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1)自卑。对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做出低评价,自卑于他人。适当的自卑感可以激励你弥补自己的不足,超越自己;但是,过度自卑会导致抑郁,严重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有些中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好,经常犯错,所以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于是我以为自己没救了,自卑了,变得心灰意冷,消极颓废。形成“我不如别人”的自卑心理。
(2)逆反心理。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由于固有的传统刻板印象和思维模式,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下,产生与认知信息和一般师范教育要求相反的情绪和行为意向。很多中学生由于明辨是非能力差,疑虑重重,往往不能正确对待父母的苦心和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怀疑一切,不卑不亢,对正面宣传持否定态度,无端否定榜样和先进人物,对不良倾向有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和遵守规章制度要求消极抵抗。
(3)孤独。个体在群体中产生的孤独感、无助感和不愉快感的心理状态。很多中学生性格孤僻,害怕交流,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孤舟,或自怨自艾,或无病呻吟。他们不想进入火热的生活,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受自己。有些中学生很少与人交往,经常背着大家单独行动。他们的人际关系被异化和淡化,他们崇尚做“超人”和“怪人”。他们内心感到孤独。
(4)嫉妒。在中学阶段,一些同学漂亮的外表、优异的学习成绩、优越的家庭条件、受到老师的喜爱,往往会引起别人的羡慕。他们越是关心和重视嫉妒对象,就越容易受到绝望和恐惧的打击,进而发展成仇恨、敌视、怨恨、报复等一些不良情绪。
(5)自我中心心理。有些中学生只沉迷于自我实现和个人奋斗,处处可以以自己为核心。遇到稍微不顺心的事,就会大发雷霆,卧薪尝胆,或者触犯一点个人利益就斤斤计较,对集体麻木不仁,对社会漠不关心。
(6)厌学。厌学表现为缺乏动力,对学习感到厌烦,对进步失去信心,学习欲望低下,甚至对学习失去兴趣,把学习当成一件苦差事,上课懒得翻开课本,无法独立完成作业,盼望早点毕业以求解脱,更有甚者根本不学习,整天游手好闲,对老师缺乏感情,有的学生最终辍学。
2.解决方案:
(1)适应学校的常规课程。我们应该注重培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2)校规校纪的改编。我们应该着重培养中学生的纪律意识和良好的作息习惯。
(3)对学校情感生活的适应。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体验学校生活的温暖和乐趣,防止产生自卑、恐惧、退缩、抑郁等负面情绪。
(4)学校人际关系的适应。老师应该以身作则,给学生必要的交友指导。
(5)学校课外活动的适应。我们应该注重培养中学生广泛的兴趣和爱好。
(6)适应学校集体生活。我们应该注重培养中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7)学习习惯的培养。要培养学生课后复习、预习、整理书包的习惯。
(8)对日常生活的适应。入学后,我改变了原有的生活作息,但要及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这样第二天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