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欣赏课如何培养学生审美兴趣的研究方案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听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为重点的审美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到音乐声音形式所蕴含的美和丰富的感情,被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和陶醉,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声音,从而有效发挥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相得益彰的功能和作用,帮助学生发展健康和智力。

表达的欲望,和想象一样,在童年早期就存在了。在幼儿时期,在老师和父母的鼓励下,大多数孩子都能很好地表达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在青春期,害羞和尴尬阻碍了学生表达自己的欲望。因此,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设计合理的表演内容,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活动,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表现力的关键。

比如学习《青春之舞》这首歌,为了丰富歌曲的表现内容,我加入打击乐为歌曲伴奏,我加入了主唱,主唱是文艺委员,唱一句从男生到女生,合唱部分是全班一起担任。唱歌是有分工合作的,每个人都有责任。当每组都能熟练和谐地唱出自己的旋律时,就进行第二次分工,让喜欢唱歌的同学上台表演,喜欢跳舞的同学围着声乐同学形成半圆,其他同学打打击乐乐队,老师扮演指挥的角色,调动大家唱歌的积极性。最后还设计了新疆舞,简单易学。学生们随着青春舞蹈的音乐载歌载舞,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表达歌曲的活动中,既满足了学生的表达欲,又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这种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的师生和谐互动,可以让喜欢表演的学生更加大胆,也可以让不擅长表演的学生得到有效的锻炼,增强自信心,发展表现力。

当然,课堂教学提供的表演舞台是非常有限的,但又有多少学生的自信不是通过这个小小的舞台展示建立起来的。作为教师,要通过自己自以为是的歌声、婀娜多姿的舞姿、优雅端庄的气质来带动和影响学生,让他们崇尚美、追求美、表达美;教师要用真挚的感情和鼓舞人心的话语感染差生,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合理安排他们表演的内容,让每个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轻松自然地表达自己。

培养学生的表现力,教师要提供更多的学习和表达空间,成立合唱团和戏剧文学社团。定期的特色展、文艺演出、艺术节都是给学生提供展示能力、增强自信、提高表现力的绝佳机会。培养学生的表现力,也要注重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多听、多看演出、音乐会、电视晚会,注重观察,深刻理解艺术家表演的不同表现形式的精髓,理解音乐的内涵,正确表达音乐。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认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影响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课程中,欣赏被认为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美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听觉的聆听来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欣赏。”音乐审美意识是以音乐感知、情感体验和审美评价为基本环节的一种自觉活动。“音乐的审美意识首先是以对象的存在为基础的,只有音乐的艺术美存在,才有音乐的审美意识。同时,审美主体作为一个社会的实践者,只有在音乐艺术的审美观念中具有音乐美感,音乐之美才能对他成为真正的客观存在,他才能真正具有音乐的审美意识。”

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每一个中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和意识,已成为欣赏教学的中心任务。

如何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欣赏教学对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音乐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学音乐教学大纲提出,音乐教学要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民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同时了解国外优秀的音乐作品,开阔视野,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在欣赏音乐时的鉴赏能力呢?

1,音乐欣赏的三个阶段

音乐艺术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与其他艺术不同的是,作曲家在创作一部作品时,只完成了音乐艺术的一半。还必须经过“创作”,即表演者、乐队、指挥,甚至需要观众的积极参与。一个音乐艺术作品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就是能够实际作用于客观世界,对社会产生效益。

音乐欣赏有三个阶段,即感官、情感和理性阶段。如果只追求旋律之美,节奏之生动,和声之甜美,这是首要的;体验音乐的喜怒哀乐,区分调性、节奏、句法的表达,音准、力度在音乐中的作用,和声的表现形式,各种乐器音色的差异,这是第二阶段;第三个阶段,也就是真正的欣赏,是进入情与理结合的阶段,也就是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欣赏者可以熟悉《承前启后》的音乐结构和名曲的风格、体裁特点,从而与作曲家的思想感情产生* * *音。只有达到这个阶段,才能真正进入这个波澜壮阔的音乐世界。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听了琵琶女的演奏,热泪盈眶。是音乐感受到了琵琶女的忧伤,想到了她被贬谪后的漂泊生活。伟大的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听到柴可夫斯基的行板时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因为他从这部根据俄国农民歌曲改编的作品中“触动了受难人民的灵魂”。

2.欣赏教学的主要任务。

提高音乐欣赏能力是欣赏教学的目标,也是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音乐的世界里,存在着真、善、美与假、恶、丑并存的复杂状态,存在着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良莠不齐、商业气息浓厚的社会现象。对于年龄小、音乐修养整体素质低的学生来说,在音乐欣赏方面存在两个偏差。一个是对中国优秀民族音乐缺乏了解,一个是部分学生音乐欣赏范围狭窄。这就给鉴赏教学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面向全体,培养素质,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欣赏教学要以真善美的音乐为重点,通过正面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从中获得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增强对那些假、恶、丑音乐的免疫力。这个把学生的直观感知和情感体验上升到理性欣赏的过程,其实就是从更高的层面提升音乐欣赏的过程。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不仅要给学生提供具体的优秀音乐作品,还要给他们提供必要的讲解和指导。在课外音乐活动中,要用优美的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追求真善美的精神。课后要和学生交知心朋友,了解他们对音乐的兴趣爱好,用科学客观的分析引导他们的欣赏倾向。要切实担负起弘扬民族音乐、培养素质、全面育人的责任。

3.音乐欣赏能力的形成

(1)聆听和欣赏各种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作品。

音乐欣赏能力的形成,首先是多听多欣赏音乐。听多了,慢慢自然就明白了。这是一个相对的过程。开始觉得好听的时候,就要经常听。当然,刚开始可能只是模糊的初步感觉。如果你继续听,你可以逐渐感受到音乐的变化和特点。最好是能够分辨出不同特点的旋律、节奏、音色,同时能够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感情和意境,那么你就可以说你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了音乐。

多听音乐,也要多听各种音乐,不断拓展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正如科普兰所说,投身音乐意味着拓展兴趣,仅仅喜欢传统类型的音乐是不够的。兴趣和敏感一样,在某种程度上是天生的,但两者都可以通过明智的实践来培养。也就是说,我们要听不同时期的各种音乐,新的和旧的,保守的和现代的。这意味着尽可能不带偏见地倾听。广泛听取各种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比较和辨析来提高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总之,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只有欣赏者自己去聆听和欣赏,才能逐渐获得欣赏音乐的能力,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捷径。

(B)了解音乐。

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量,学习一些音乐知识不仅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特别是要欣赏一些大型复杂的音乐作品,比如交响乐、协奏曲、歌剧等,尽可能多的学习音乐知识。音乐知识的范围很广,学生不可能全部掌握,这就要求他们有选择地学习和掌握一些音乐基础知识。这些知识一方面是关于乐理的,比如音阶与调式,主题与旋律,节奏与节拍,乐谱的阅读。学习这些乐理知识,并不需要每个学生都对音乐进行理性的、纯粹的技术分析,这是音乐理论家的任务;而是要求学生学习这些理论知识,以便更好地感受和欣赏音乐。另一方面是关于音乐背景的知识,包括音乐作品的历史时代、作品的风格流派、作曲家的人生经历、艺术道路、创作个性以及具体音乐作品的创作意图等。学习这些知识并不是为了对音乐作品进行概念性的分析,而是为了让学生不仅能够理解音乐作品的外在声音形式,而且能够通过这些音乐知识进一步理解音乐作品的丰富内涵,从而帮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音乐作品。

(3)提高文化素养,丰富人生阅历。

音乐欣赏能力是文化艺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艺术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音乐欣赏能力的高低。有些音乐作品作为综合艺术的一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比如电影、戏剧、舞蹈中的音乐部分。有些音乐作品是根据其他文艺题材重新创作的。这些音乐作品无论是从主题还是从作品的内涵来看,都与某些文艺作品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丰富的文化艺术修养更直接关系到对这类音乐作品的理解。可以说,对各类文艺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越深入、越细致,对相关音乐作品的欣赏和理解就会越好。当然,文化艺术素养在音乐欣赏中的作用并不仅限于与之直接相关的音乐作品的欣赏,而是与包括绝对音乐在内的所有音乐作品的欣赏都有很大的关系。此外,人的生活体验与音乐欣赏的关系更为直接和密切,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将非常有利于欣赏者对音乐作品的体验。英国音乐家柯克以自己为例说:“我自己对莫扎特主要作品的理解,在童年时期曾经是(1)甜美的音乐;(2)青春,优秀优雅,但不深刻的音乐;(3)成年后,优美高雅的音乐中洋溢着深刻而激动人心的情感。在这里,我毫不犹豫地说,在(1)和(2)这两种情况下,我们根本不是在理解莫扎特的音乐。”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听众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在音乐欣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体验自然简单,情感体验自然简单,但老师可以要求他们:丰富生活体验,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加深情感体验,这也是获得音乐欣赏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总之,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意识,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音乐欣赏能力,就要多听各种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作品;第二,要学习相关部门的音乐知识;三是提高文化素养,丰富人生阅历。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有赖于音乐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第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自觉地参与、体验和理解音乐。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音乐教学中自主、探究、交流的生动过程,实现学生体验美、丰富情感、促进想象的全面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