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湾-佛子岭“岩板组合”(PZ-D)

“岩片组合”包括原安徽佛子岭群和梅山群解体后的一些浅变质岩,河南南湾组,桐柏-信阳地区的大梨树组、张家大坳组、刘玲组、歪头山组和龟山石英岩,均分布于北淮阳地区。最近,在磨子潭-哮天断裂带以南的岳西县桐城市官庄、沈桥、蓼叶湾发现了相当数量的佛子岭岩群。

佛子岭群(张祖焕,1957)原名佛子岭片岩系。安徽省调查队(1974)叫佛子岭组,自下而上分为祥云寨组、潘嘉玲组、诸佛庵组。它的年代和属性一直有争议。据安徽省调查队(1992)填图研究,原佛子岭群,包括原仙人冲组,既不是构造混杂岩,也不是简单的岩石地层单位。在祥云寨组和诸佛庵组之间以及潘嘉玲组和诸佛庵组之间发现了两套特征标志层。前者为绿泥石白云石片岩夹白云石斜长片岩,称为黄龙岗组。后者为薄层石英岩夹斜长二长片岩,称为八道尖组。两套特征标志层组合的追踪和圈定,为确定该区复式叠加向斜构造提供了重要的地层依据(见附图6-1)。在向斜南部,原佛子岭群被哮天-磨子滩断层切割,仙人冲组下部未完全出露,自南向北依次为任贤。向斜的北部是凌渡组,相当于仙人冲组,其下是郑堂子组和北楼组。该微体化石组合已在佛子岭群(郑,1964)中发现,安徽省区域调查队在佛子岭附近二云石英片岩中发现的微体化石组合及笔者采集的微体化石表明地层时代可能为早古生代。

南湾组和桂山组原属信阳群。信阳以东的南湾组以具韵律条带的黑云母麻粒岩、含石榴石的斜长角闪岩麻粒岩和绿幕的黑云母麻粒岩为特征。两组之间对界面性质、构造属性、时代和归属的认识不一致。刘志刚等(1992)、高等(1988)认为与桂山组的界面是一个构造界面,属于两个不同时代、不同构造属性的构造地层。前者为加里东期逆冲叠加构造片岩,后者因含中、晚泥盆世微体化石而为加里东期前陆盆地晚泥盆世沉积。河南省信阳市杜家楼原南湾组黑云母麻粒岩的Rb-Sr年龄为384Ma据河南省调查队(191)。高等人(1988)采集的微体化石资料可追溯到泥盆纪。南湾组位于信阳西部,与肖家庙组在一条韧性断裂带上接触,延伸稳定,可分为两段:下段为单斜石英片岩、白云石石英片岩夹单斜斜片岩和黑云母绿幕麻粒岩;上段为黑云母斜长片岩,麻粒岩夹应时黑云母片岩,以韵律条带为特征。北部和桂山组有一条宽约10米的构造角砾岩带。根据老湾花岗岩锆石U-Pb表面年龄,宜昌位于其东部南湾组下部的变质火山碎屑岩中,锆石U-Pb下交点数据为393±247ma,也可定年为泥盆纪。

桐柏山区的大梨树岩组、张家大坳组和刘山岩组主要是一套经过强烈变形改造的变质-中酸性岩层。金寿文(1979)曾认为二郎坪群属于晚元古代。向东可间歇性延伸至信阳、广樊马畈。大梨树岩组以角闪岩片岩为主,夹变质麻粒岩和白云石角闪岩片岩,偶见薄层磁铁矿石英岩;张家大坳组由麻粒岩、云英岩片岩夹角闪石片岩和薄石英岩组成,顶部和底部偶见角闪石大理岩。刘山岩组由角闪岩片岩、角闪岩和夹有角闪岩的大理岩组成。角闪岩中常见孔隙、杏仁状结构和杂色结构。根据1∶50000周的方片,在光山马畈李姝妍组斜长角闪岩中获得一组Sm-Nd全岩等时线,年龄为623Ma,时代为震旦纪。歪头山组(河南测量队,1975)在桐柏县北部地区以1: 5万的规模而出名。1981第三地质调查队在桐柏围山城金银矿床研究中做了详细的划分,并被广泛引用。该组以NWW为导向,呈长约40公里、宽约7公里的狭长带状分布于吴城盆地两侧,银洞坡、破山等著名的大型金银矿床产于该层位。划分如下:下部以角闪岩片岩、麻粒岩夹大理岩为主;中部为云母石英片岩、麻粒岩夹碳质绢云母石英片岩;上部为黑云母麻粒岩、角闪岩片岩,局部有大理岩透镜体,是一套以碳质、泥质碎屑岩为主,夹碳酸盐岩、火山岩的沉积变质地层。在其时代,出现在震旦系灯影组的葛万藻,按1:50000毛基片(1987)采集于该岩组大理岩中。另外,在巍山获得的该岩组的黑云母片岩和麻粒岩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576Ma。根据银洞坡金矿的资料和笔者的野外调查,其岩性组合可与佛子岭群潘嘉玲岩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