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物理教具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有什么体会?

物理是一门以抽象思维为主体,以实验为基本方法的学科。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不仅要求教师做大量的演示实验,还要求学生创造条件进行课内和课外的实验探索。然而,大多数农村学校的实验设备和教具都不能满足教学需要。鉴于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教师应在教育教学中大胆创新。方法之一是通过自制教具,引导学生制作学习辅助工具并应用于实践,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我就自制教具在农村物理教学中的意义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1.自制教具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的情感好奇心,作为思维和兴趣的向导,这是中学生思维的一个特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是成功的起点。在教学中,要利用自制教具进行适时适度的演示,有意识地创设好奇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入新课。比如在讲“物体的起伏”的时候,根据课程的特点,我选择了一个大饮料瓶、气球、金属体、棉线来做一个起伏的演示器。新课开始,展示自己自制的教具(学生诧异:老师要什么?)然后老师示范:一手拿着瓶子轻轻用力一按,气球就飘下来了。同时像玩魔术一样,另一只手发出指令,喃喃地说:“上……下……”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神奇的境界。顿时,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了:老师真的有这么大的本事吗?这时,我们不失时机地引入了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物体的起伏。这样,利用自制教具创设好奇情境,根据情境组织教学,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质量会有很大的帮助。2.自制教具可以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让物理走向生活,生活走向物理。自制教具使物理实验更加贴近生活,拉近了物理实验与现实生活的距离。物理实验尽量选择熟悉、简单、常见的材料,可以让学生感到亲切、新奇、熟悉,重视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表扬他们有创意、有创新的想法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杨振宁教授曾经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初中年龄的学生天生好奇、好动、好玩,有很强的创造力和求知欲。平时鼓励和表扬他们的小制作和小发明,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创新意识,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教师应指导和鼓励学生自己或与其他学生合作设计和做小型课外实验。课外小实验自由度很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改变条件,控制实验的进程,深入感知实验现象。通过课外实验1,学生可以养成观察的习惯,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掌握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激发创新意识。第三,自制教具能促进师生的个性发展,设计、制作、使用教具,用生活中容易获得的材料做实验的过程也是教师的科研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选择和使用教具时,在选择和搭配生活中容易获得的材料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的特点。在教具的设计和制作中,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的特点,还要考虑教具的材料、制作程序、加工工艺、制作技巧等因素。有时候要参考其他学科,和同行讨论,经过多次尝试才能成功。教师制作教具的能力可以提高,有利于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让学生在愉快的精神状态下学习和从事各种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让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自制教具在学生中的广泛开展,不仅会激发和引导他们的好奇心和好动的天性,还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甚至会使学生通过不懈的努力体验到失败的苦恼和最终成功的喜悦。这对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四,自制教具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物理教具是用来做物理实验,帮助学生接受物理知识的辅助工具。因此,它的制作必须符合物理原理和科学理论,即教具既要反映所要研究的物理现象,又要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物理理论,而且它的制作本身也必须遵循一定的科学理论,这就要求学生在自制教具的过程中,要把物理知识很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去,然后总结经验,检验和检查自制教具的合理性、科学性和不足之处。通过来来回回,反复反馈,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制作教具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如何变“废”为“宝”,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废弃物,如小铁丝、铁屑、木屑、用过的一次性针头(注意消毒)等。,既节约了资金,降低了教育成本,又培养了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间接对学生进行了道德教育。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后;可以使用实验室配备的设备,也可以自带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已有的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比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力实验;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力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眼药水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等做光的色散实验。这些装置更为学生所熟悉,更有利于让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被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设备激发出来的:大家一起想想,还有什么可以用来解释我们需要知道的东西。或者,我们可以用这种类似的方法来解决其他问题,等等。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5.自制教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重视和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的一个重要目标,而自制教具对实现这一目标的独特教学功能应再次受到重视。事实上,利用生活中容易得到的材料、物品或废料作为实验设备或稍加简单加工制成教具、仪器并应用于教学,本身就是对学生潜在的创造教育。因为学生对教学中使用的自制教具比较熟悉,他们巧妙的设计和独特的构思也会给他们创作的灵感和鼓励,而他们的不完善和不完美则会促使他们产生“如何做得更好”的创作动机。尤其是自制教具中蕴含的丰富创新思想,无不潜移默化地启发着学生。比如你可以演示“大气压”、“液体压强的特性”、“力的作用”、“帕斯卡的桶裂实验装置”等等。这种自制教具整体上体现了废物利用的创造性思维,但细微之处分别表现了“变化、替换、替代、放大”的创造性思维。另外,利用生活中容易得到的材料或物品(如小球、乒乓球、橡皮筋、粉笔、纸张、文具等。)做物理实验体现了“重组借用”等创造性思想。更重要的是,实验中借用的往往不是材料或物体的日常用途,而是某种物理性质。比如可以借用硬币的形状,小球的弹性,直尺的绝缘,鸡蛋的密度,泡沫的绝缘等等来做相关的物理实验。自制教具体现的“一物多用、废物利用、借物他用”的思想,是启迪智慧、开拓思路、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初中生年龄小,观察力强,动手能力强,自制教具使用的材料多来自学生的现实生活,很容易找到。因此,在老师示范使用后,学生会有自己动手的欲望,老师会及时启发和引导,让学生产生“如何做得更好”的创造动机,鼓励他们发明创新,尽力使教具更加完善适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他们从物理的角度重新认识自己。比如在学习长度测量的时候,组织学生做一个秤,然后在初中物理总复习阶段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的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物理知识设计一个多功能秤。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设计了一个配有小灯泡的标尺,用于黑暗环境中,一个配有凸透视的标尺,用于测量长度和放大倍数,一个带软绳的标尺,用于测量地图上的直线距离和距离长度,这让学生们敞开了心扉。同时,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自己寻找合适的工具和材料,还要思考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如何使装置更加合适合理,如何使现象更加清晰明显,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积极的思维能力,以及判断、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有些学生还可以利用创新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改进或创新,制作一些新的教具。比如在“声音的产生”的学习中,正在发生的音叉放入水槽,后排的同学根本看不到搅拌的水。有同学建议在音叉旁边挂一小块塑料泡沫,泡沫在发声的音叉上跳跃,不仅增强了实验现象的可信度和可视性。也激发了其他学生的创新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6.自制教具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自己制作教具,一般都是制作比较简单的,比如简单的测力计、杠杆、验电器、开关、电学实验用的灯座等,一般都是就地取材,易于制造和维修,一个人就能够到,所以在教学中使用时不怕损坏。课内课后都可以放心让学生观察、触摸,甚至拆装。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熟练的实验技能,然后用正规厂家生产的仪器进行实验。有了前期的操作训练,学生就会少出错,甚至不出错,顺利完成实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实验能力,教学效果自然也就好了。总之,在知识日益更新的今天,课程标准在不断丰富和完善,所需的教学仪器和教具也会不断补充和更新。高等教育部门不可能准备好所有的仪器和教具来等待课程改革。只有我们一线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利用生活中容易获得的材料,不断丰富和完善实验仪器和教具,推广优秀的教具和实验设计研究成果。实现了资源的享受,我们的新课程教学就不会因为缺少教具和仪器而落后,发挥其应有的教育效果,必将迎来新课程教学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