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石拱桥介绍(400字左右)?
安阳书院前的小石拱桥建于明成化八年(1472),为单孔石桥。该桥长5.8米,宽1.8米,高2米,雕刻很少,高0.29米。它们都是用青黄色的安阳岩石雕刻而成的。桥洞顶部的两块牌坊石刻有文字,北侧的一块刻有“工匠曹崇藻,僧僧,大明成化八年三月吉日”的铭文。据了解,这座桥是惠山区发现最早的古代石拱桥。
安阳书院建于同治三年(1864)。它是一个西朝东的四边形。门厅、正房、左翼和右翼都完好无损,右翼已重建。主室三间,宽10米,深8.2米,脊高6.5米。院前有两棵古银杏树和一座建于明化八年的单孔石拱桥,更增添了书院的古韵。
安阳书院是由著名的福安人董捐资兴建的。他是桑子泽恩人。他在家乡办了一所学校,打算建安阳书院。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完成于光绪八年(1882)。校场八十亩时,聘为山长,有官、师两门课。
安阳地区以人杰地灵,政绩卓著而闻名。商朝末年,伐周,(姬发)获胜。他派人到吴国寻找太伯的后裔,找到了太伯第四代后裔,取名,列为诸侯,把新读书区封为。他死后,被葬在山脚下。后人称此山为“安阳山”,故名“安阳书院”。
如今,安阳书院的入口、大殿、厢房、正殿等主要建筑都比较完整。不幸的是,南方的一个大厢房在文革后期被拆除了。书院内门上方镌刻“岳(木+或)朴扎仁”四个篆字。据考证,“岳(木+或)朴”为“诗雅”之题,岳(木+或)朴意为(木+适当)相扑,故写“扎人”。
安阳书院门前,有两棵古银杏树,树龄200多年。它们又高又直,有着绿色的树冠和深色的树荫。他们是利益相伴,形影不离的。每当春暖花开,雄株开花,雌株授粉,秋风飒飒时,雌银杏硕果累累,橙黄色,挂满枝头,结果数百斤。
安阳书院曾经有过辉煌的时代。安阳中学历史渊源深厚,人文荟萃。前中国驻澳大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周、驻新西兰大使陈、、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武警总部、等都是校友。
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对安阳书院和单孔石拱桥进行规划核实,并及时修复,使其与阳山桃花相得益彰,既保护了文物,又成为我市的又一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