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中学生是怎么上体育课的?

美国的体育课程从小学开始就极其丰富,到了大学之后更是包罗万象。除了足球、篮球、网球等常规项目,几乎所有学生的兴趣爱好都能得到满足:如果想养生,有冥想课;如果想塑形,有瑜伽课;如果你善于交际,有舞蹈课;如果打算参军,有军训课程;暑假想去亚马逊丛林探险,有野外生存课。此外,还有马术、美式足球、游泳、滑冰、击剑、拳击等。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的。而且体育教学具有灵活性,一般分为竞技体育教学、健身体育教学、社会实践教学、学科相关教学四种类型。在选课之初,每个学生首先要确定自己的学习目的,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素质选择不同的课程和难度。

美国的体育课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在小区里,随处可见家长带着孩子跑步打棒球的场景,每个小区还配备了健身器材,供大家免费使用。如果学生能加入校队,对整个家庭来说都是莫大的荣誉,家长们会举行家庭聚会来庆祝。在课堂上,老师不仅教授运动技能,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强调高强度、高竞技性,鼓励他们在激烈的对抗比赛中展现锋芒,打造校园体育明星。在美国校园里,最佩服的人不一定是那些单纯排名第一的人,而是那些在校际体育比赛中能给母校带来荣誉的人。这些学生往往成为国家体育人才的后备力量。美国职业篮球联盟和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都会去大学选秀。学生对一些专项运动的兴趣被激发,优秀的人才会逐渐从业余走向专业化、职业化。

一个从美国康奈尔大学回来的朋友说,在校园里遇到中国人,光凭身材就能看出你是留学生还是二代移民。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普遍不是太胖就是太瘦。虽然用词有点偏激,但现象值得反思。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对学生的评价标准更多的是“脑”而不是“肢”,体育课只能以常规项目为主,很难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美国的体育教学体系一时难以在中国广泛推行。

一个从英国回来的朋友说:“英国人上体育课都做什么?你没看过板球或足球,怎么能和别人一起玩呢?人家不愿意踢球,就算偶尔踢,水平也比我们高很多。在英国人看来,运动非常重要。你们中国的孩子差距不是一点点。结果人家就是歧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