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第六十六中学的建立

坚定不移地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是所有普通高中的统一目标和统一本质特征。但不同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途径和实践模式要结合学校情况和实际,要有不同的实现途径。该校探索的“适应学生发展的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是一条素质教育的校本之路。在“适应性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围绕创建工作目标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关爱教育是以关爱为价值取向、以关爱情感为导向、以关爱品质为目标的情感教育。旨在通过一系列体验式、实践性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关爱能力,形成对人、对物、对自己的亲社会态度和人格特征,学会如何感受、体验、理解和创造、给予和表达爱,从而优化人际关系,提升精神境界。关爱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学校德育的主旋律。学生需要被关心,学会感受关心,学会关心他人,懂得关心。

六十六中每年有一半左右的学生来自郊区和农村,很多孩子家庭比较贫困;大部分学生进入高中,文化课成绩在全市排名三万后,很多学生存在学习困难和不良行为习惯;大约每六个学生中就有一个来自单亲家庭,很多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够健全。为此,学校扎实开展系列活动,认真实施关爱教育。

近年来,先后开展了“党员学生结对子、扶贫扶优”、向印度洋海啸灾区捐款、向父母双亡的大一新生朱广云献爱心、关爱残疾人、为下关区小市街道残疾人运动会提供服务等一系列活动。学校还设立了“致远奖学金”和“爱心奖学金”,每年拿出8万多元资助贫困学生,奖励优秀学生。学校每年还减免低收入家庭学生约200人次,费用近65438+万元。这些工作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养成教育是该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也是校风和学风建设的主要内容。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发现和开发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成才和成功铺平道路,从而为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校聘请小市派出所副所长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定期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派出所、学校、班主任、家长要一起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道德意识和公民意识。

校风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学生对行为准则的遵守情况。为了真正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他们做好“三条线”:德育处、班主任、家长委员会,“三条线合一”,形成教育合力。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关注“学”字,突出“严”字,提出“常”字。指导学生逐一掌握《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在校学生日常作息》;严格要求,检查学生在校学习和活动表现,持之以恒。通过努力,学生的行为由强制变为自控,由他律变为自律,形成了良好的行为能力,既促进了校风校纪的优化,又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是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体现。高中生的精神世界丰富多彩,对世界的看法感性多于理性。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多元的价值观已经形成,这给正在形成价值观的中学生带来了许多心理问题。

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每天中午定时开放。有上岗证的心理咨询老师接待来访学生,面对面交流,引导学生心理。学校黑板报开设了心理咨询专栏,对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引导和教育。各班开展了“如何做一个合格健康的人?”"中学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意志品质?"如课题的讨论和研究,对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心理训练,培养学生健康的灵魂。学校还要求每个老师,不管教什么科目,都要具备基本的心理教育能力,积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了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走出一条科学的路子,学校申报了南京市十五计划项目“自我成长记录卡的编制与使用”,并成立了以洪洋校长为首的课题组。经过几年的实验研究,已圆满完成课题,并获得南京市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等荣誉。学校把列入教学计划的每一门课程都作为基础课,以此来开好所有的课程和课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新生入学之初,各大学科都有专题讲座。教师介绍本学科特点,讲授高中阶段学习本课程的方法,做好初高中教育衔接,引导学生变难学为易学,从学中学会学,掌握终身学习的基本技能,使学生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为适应未来终身学习社会打下基础。学校要求每个老师都要准确把握学生,降低教学的起点和重点,不可难,不可快。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全体教师更新观念,改革各科教学,丰富教学内容,突出素质培养,坚持“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技能。

学校还成立了田径队、艺术特长组、管弦乐队等。,为在艺术和体育方面有兴趣和特长的学生建造立交桥。每年都有学生考上高校的艺术、体育专业。学校在面向全民、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一方面,变革只强调知识,忽视能力;只强调两基而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应试教育传统,强调每个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协调发展,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未来社会生活和生活幸福中的重要性,作为构建“适应学生发展的教育”的要素。

另一方面,要改变只关注成绩优秀的学生而忽视成绩差的学生的倾向,强调学校里人人平等,没有好坏之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抓两头,促中间”,即不仅要关注成绩和表现优秀的学生,更要给予成绩和表现差的学生更多的关爱,要求教师走近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成长故事,找出他们成为现在的原因,并进行探索。学校以社会需求、学生发展、学科体系为三个基点,构建了包括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在内的三位一体的课程模式。学校严格执行《南京市普通中学高中课程安排》精神,开足规定课程。根据新课程实施三级管理的理念,大力开发和选择了数学思想与方法、唐诗与旅游、宋诗与生活、化学与生活、物理与生活、现代生物科学与技术、网页设计与制作。学校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军营、企业、乡村,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十里长沟水污染调查、问题吧等研究课程深受学生欢迎。

学校实施新课程方案,引导教师做到五个“优化”:一是优化教学理念,变教师主导学生为教师适应学生;二是优化教学环境,变强制封闭为民主开放;三是优化教学过程,变教师的知识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四是优化教学方法,变灌输为启发式、探究式;五是优化教学方法,变传统单一媒体为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以优化教学过程为主要方向。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在丰富和发展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找到了适合本学科的新的教学模式。优化工作设计。加强“科研”提高课堂效率和作业,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基础、强调能力、多反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3年本科升学率46%,社会反响强烈。三年来,在全市生源水平最低的前提下,每年大概有20-40人考上本科院校,其中有几个考上了本科一、二类。本科升学率高。每年综合考试通过率在94%以上,合格线率在80%左右,高考率在95%左右。一批学生在各种比赛中脱颖而出并获奖。依法治校是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治国在教育系统的具体体现。六十六中一直以法律和上级文件精神为准绳,结合学校情况加强学校管理,形成了依法办事、民主集中制、人人学法、全员守法的特色。

学校实行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保证监督、教代会民主管理的领导体制。学生收费、基础设施建设、人员变动、管理制度、奖励机制等所有重大问题都由“三会”(支部委员会、校委会、教代会)讨论,确定最佳方案。学校的章程,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都是以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的精神为依据的。多年来,学校始终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端正办学方向,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努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杜绝乱订材料、乱收费、乱办班等行业不正之风;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要歧视后进生;不允许侮辱和殴打老师等。,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学校法制教育要做到计划、内容、人员、时间“四落实”,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多次聘请区委党校、检察院、公安处等部门为校级主要领导讲授有关法律法规、保持党的先进性、八荣八耻等相关知识。

对于中层以上干部,学校提出了“强化法制意识,强化依法治校理念,提高依法决策和管理能力,维护在校师生合法权益”的要求。一方面,定期组织干部认真学习、交流、研讨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把依法办事能力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干部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学校利用政治学习、党组织生活会等。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平和法律素质,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上构建了三个系列:一是以认识和理解法律为目的的课堂教学系列。用好政治课和法制教育课,提高法律课。二是各种旨在强化法制观念的教育渗透系列。通过将法制教育融入学科教学,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法,始终依法办事,有效增强了他们的法制观念。三是旨在提高守法和用法意识的系列实践活动。通过举办法律讲座、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模拟审判等多种方式,深化学生学法、守法、用法,让全体学生守法。从15开始,学生犯罪率为零。

通过上述工作,依法治校水平逐步提高,办学方向没有偏离,师生权益得到维护。学校先后被评为下关区“法制教育先进集体”、“民主法制示范单位”、“规范教育收费先进单位”、“师德先进集体”。精细化管理是现代管理对社会分工精细化、服务质量精细化的必然要求。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是关键的一步。学校加强精细化管理,做到制度健康、层层完善、责任落实。把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要求人人到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从而形成人人管、处处管、事事管、权力分层、任务肩负、责任人人担的机制。

学校下大力气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抓好培训,统一思想。学校组织教师学习《细节决定成败》等书籍,要求教师写出自己的经历,明白“一毫之差,差之千里”的道理,认识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第二,建立制度,明确规范。首先制定学校各部门人员的岗位职责,做到有人负责,有人负责。其次,制定学校各项工作的流程和规范,对领导决策、工作程序等各项工作建立管理流程,说明管理的步骤和要求。在此基础上,细化工作规范。学校工作规范包括校务公开制度、重要事项议事规则、学籍管理制度、教师日常、班主任工作守则等。再次,制定教师的考核激励制度,包括奖金工资发放办法、教师月度考核制度、班主任考核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巡视制度等。,全面评估教师的工作过程、表现和工作态度。三、检查督促,抓好落实。事实证明,制度实施过程中的检查和监督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基于实施过程中信息沟通的需要。学校确定制度实施的反馈人、反馈时间、反馈流程,对制度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比如学校制定了“巡视制度”,明确规定了教师的课堂教学常规。教务处每天必须巡视三节课以上。发现问题,必须当天解决,明确责任人,并书面报校长办公室备案,作为当月考核的依据。主管校长负责对教务处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如果教务处发现问题没有及时处理,将追究教务主任的责任。

通过精细化管理的逐步实施,减少了制定各种工作计划的随意性,计划不执行或执行不检查的情况少了。学校政令畅通,工作效率提高,家长和学生满意度提高。学校内部管理机制优化的关键是宣传管理人性化,让教师安心、舒心、热情、敬业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何学校管理的核心都是人,教师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有各种各样的需求,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些是人作为生命体的主要特征。学校管理应该正视这些特点。学校在注重科学有序管理的同时,要树立生命意识,以教师发展为根本,树立人本化的现代管理理念,进行民主管理,努力营造宽松、和谐、团结的人际环境,促进教师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促进学生更加主动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人们有不断改善物质生活的权利和愿望,这也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相一致。老师是普通人,不应该成为“穷老师”的代名词。基于这种认识,学校领导形成了一种意识,就是要千方百计逐步提高教职工的待遇,保证他们的医疗费用、住房补贴、课时奖励等基本福利。学校本着“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向教学一线倾斜,向班主任倾斜”的原则,制定了《六十六中奖励工资发放办法》。操作的结果是打破了锅,显著提高了工作量大、成绩突出的教师的待遇,维护了学校的利益,保护了大多数人的积极性。我们认为这是践行“以人为本”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始终坚持“用感情凝聚人,用事业激励人,用待遇留住人”的原则,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师内部环境,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比如退休教师的福利、医药费报销、春游秋游、教师节聚餐、节日团拜、探病等工作都做得扎扎实实。在职老教师工作量计算,每节课按1.3节课计算。对于年轻教师,校领导经常找他们谈心,引导他们减轻因经济困难、赡养老人、子女入学等带来的精神压力,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子女入学问题,让他们安心工作。同时,对于一些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学校扎实开展“蓝色工程”,结成新老互促的帮扶对子,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创造了条件。学校优先改善教师办公条件,重大决策充分听取教师意见,处处体现人文精神。

“真心换真心,热情换激情”。教职工一心一意想,一心一意干。每年的教师节聚餐或元旦晚会都充满了欢声笑语,一派团结和谐、春意盎然的景象。难怪各级领导来学校指导工作,各地的考核组或同事来学校交流学习,传经典,都称赞六十六中是一所健康和谐的学校。学校认为,在信息时代,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必须具备多种能力:教学能力、课堂控制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更新知识的学习能力、创新的科研能力和高雅的审美能力。在这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学校非常重视从专业素质和科研能力两个方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学校要求所有老师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尤其是年轻老师和学历不达标的老师。学校积极创造条件,提供机会,鼓励教师参与学历认证。同时要求教师积极参加市、区组织的教研活动和学校的集体备课活动。

学校坚持“科研强师”、“以科研促课改、以课改促素质、以素质促素质”的理念,引导全体教师走上教育科研的轨道。近年来,学校承担了“九五”国家教研课题的一个子课题,获得了南京市先进学校、先进个人等荣誉。市级“十五”课题2个,市级“十一五”课题1个。教师在提高业务的同时,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积极参与市区优秀课程的评选。2003-2004年,该校有25名教师在省、市、区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中获奖,2004-2005年,该校有36名教师在教育教学论文评比和省市精品课程评比中获奖,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学校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从制度、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为青年教师参加党课、业务学习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外出学习,要求青年教师苦练基本功,允许他们参与学校课题研究,安排新老教师结对,有效传承, 从师德、业务等方面给予帮助和照顾,使青年教师“六个一”系列培训活动扎实有效。 马爱英、王向荣、王苍麟、张立海、王赢等教师先后获得“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称号。自教学部成立以来,不断向全体教师提供最新的教研信息。教学部创办了《学会学习,走向未来》杂志,刊登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新理论、新趋势、新问题,刊登学校教师的论文。

在市区教育局的支持下,近年来,学校从启东、高淳、淮安、洪泽、江阴、姜堰等地引进了20多名教学骨干教师,大大增强了师资力量。

俗话说“在雄关走过的路像铁,现在却是从头开始的飞跃”。现在,66人正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三化”教育,发扬移山倒海的精神,坚定不移地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他们有理由相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大潮中,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他们将开辟出一条素质教育的校本成名大道,一所现代化的高中将在南京古城东郊拔地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