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学物理教学能力?

这是我在一个老师的博客上找到的一篇文章。祝你* * *鼓励。希望你能进步,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物理老师。

教师如何进行教学研究

一,教研工作的三个层次

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一般包括三个阶段,即教材探索的初级阶段——教学过程研究的发展阶段——心理研究和学科实验研究的成熟阶段。这个成长过程体现了认知的层次性和渐进性。由此,我们可以把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分为三个层次:

(一)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教师成长的初始阶段。

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学科指导。每一位教师,尤其是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必须经常对课程标准和学科指导进行认真的学习和思考,掌握课程标准的教学目的和对各种知识点的要求。一般来说,教师学习课程的标准应该是:

1.学生必须掌握的最重要的理论和技能是什么,教学体系的结构,明确本科教学目标和要求的主要思路和逻辑线索是什么?

2.明确教材各部分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明确教材中的基本现象、理论、技巧有哪些。

4.明确各部分的具体教学目的和要求,并据此确定内容的教学等级。一般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等级。

其次,教师应该仔细研究教材。

1.读课本厚-微-备课

厚读教材,要求教师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精读研读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读教材厚,就是让老师多思考,多提问,反复思考一些关键知识,把自己的经历、问题或者评论和相关参考资料放在一起,就会觉得自己把书读厚了。厚读教材的目的是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越细越深越好。这个由薄到厚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思考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问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理解和处理教材的过程。

2.阅读课本薄-宏观备课

课本读厚了可以理清细节,但也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教师必须在精读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借助抽象笔记和经验笔记,不断总结教材,抓住教材的要点,掌握其精神实质。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有明确的方向。这样才能确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案,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掌握了书的精神实质后,你会觉得书变薄了。这不是少学知识,而是消化知识。

(二)熟悉和研究教学过程——教师成长的发展阶段。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改进教学方法。可以说,对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各种教学细节,不断改进教学过程,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过程中的研究内容很多,包括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的研究主要包括教材处理方法、教学思路设计、课堂结构安排、教学语言设计、问题设计、板书设计、难点突破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学习方法的研究主要包括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介绍学习经验,揭示学习规律,预习、复习和考试的方法等。

教学手段的研究重点是如何利用教具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教具包括挂图、投影、幻灯片、视频、电视等。特别是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中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和探讨。

(三)研究性教育教学——教师成长的成熟阶段

中小学教师实践经验丰富,对教育教学中的许多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每个老师都有很多经验需要总结,还有很多问题和困难需要解决。所以中小学老师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另一方面,中小学教师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如信息闭塞、信息不充分、时间分散等。因此,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应着重于以下三个方面:

1.主要是应用研究。中小学教师各方面的条件决定了其教研课题应以应用为主。教师要不断从备课、教学、学习研究中发现问题,认真思考和研究这些问题,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这些课题都与自己的工作相结合,做什么和学什么,相互促进。

2.专注于微观研究。所谓微观研究,就是要求教师研究小课题,把问题讲得深入透彻。比如可以研究一节课的导语设计,课堂总结的方法,词汇学习等等。因为课题比较小,所以容易集中精力研究,整理信息,立竿见影。

3.主要介绍研究。引进研究就是从自己的工作需要出发,引进和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经过自己的消化和转化,创造性地应用于教育教学。这种方法更适合大多数教师的工作。

二、教学和科研工作要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

(一)搞好教研多读书。

只有多读书,才能提高专业素质,优化知识结构。为了教好一门课。一般来说,老师的阅读面要广一些,文理各学科都可以涉猎,兼收并蓄,从中探索自己的研究课题和方向。从老师的学习和研究方法来说,这里有两点:

1.多看专业期刊。专业期刊和报纸上的文章主题性强,写作周期短,反映了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现状。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经常学习和查阅专业期刊和报纸,尤其是我们所教学科的核心期刊。经常阅读这些专业期刊和报纸。首先,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吸收他人新的研究成果和知识。二是看别人怎么写文章,学习写作方法;三是看报刊需要什么样的文章,做到心中有数,为以后投稿做准备。

2.做好定向阅读。有了一定的基础,老师要选择一个题目做“定向阅读”,一般会给自己做一个参考书目。首先,他们应该了解前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有目的、有步骤地收集材料。最后要认真研究材料,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宽基础上专精,既能有广博的知识,又能有专长,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

(二)搞好教学研究,多积累

积累数据的常用方法是制作卡片、索引、粘贴剪报和做笔记。教师积累的信息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科教育材料。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专长,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做好教师,就要注意收集研究性教育的教材。如:报刊杂志、随笔、剪报、各种教学文件、同伴经验材料等等。只有系统地积累各种信息,才能放手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2.教育科学理论材料。教学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但同时,教学也有其特定的科学规律。教育理论应该是每个教师不可或缺的参考。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熟悉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要及时了解国内外教育科学的最新动态,使教师站在教育科学的前沿,高水平地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教育科学的理论材料应该是教师积累的必备材料。

3.自己写的教材。包括我自己的教学笔记,教案,习题,各种计划,小结,教学总结。

4.积累相关学科的信息。应该收集所有有用的信息。

积累数据的意义在于应用。你要经常翻看自己的资料,勤于整理,不断思考,善于分析、综合、比较、鉴别,一个一个地编大纲或列表,写专题等。,或者应用于教学,或者写论文发表。

(三)搞好教研,多反思。

教师要不断思考,实现从经验型向学者型的转变。

有很多方法可以让自己反思自己的教学。常见的有:

1.写教学后记;2。课后做总结;3。从事课后专题研究;4。课后征求学生意见,与学生进行讨论;5。用摄像机、录音机录下一节课,课后反复“推敲”;6。写教学日记;7。同行* * *同议。

无论哪种方式,教师既要总结成功的经验,又要找出失败的原因;不仅要记住教学活动,还要记住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不仅要记住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还要构思接下来的教学。课后反思,虽然看似点点滴滴,但来自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自于自己的深入思考,是一个老师的真实感受,非常珍贵。只要你有恒心,有毅力,及时,长期坚持,久而久之,你就能增强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自己,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四)搞好教研,多写文章。

写作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很多老师只注重口头表达,忽视书面表达。“眼高手低”成了老师们的通病。严格来说,不会写论文的老师也不是好老师。有人说“做研究写论文是免费的在职学习”,很有道理。写论文,迫使教师带着目的学习相关理论书籍和参考资料,寻找相应的理论观点,思考自己的教学实践。如果我们反复练习,反复思考,反复实践,教学水平就会逐步提高。

不会写的老师更要注意论文的写作方法。一般来说,教学科研论文没有科研论文那么严格,它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教研论文一般包括七个方面:1。关于教学改革和实验的论文;2。教学理论介绍的文章;3。教材研究与分析;4。教学经历和经验;5。教学计划和教学记录;6。运动分析和研究;7。科普知识及相关知识介绍。这七类文章中,1属于较高水平的科技论文;2类和3类相当于文献综述;类别4和5属于报告;6、7类属于较低级别的文字材料。但不管是什么样的文章,只要有理有据,都可以称之为教研论文。

在充分掌握信息,基本确定论文题目后,可以按照以下顺序写作:

1.起草提纲。轮廓要“先粗后细,先大后小”。提纲可以在写作过程中修改完善,但不能没有。

2.写初稿。应该表达清楚,推理严谨。如果可能的话,一次性完成。

3.反复修改。初稿完成后,你可以放在一边,心平气和的时候再审阅修改。同时,你也可以把初稿发给同行老师征求意见。这样反复修改,可以防止遗漏,丰富和完善。

4.完成提交。经过反复修改,稿件可以用方形稿纸复印或打印清晰,然后可以根据文章的特点确定在哪个报社发表或参加上级行政部门组织的论文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