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上网有什么坏处?
(2)滋生事端。出入网吧的多为中小学生,年龄从几岁到十七八岁不等。他们大多没有收入。为了拿到进网吧的钱,有的结伙敲诈,有的偷抢。还有一种人去网吧敲诈中小学生的钱,网吧里经常打架。一些网吧经营者唯利是图,为未成年人提供食宿,造成部分学生夜不归宿,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3)影响学业。一旦学生沉迷于上网,很容易让他们放弃对生活的追求,导致成绩急剧下降。重庆有个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缺了很多课,以至于很多科目都不及格,被退学。辍学后,他不敢回家。他每天跟着学生进出学校,睡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寒冷的冬天,他连被子都没有。有一段时间,他靠卖毕业生留下的书籍和文章为生。这种情况持续了半年。
对网络的迷恋影响学业甚至导致多科红灯的学生不在少数,可见学生对网吧的痴迷会造成什么后果。我们可以想一想,深夜或者凌晨从网吧出来,有多少精力去学习。
(4)造成“信息污染”网络不仅是信息的宝库,也是信息的垃圾场。网上各种信息并存,真假难辨。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网络上色情、反动等负面信息屡见不鲜。同时,网络的交互性和平等性使人们能够在绝对自由的环境中接收和传播信息。这些不良信息对于身心处于发育阶段,明辨是非、自控、选择能力较弱的中学生来说,难以抵御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个别网吧经营者甚至抓住中学生的这一特点,屏蔽、纵容、支持他们登录色情、暴力网站,使他们沉迷网络。导致部分中学生入不敷出,直至走上偷、抢、奸、杀的犯罪道路。
(5)道德意识弱化,丰富多彩的网络信息极大地丰富了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但由于信息传播的随意性,各种思想观念也充斥其中,对自我监控能力较弱、好奇心较大的中学生有很大的诱惑,导致道德规范的缺失。同时,网络上信息接收和传播的隐蔽性,容易使中学生在网络上放纵自己的行为,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一些中学生不认为“网聊撒谎是不道德的”,认为“在网上可以肆无忌惮地做任何事情”,这大大削弱了中学生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力,逐渐增加了不良的网络行为。
(6)由于缺乏社交,网络可以即时传递文字、声音、图像,为中学生的人际交往提供了多媒体、互动的立体方式。网上收发邮件方便快捷,QQ新颖及时,聊天室轻松愉快,BBS讨论自由广泛。通过这些渠道,中学生可以和很多陌生人交谈,互相帮助,互相倾诉。
但这种社交只是一种虚拟的社交,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被机器阻隔,是一种“人-机器-符号-符号-机器-人”形式的交流。这种交流形式去除了双方的许多社交属性,表现为“去社交化”,与现实社交情境中的社交相去甚远。而且青少年在网络上的交往范围大多局限于青少年之间的同伴交往,中学生与父母、亲友、老师等的社会交往较少。这从我们的调查可以看出,20.4%的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聊天。
(7)心理伤害,网络上充斥着新鲜事物,而且在不断增加,所以对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中学生有着无限的吸引力,往往导致中学生对网络的极度迷恋。男中学生是网瘾的主要群体。由于他们心理素质较弱,自制力相对较弱,成为网络心理障碍的多发群体。由于患者将网络世界视为现实生活,脱离时代,与他人没有共同语言,因此表现出孤独、抑郁、思维迟钝、自我评价低下等症状,甚至出现自杀的念头和行为。医学上把这种症状称为“网瘾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