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教育是爱的教育——对青少年的父母

由中华慈善总会资助的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预防教育项目始于五年前。去年,白先生作为这个项目的形象代言人,提出将“爱”改为“爱”,这是一个极具教育意义的高瞻远瞩的愿景,符合中国青少年的现实需求。今年“青春爱心工程”由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会资助,全国实验基地创新活动即将启动。作为这个项目的专家团队的一员,我非常荣幸能和“青春爱工程”的参与者分享我十几年来在青春期恋爱教育探索和实践中的经验和体会。

青春期“爱”教育这一课题在国内还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和实践。世界各国的教育工作者大多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热情、理念和能力,向中学生、小学生或社区青少年提供一些关于青少年发展的知识。有的叫“道德教育”,有的叫“生理卫生”,有的叫“政治思想教育”,有的统称“青春期教育”。

作为一名研究婚姻家庭的社会学家,我和一群同事从1993开始尝试在学校系统开展“Loveeducationforadolescents”。到2000年,已经发展成为以“greenapple”为标志的青少年恋爱教育系列项目,在社会各界有一定的影响力,并获得了国内外相关机构的支持和资助。在此,我将以下粗浅的认识传授给业内的专家学者和博主,以期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加入到“青春期恋爱教育工程”这一在国内尚属首创的事业中来。

第一,青少年教育的狭义和广义维度。青少年教育应该包括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狭义的青春期教育是以性健康教育为核心和主线的教育。它应讲述生命孕育和诞生的基本知识,青春期发育的生理规律,男孩和女孩身体外貌的变化,性欲、性吸引、性冲动和性宣泄的生理和心理动机,性安全和身心保护的知识,预防意外怀孕、性病、艾滋病和药物滥用的知识。

从广义上讲,青春期教育作为一种爱的教育,应该帮助青少年学习关于两性友谊、爱情、择偶和婚姻的生命课程,了解性别差异和性别角色的基本概念,获得男女相互尊重和平等的道德意义。当然,爱的教育也要教授两性爱的价值观,性的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责任,性的法律界限和性暴力的预防。

如果说狭义的青春期教育主要涉及生物学、医学、公共卫生、护理学和心理学,那么广义的青春期教育必然涉及哲学、社会学、伦理学、精神文化等广泛的社会人文领域。

为什么要把广义的青春期教育倡导为爱的教育,并付诸实践?这可能与我自己作为社会学家和社会工作从业者的痛苦感受有关。多年来,社会科学和大众媒体对中国年轻人感情生活受挫和婚姻失败率急剧上升的统计数据给出了不同的解释,以及许多与此相关的悲伤故事,让普通大众感到困惑。我的兴趣不在统计数据和悲剧情节,而在探索:为什么那么多青年男女享受不到期待中的爱情?为什么以自由择偶开始,结合浪漫爱情的现代婚姻会陷入困境?为什么有些吃过失败亏的男女在再次步入婚姻后,会重复之前不幸的错误?我在八九十年代尝试了近10年的婚姻咨询(主要是收集我的研究实例,当时还没有心理咨询和婚姻咨询的专业服务)。我深感,对于那些不幸的婚姻,很难从道德、法律、医学甚至心理学上找到原因和治疗方法。“性格不合”、“感情不和”、“没有* * *相同语言”、“性生活不和谐”等字眼,是当事人通常的抱怨。然而,仔细追溯他们的成长经历、婚前交往和婚后生活,可以发现,在他们的“感情”和“性生活”背后,早就潜伏着一些“长期”的隐患,其中不乏人生成长关键期即青春期留下的阴影。当时有很多中年夫妇前来求助。他们的婚姻经历大同小异:大多数人婚前没有接受过任何关于爱情的教育,不知道性别差异、婚姻准备、夫妻生活等方面的知识;有些人婚前从未和异性交过朋友,第一个投怀送抱的人就会和他们发生婚姻关系;也有因夫妻性生活不和谐而导致的不满、“婚外情”甚至暴力伤害的案例,都说明夫妻一方或双方对现代男女爱情的茫然和对婚姻的无知,这其中包括性观念的普遍偏差和性知识的缺乏。

那么,现代男女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性交、友情与爱情、婚姻与性、男女平等等人生必修课呢?当然,答案不应该是“婚后”。事实上,两性开始自然吸引和交朋友的青春期,是学习恋爱和婚姻准备课程的最佳时期。

第二,关于青春期教育的目的和内容,青春期恋爱教育的首要目的之一当然是提高性健康,因为性健康是未来两性恋爱的基本条件。世界卫生组织在1975中提出了“性健康”的概念:“将性的生理、情感、智力和社会方面融为一体,从而积极地丰富人格,促进交流,增进爱。”如果当代男女的性健康达到这样的水平,两性之间的沟通、和谐与合作,建立长期的恋爱关系,即婚姻,还会有那么多的困难和问题吗?可以说,性健康是幸福婚姻的基础,是幸福生活的要素。

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作为一种爱的教育,应该有以下全面的目的和内容。1/512345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