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术教案:熊猫
小班美术教案:熊猫1的设计思路;
孩子们对小动物充满了好奇心,尤其是一些动物玩具,让他们爱不释手。所以这个活动是根据他们的需求精心设计的。通过活动,既提高了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孩子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同时体验了活动的快乐,树立了自信心。
活动目标:
1.学习如何将熊猫的五官用各种图形粘贴在长纸上,做成熊猫。
2.把握贴五官的正确部位。
3.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4.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孩子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
5.培养孩子的技能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每组一只熊猫。
2、纸条、各种图形、回形针、胶水、磁铁、废管道、抹布等操作材料。
活动流程:
首先,展示例子以引起兴趣。
1.语言引起兴趣:我们教室外的动物公园里有什么小动物?有一种动物最喜欢竹子。你知道它是什么动物吗?你想用纸做一只熊猫吗?
2.欣赏观察熊猫,师生讲述观察。
熊猫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拿一张长纸,用细管从纸的一端卷起来,然后放下,卷成熊猫的身体。
b:用什么图形来粘贴熊猫的耳朵、眼睛和嘴巴?(重点要求幼儿识别各种图形的大小,以及粘贴在五官的哪些部位。)
c:问题:看到桌子上的熊猫后,你觉得你不会做什么?你能告诉我们所有人,我们一起想办法吗?
(重点演示眼睛、蓝、白、黑的粘贴顺序)
第二,做熊猫。
1.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一张长纸来做熊猫。
2、提醒孩子正确把握眼贴顺序。
3、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能力较弱的孩子完成作业。
第三,交流分享作品。
通过提问让孩子说出自己制作熊猫的过程。
刚才你是熊猫的时候有什么困难吗?是如何解决的?
(孩子说说自己刚遇到的困难,老师或同伴给出答案。比如请制作完熊猫的小朋友介绍他们是怎么制作的。
活动反映:
在日常活动中,可以引导孩子用这种方法制作各种小动物,并运用到各种游戏活动中。如:进行探险活动,用磁铁让熊猫动起来;语言角故事表演(边听故事边和各种小动物玩耍,加深孩子对故事的记忆和理解);用于课堂环境布置(让孩子参与环境布置,体验成功的快乐)。
小班美术教案:熊猫2活动目标
1,知道虚线和实线,学会画画。
2.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练习均匀上色。
3.积极快乐地参与艺术活动,体验艺术活动的乐趣。
要准备的活动
彩笔、图纸、气球挂图。
活动过程
第一,以故事的形式导入。
老师:今天天气真好。小熊猫正在草地上玩他最喜欢的气球。突然来了一阵风,他的气球被风吹过去后就变成这样了。(展示挂图)
第二,讨论气球的画法,并由老师示范。
老师:这只小熊猫真可爱。让我们看看小熊猫有几个气球(引导孩子数熊猫手里的线)。
1,第一个气球着色
老师:让我们看看小熊猫的第一个气球是什么样子的。
年轻:没有颜色的气球。
老师:那我们给他涂上漂亮的颜色吧。孩子们可以涂上他们喜欢的颜色。老师喜欢红色,所以我让红色蜡笔宝宝帮我给小熊猫的气球画漂亮的颜色。画的时候一定要从上往下画,一定要画的均匀有力,不能留白。但是要小心,颜色不能涂在气球外面,不然气球会破的。
2.第二个气球——沿着虚线画一条实线。
老师:小熊猫的第二个气球被大风吹了。让我们想些办法帮他修好它。第二个气球和第一个气球有什么区别?
杨:第一个气球的线没断,第二个气球的线断了。
老师:孩子们仔细观察过了。我们称这条断续线为虚线,如果没有断开,我们称之为实线。我们将虚线之间的线段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实心的熊猫气球。修补后,我们会给它涂上漂亮的颜色,小熊猫的第二个气球就会被找回来。
3.第三个气球——学会自己画圆。
老师:风太大了,小熊猫的气球都被吹走了。现在请我们的孩子为小熊猫画一个漂亮的气球。
第三,孩子自由画画,老师在引导。
第四,展示儿童作品。
老师:现在,请把你们的画给附近的老师看看,看看老师们喜欢谁的画,为什么。
小班美术教案:熊猫3活动背景:
今天的纸印活动是熊猫。虽然孩子们从未亲眼见过熊猫,但他们在电视上或书中见过它,所以他们对它很熟悉。画画的熊猫小朋友刚画完,小朋友对这次要来打印的熊猫特别感兴趣。
活动流程:
一、猜动物,导入活动主题
老师:圆圆的脑袋,黑黑的眼睛,穿着黑白相间的衣服,爱吃嫩竹子。(熊猫)
二、引导幼儿观察熊猫图片,进一步了解熊猫的外貌特征。
提问:
1.它的头是什么样的,是什么颜色的?
2.眼睛是什么样的,是什么颜色的?
3.它的耳朵是什么形状和颜色?
4.它的四肢长什么样,什么颜色?
老师总结:熊猫的头是圆的,耳朵像半个圆,身体胖乎乎的,像个气球,四肢很短,有点像椭圆形,身上有黑白相间的毛。
赵说:我在书上看到的熊猫都是圆圆胖胖的,可爱极了。周琦说:我知道熊猫喜欢吃竹子;华夏飞说:我也在电视上看过熊猫。它们不咬人。
孩子们熟悉熊猫是因为在书上、电视里能经常接触到它们,也熟悉熊猫的一些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能把它们的样子描述清楚。
三、教师根据幼儿的故事,完成演示操作过程。
1.用一张完整的纸板依次剪出熊猫的头、耳朵、身体和四肢。
2.把熊猫的各部分组合起来,用胶水粘在纸上。
3.给熊猫涂上黑白颜色,印在基板上。
四、儿童操作1,在儿童操作中,老师帮助个别孩子,鼓励能力强的孩子剪出不同形态的熊猫。
2、提醒孩子画画,要画得均匀,保持画面和衣服的整洁。
(沈一琪拿着纸板说:“老师,熊猫的圆头怎么切?”徐振宇说:老师,我也不会剪。我不能把它切圆。)
虽然孩子们经常在小班玩剪纸手工游戏,也有了初步的经验,但我发现我班的孩子剪纸还是比较弱,连一些简单的圆圈都很难剪,有些新来的孩子甚至不会拿剪刀。
动词 (verb的缩写)结束活动
1.展示孩子们的作品,让他们谈论他们的熊猫在做什么。
2.鼓励孩子们关爱大熊猫。
活动反映:
在整个活动中,虽然孩子们的兴趣非常浓厚,但是由于是第一次尝试纸版画,对他们来说比较难,尤其是在制作盘子的时候,孩子们无法用剪刀剪出完整的图形,即使是最简单的圆圈也很难。有的孩子剪了,用胶水粘起来,就找不到刚剪的东西了(比如头,眼睛,嘴巴等。),而不是和其他孩子混在一起。我觉得可能和我刚才的无理示威有关。孩子用剪刀剪下熊猫的一部分,比如头部,然后马上用胶水粘上,会更方便。
小班美术教案:熊猫4活动目标:
1,让孩子在游戏活动中感知泡泡的特征,如大小、颜色、形状等。
2、引导孩子巩固学习画圆的技能,并能应用线条和颜色进行装饰。
3.培养孩子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4.让孩子体验独立、自主、创造的能力。
5.培养孩子的技能和艺术气质。
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活动重点:巩固学习画圆的技巧。
活动难度:会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装饰。
活动准备:
两套吹泡泡玩具,一个熊猫头饰,一张印有熊猫吹泡泡的画纸,一个绘画工具。
活动流程:
一、游戏:《吹泡泡》(户外)
1,引导孩子观察气泡的特征。
老师(周):“熊猫宝宝们,你们看,谁来了?”(白):进来当熊猫妈妈。]
老师:“孩子们,今天妈妈想和你们玩吹泡泡的游戏。你幸福吗?”“但是我有一个请求。玩的时候要看清泡泡的形状、颜色、大小。你明白吗?”
2.聚焦幼儿,问:“你看到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大小颜色呢?”
3.总结:“泡泡是圆的,有大有小,颜色真好看!”
过渡:“小朋友,听说教室里还有一只小熊猫在吹泡泡。”我们一起进去看看好吗?"
第二,引导孩子加泡泡。(室内)
1,展示放大图,“你看,它是怎么吹泡泡的?”(太少了,也不好看)“要不要帮他们多吹点泡泡?”(引导孩子加圈)
“用什么方法让这些泡泡更漂亮?”
(引导孩子运用所学的线条和色彩进行装饰。老师按照孩子们的意愿说,示范。
2、孩子画画,老师指导。
三、儿童自主评价:
老师会把孩子的作品全部展示出来,让孩子自由评价,把自己认为最好的贴上去。最后,谁赢得的奖品最多,谁就是那个能干的小宝宝。
活动反映:
陈鹤琴先生说:“我们提倡幼儿园应该采用游戏式教学来引导孩子。”他提倡玩中学,因为玩是孩子学习的第一需要。美术活动的特点是形象生动,需要动手动脑。美来自客观事物,美感是主体对客观刺激的反映。有美感才有美的表现。在这段时间里,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主要采用“看、想、做、画、玩”的方法,让孩子在自由的世界里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在这节课中,我们主要是通过游戏活动的形式,让孩子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感知圆的特征,从而从感知-熟悉-记忆中进行再现,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这样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他自然会以饱满的精神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整个过程充满轻松愉快的气氛。
活动结束时,让幼儿互相评价,教师参与评价,再次达到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的效果。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儿童是活动的主体,让儿童自主评价,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参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