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在任时使用过禁忌语吗?

不仅是李世民在位的时候,就算他死了,也只有唐朝还存在,所以一定要避讳他。

记得中学课本上有一篇柳宗元写的文章《捕蛇者》,最后一句是:

“所以说,夫有体察民风之必要。”

明明是“民风”,柳宗元写的却是“民风”。是的,这是为了避免李世民对“人”的忌讳。

唐朝是一个把禁忌制度玩出天价的朝代。我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说,没有遵循“两人不偏禁忌”的原则。

所谓“二名不偏”,是《礼记》中的一个禁忌规则。李世民只需避开“士民”二字,不必避开“士民”或“民”二字,但显然,唐朝并没有遵守这一规则。

不仅要避免写文章,就连传统神仙的名字也要相应修改。比如我们熟悉的观音菩萨,在唐代就直接叫观音菩萨,以至于今天还有很多人在用这个名字。

避讳李世民的名字叫避讳国家,这是唐朝统治下的所有臣民都应该遵守的,也就是避讳皇帝本人和他祖先的名字。

比如我上一篇文章提到的,隋末名将为了避免曾祖父的忌讳,被改成了“汉擒兽”。

天蚕土豆的名字恰好和老百姓对便池的称呼一样。唐朝以前,尿壶曾被称为“老虎”。

怎么会这样呢?所以在唐代,不允许把尿壶叫做老虎。感觉这是我们祖先的昵称,被改成了“马孜”。

女孩的名字后来演变成了我们今天的厕所。记得90年代的时候,很多人学会用港台口音介绍自己的女朋友是“这是我家姑娘”,稍微有点文化的人都知道这不是什么好话。

除了天蚕土豆,李世民的祖父叫方莉,父亲是开国皇帝李渊,所以田甘的“甲、乙、丙、丁”改为“甲、乙、丁敬”,陶渊明的名字改为“陶全明”。

后来的皇帝也没闲着,比如为了避开和春历的忌讳,把复姓春雨改成了单姓“于”。

除了避讳君主和祖先,避讳也是唐代臣民头上的一座大山。禁忌虽然苛刻,但只要注意就好了,不会影响你的生活和未来,但又不一样。

比如唐代大诗人李贺,本来打算考进士,结果被打了回去,放弃了考试。

原来李贺的父亲名叫李金素,进士使李贺讳“金”。被发现后,才华横溢的李大师不得不放弃考进士的念头。

最糟糕的是,地方长官的家族机密要避免出现在他所管辖的领土上,所以不要认为“州官放火”是个笑话。

唐代圆仁游历时,写下了这样的笔记。有一天,他到了扬州,朝廷告诉他,我们这里的使臣叫李德裕,户名是:傅、纪、傅、云。原来,我们的父亲叫李继福,而我的祖父叫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