以申请职业高中学籍,既满足了学生接受高中教育的要求,又充分利用了现有教育资源,扩大了招生规模。其次,学校积极改革课程教学体系。采取“2+1”模式,即在前两年基本完成高中文化课的基础上,根据两年学生学习和职业选择的自然分化,在高三分流,开设职业高中班。这不仅能使一部分学生在就业前获得一定的职业技能,还能使一部分学生通过高考进入职业技术学院深造。此外,他们利用学校的特色教育,开设音乐、美术、日语、计算机、礼仪等短期培训班,为当地经济文化建设培养了一批实用型人才。2010 11,学校顺利通过荆州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的“荆州示范校”评估验收。从山重水复的“分洪区”,到黑暗中繁花似锦的“模范学校”。

当年来学车的基本都是文化成绩差,道德品质差的双差生。没有知识和技能,一天发生三起流血事件,给保卫科和教育部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保卫科成了学校的重点。十年的艰辛是不寻常的。他们勇于创新,注重内部管理。从公安县重点中学“分洪区”到荆州市“示范校”,车里人的春风来了。

宽容和理解让老师对自己负责。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转变领导方式,更多地运用激励机制和情感因素,在学校内部形成理解人、尊重人的和谐氛围。在这种管理理念和价值取向的支配下,学校在决策民主化、运作规范化、评价合理化等方面进行了可贵的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推进决策民主化的过程中,一批学校领导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全心全意为学校服务,经常深入年级、班组与老师谈心,虚心听取教职工的意见。为避免个人独断专行和决策失误,学校重大决策必须经校长办公会议研究起草,经教代会讨论通过后方可实施。为拓宽民主渠道,打开门路,学校还通过校长信箱、校务公开、民主谈心等形式了解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反映,积极融洽干群关系。为了规范操作程序,增强学校工作的透明度,使学校工作有章可循。学校现有的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制。通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形成了行政领导值班制度、教职工考勤制度、教师工作月度考评制度等常规管理制度。学校在招生、基建、生活费、财务管理等热点问题上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如调剂费减免集体审批制度、基建预算招投标制度、财务和财产决算审计制度等,有效增强了各项费用的透明度。学校在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对教师的工作做出合理的评价。在教师工作任务的设定、工作量的计算、教学成果的评价等方面都有明确的奖惩。采用“奉献+工资”的方法评价教师,既要用经济手段肯定教师的工作,又要用精神鼓励教师的创造。在评价方式上,多鼓励,少指责,多讨论,少说教,多理解,少抱怨。这样,教师当家作主的主人翁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发扬。

关心和诱导让学生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学校始终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通过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达到让学生“成人”的目的。学校努力创造一个安全的校园,避免不良激励。为了让学生有一个安全稳定的学习环境,学校一直重视安全保卫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领导重视,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政工、教育工作的副校长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了工作专班。(2)制度健全,校园管理制度、校护队巡逻、人员进出登记、管理员睡眠检查、安全隐患报告健全,已成常规。(3)采取有效措施,门卫、厨房、寝室等重点场所实行“重点”门卫,学校24小时有4名门卫值班,厨房用餐纪律由值班领导、管理人员和学生会* * *干部共同维护,男女宿舍管理员负责,每天检查床铺,特别是女生楼,全天有一人值班,在就寝时,逐间逐床检查。近年来,学校未发生一起恶性学生打架等安全事故,多次被省、市、县综治委评为“安全文明单位”。2000年被省综治委授予“平安文明校园”称号。学校经常开展德育活动,提高学生素质。学校以“五爱”(爱国家、爱家乡、爱学校、爱家长、爱同学)教育、日常行为教育、法制教育、环保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升国旗、演讲比赛、辩论赛、文艺晚会、法制讲座为主要形式。各年级、各班按照学校统一安排,一月一个主题,每周一次,让学生在活动中分辨假、恶、丑。为拓宽德育渠道,学校以泾河烈士陵园、盛达村为固定德育基地,聘请司法局领导担任法制副校长定期到校。同时,学校还成立家长委员会,经常召开家长会,了解学生的校外表现。现在,已经建立了“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学校德育活动因内容健康、形式新颖,多次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学校组织的“中学生模拟审判”受到了省普法办领导的表扬。1999、2000年五四青年节学校组织的“青春之歌”晚会,一度在公安县城引起轰动。同时,学校还借助校园广播、文化长廊、广告牌、黑板报等宣传工具,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由团委和学生会创办的“车胤之音”广播电台每天向学生广播三次。学校开设的网站定期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此外,学校还成立了“荧光”文学社,出版了“荧光”校报。每学年学校都会集中两周时间在高一新生中开展学校规、学校训、戴校徽、唱校歌、听校史等教育活动。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学生在学校的生活丰富多彩,温暖如家。

开拓创新是车胤中学发展的灵魂

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己任,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校从和谐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积极性入手,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车胤人视学生为教学的主体,老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在老师眼里,车上没有“差生”,教学上没有课。老师充分信任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掘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和特长,相信每一个学生都会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营造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一方面,学校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结构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一锅端”、“一锅煮”。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与学生建立“以友为本”、“引导”和“探究”的新型教学关系,而不是“家长式”、“迂腐”和“独断专行”。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如鱼得水,兴趣在这里被激发,自信在这里被找回,特长在这里被发挥。据统计,每年进入高考的学生中,有近一半是“调剂生”(买分入学的学生),有的中考只有100分的学生却奇迹般考上了大学。为了适应高考改革的新要求,消除“时间+汗水”对学生成长的负面影响,学校减少了必修课过多的教学课时,增加了选修课和活动课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自学时间,发展个性。学校开设微机课程、阅读课程、音乐和美术鉴赏课程,减少了粗制滥造的教材和大量机械重复的练习,增加了教师个别辅导和选材的时间,减轻了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增加了教师的教研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校的教学成果真的藏在闺房里,香味醉人。从泥泞草地的萤火虫平台到樱花盛开的微电脑群。

车胤人永远不会忘记,当年他们搬离这座城市时,这里只有一座车胤的雕像,他正和萤火虫一起努力学习,周围是一片荒芜的菜地。十年后,在这个勤劳的车胤周围,五颜六色的樱花像云一样飞舞。寒暑易庆,萤火虫飞舞,樱花盛开,车胤中学不断发展壮大...

萤火虫闪烁着迎接海外樱花的热情绽放。

走进学校大门,一座“努力学习的酵母菌”雕像将学生引入知识殿堂。一条宽阔的主干道,两旁是苍翠的柏树,苍劲挺拔,预示着学校一年四季生机勃勃。被树木和鲜花包围的校园充满了优美的钢琴声、歌曲和笛声...植物园里的樟树、柏树、松树、桃花、兰花、玫瑰和海棠...所有这些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知识,也启发了学生,感受到了美的召唤。学校在狠抓绿化、美化、净化、芳香“四化”的同时,建设了十余个大大小小的景点。美术馆造型独特,红柱绿藤,书法苍劲,文章华美,画卷华美。学生怎么能不温柔多彩呢?球场上,龙腾虎跃,英气冲天,欢呼声、欢呼声不绝于耳。教室墙报的宣传栏里总是有新的美术、书法和获奖文章展览,老师和学生们比较他们的诗歌、绘画和书法作品...学校校园的“物化”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丰富的思想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充满了动态美和静态美,既包含了内在美,也包含了外在美,使学生总能受到美的熏陶,受到美的启发,受到美的鼓舞,激发丰富的想象力。日本朋友向学校赠送了数千棵樱花树。夏天萤火虫闪烁,春天樱花盛开。对学生的气质、性格、兴趣爱好起到了积极的滋润作用。真的可以说是“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明亮的屏幕构成了学生的现代风景。

他们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学校占地面积36358平方米,建筑面积30212.3平方米,固定资产近3000万元。两栋教学楼气势恢宏,楼内每个教室都配有先进的语音训练系统。两层楼的餐厅可服务2000多名学生定点就餐。餐厅宽敞明亮,餐桌整洁干净,学生就餐时可以欣赏优美的音乐。三栋学生公寓楼设施齐全,卧室卫生间、壁柜、晾衣绳一应俱全。集办公、实验于一体的综合楼,有微机室,可供一班学生同时在电脑上操作;符合国家一类标准的理、化、生、工实验室,可供两个班的学生同时做各种操作实验;有200人同时上课的多媒体网络教室;拥有近10万册图书的阅览室和校园网站;有美术室可供两个班的学生同时作画,有琴房可供1个班的学生同时练习。此外,学校体育设施齐全,包括标准化田径场、1个足球场、2个水泥篮球场和65438+万余元的体育器材。校园布局合理,绿树成荫,一年四季花香。是市级“花园式”学校。

群星璀璨,迎来了科教兴校的灿烂春天。

学校按照“为人师表、精通教学、精于教学”的总要求,以活动、教研、感动治疗等方式,促进教师职业道德、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的全面提升。为增强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和对学生的热爱,他们开展了“双学(学师德、学时事、学政治)、双比(比奉献、比贡献)、“党员、干部示范岗”等活动,使广大教师在活动中陶冶师德、端正作风、遵守师风,形成了一支“敬业、爱教、博学、严谨”的教师队伍。为了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拓宽知识面,学校以“评职、分房、评先、晋级”的待遇为杠杆,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方式的学历教育达标。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人,研究生教师4人,本科教师2人,函授和远程教育教师20余人。2年后,学校教师合格率达到90%以上。为了调动合格学历教师继续深造的积极性,戴校长还带头参加了湖北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函授学习。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应用,给“一支粉笔、一本书”的“老师”带来了挑战。为了使教师从经验走向理论,从被动的教学研究走向主动的教学研究,实施了以课题研究为动力推动教学改革的“研究型学校”项目。2000年以来,学校承担了省教科院下达的“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多层次发展”项目,还接受了市教科院“促进个性发展,促进学生自我更新”项目。在课题研究中,校长戴源同志带头撰写论文,其文章《因材施教的理论与实践》被编入《校长优秀论文》。教师撰写的50多篇论文在国家和省级报刊上发表或获奖。学校教学部以《教育通讯》为阵地,促进了教师教育理论水平的提高,出版了《车胤中学教师优秀散文集》。弹指一挥间,车胤中学走过了十年。在过去的十年里,车胤人有无数的梦想,这些梦想引发了无尽的创造力,这是车胤中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当我们离开这个美丽的校园时,戴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作为一所新建的学校,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的工作琐碎而系统。只要我们做好每一个小环节,我们创新教育的奇葩一定会更好更出彩。”

灵山秀水孕育了智慧的车胤人!

离开校园,琴声随着金风悠悠,让人依稀;丹青把夕阳映得很美,仿佛送客。

在此,我们想对读者说——访改革发展中的车胤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