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槟榔中学校服

台北的早晨是如此的熟悉和亲切:穿着深色校服的中学生赶着公交车、热气腾腾的早餐摊、展现出各种生机的街头安全岛、路边缓缓鸣响的垃圾车、城市中最常见的高大法国梧桐...还有中国传统的店牌和卷首,这一切都让我清醒地感觉到,台北不是异乡,而是荆棘相隔的家。

城市:中国气息。

台北是一个比香港更有中国气质的城市。早上在敦化南路的一家商务酒店醒来的时候,真的感觉到了。

昨晚深夜在桃园机场下飞机后,只来得及看到台北郊外12车道宽的马路被私家车堵了好几英里的壮观景象,从光影中分辨不出台北的真实内容。

台北没有像香港一样处处英伦风情,也没有唐人街那样的传统国粹。日据时代的影响早在台湾光复后的几十年就逐渐消失了。城市的四个角落,从建筑风格到海报,从街头风情到绿化植物,从商场电影院到超市餐厅,从穿着打扮到风土人情,都与内地大城市完美契合。台北是典型的发展中的中国城市。难怪台商来大陆,不说话没人看得见自己的籍贯。不像广东商人和香港商人,看得出来他们和内地人只在衣着、外貌、气质上有明显的不同。

午饭时,我把这个印象告诉了《联合报》副刊的老主编。他温和地笑着说,“很多大陆作家来这里,都说台北和大陆城市没什么区别。”

在出租车上,司机听出我的口音和他们不一样,就问:“小姐的普通话这么标准,是北京人吗?”

在他们眼里,几乎所有说普通话的大陆人都是北京人。

书:音乐和咖啡

就像台湾省学生的足迹遍布五大洲一样,他们的学业遍布全球,一切都被原谅。

家喻户晓的诚品书店不仅是台北的文化景观和传奇,也是享誉海内外的文化地标。据说很多香港人来台北就是为了逛逛诚品书店,感受这座书香城堡的古朴、典雅、高贵、富丽。

在敦化南路诚品总店转悠到深夜,依然没有打烊的意思。后来他们才知道,诚品是24小时营业的,广告语是:“读书永不关门。”

诚品书店外观优雅,内外设计都有“都市雅皮士”的风格。推开诚品厚重的大门,丝滑的音乐立刻流淌过来。高品质的咖啡香和巧克力香从楼上楼下很多地方的附属包间里散发出来,飘散在整个诚品大厦里,与诚品多年沉淀的书香混合在一起,立刻吸引了读书人的心。

诚品的书籍极其丰富多样。只要是近几年的出版物,基本都能找到,包括各种外文版本。我从楼下一路走到楼上。开阔明亮的书城内部,设计风格是欧式图书馆式,两侧对称,层次分明,楼上充满了别出心裁的间隔。书架之间的空间里,读者很多,从幼儿园四五岁的孩子,到七十多岁的白头老人。他们都在发亮的地板上叉开腿,静静地看书。周围没有售货员。虽然楼上楼下都有人,但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

我也停下来,靠在一个倾斜度为15的特制书架上,翻看着一本《国家地理》。一个温暖安静的包裹包围了我,让我一时忘记了自己是在一个以销售牟利为目的的书店里。诚品每年举办数百场讲座和展览。这样一家充满人文精神的书店,甚至以经营业绩而闻名。目前已经开了20家连锁店,真的是“儒商”风范。

若隐若现的古典音乐从楼下飘来,咖啡的香味萦绕在手指间的书本上...

音乐和咖啡,诚品阅读是软文。

美食:闽南

百分之九十五的居民来自福建南部的台湾省,菜肴当然是闽南风味。它们清淡而略带酸甜,以海鲜和炖菜为主,让我喜欢吃辣的时候无精打采,甚至觉得台湾菜不咸。我问一个和我一起来的马来西亚中国女孩她对台湾食物的感觉。她以前吃马来西亚菜印尼菜加咖喱和胡椒,也觉得台湾菜太清淡。

相比之下,台北的火锅还是真的。台北火锅的汤料有四种:红、中红、小红、浅红。名字软软的,很精致,但是有点红让我舌头发烫,等等。我怕“中红”和“大红”会觉得浑身火烧火燎。

说起火锅,我就想起我在淡水宏茂城旁边吃的海鲜锅。其实是一种锅,只是生菜用小盘送上来,自己煮。除了螃蟹和玉米,锅里还有几样素菜。不知道怎么调汤底,很好吃。回来后换了好几种海蟹和玉米锅,都做不出那种鲜嫩甜。也许吧。

槟榔是台湾省人的嗜好之一。“槟榔西施”在台北随处可见。在一个小店面里,一个迷人的年轻女子在门边等着,衣着暴露,收入不菲。据说台北司机嚼槟榔提神,外国人惊呼:“哇,台北司机好辛苦,累得吐血开车。”嚼完槟榔,该隐会把嘴唇染成红色。我没有看到货车司机嚼槟榔,但我在阳明山脚下的文化大学门前看到一个吃槟榔的小男孩。他骑着摩托车,脚踏实地等绿灯,悠闲地嚼着槟榔,看起来还蛮酷的。

西藏:从远处看大陆

台北故宫位于基隆。我去的时候是下雨天,雨很细,风把我吹得斜直直的。铅灰色的天空下,这座红底黄墙绿瓦的宫殿式建筑颇为宏伟,但背景中的阳明山却让它显得有些突兀和狂野。清廷从何而来?那是他们心中的怀念。

馆内文物24万件,65万件。不知道哪个数字准确。故宫的这些文物是国民党南逃时整箱带过来的。据说有些还没开放,因为文物太多,专家太少,评估能力不足。

馆内文物每三个月更换一次,每次陈列1700多件。我们去的时候,甲骨文和青铜器都在展出,让我大开眼界:原来甲骨文是写在一头牛那么大的肩胛骨上,有电脑桌那么大。

据说这种大型牛骨雕刻很少见。最珍贵的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毛丁公。这是一个由周宣王的叔叔毛公所做的青铜鼎,内壁有500字的铭文,刻有周宣王称赞他叔叔的“圣旨”。这个毛公好像是个唠叨鬼,一口气在鼎里刻了500个字,正好赶上文物行业根据铭文制定商周青铜器计算价格的法典,毛就成了无价之宝。

男人:传统与现代

台北人勤劳节俭,讲究礼仪。我在台北期间印象最深的是他们简单的宴会。在台北期间,我既参加了公司的宴会,也参加了私人的晚宴,都是恰到好处,不富裕也不节俭。饭后,剩菜全部打包带走。我亲眼所见。一位台湾太太把我们吃剩的火锅汤用塑料袋包好,放在她的宝马车后座,说明天给全家做晚饭。

台北的朋友说,从在公交车站插队,到在所有公共场所安静排队,他们用了20年的时间进行宣传教育。

在台北认识了一些同龄的年轻人。即使到了70年代,他们还是很幼稚,语言和动作都相当夸张。但我们,生在内地,一直有很大的使命感,言行成熟保守。在内地,70后被称为理想主义者,80后却被贴上前卫的标签。台北的70后,大陆的80后,似乎都过着现代的,无拘无束的,孤独的生活。

很难说哪个更好。我羡慕他们能永远保持青春的美丽,也为我们的智慧沾沾自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