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文谈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第一部分——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学生的情况不够。
小学生因为年龄小,知识和理解能力不足,对音乐不熟悉。这种陌生感就是学生和音乐作品的心理距离。心理距离越大,他们越不感兴趣。难怪有些同学对被世人公认为美妙的音乐不屑一顾,“漠不关心”。
第二,教学模式单一
加上鸭子式的满堂灌,单一的“问答”和“听说”,老师是课堂的主人,课堂变成了老师的“中心化”。学生不敢越界,说话前只能举手,得到老师同意才能说话。上课一般看起来都很有秩序。学生在课堂上是“一潭死水”。
第三,教学方法单一。
有些老师专注于自己,教而不是学。我曾经听过一个老师的音乐课。一首歌要唱十遍几十遍。学生们听着听着,他却没有停下来。他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教唱歌。老师累坏了,学生们对这堂音乐课失去了兴趣。
第四,教师缺乏感性,忽视学生的感受。
从感性的概念来说,还是有感觉,有情怀。感觉是被动无情的接受,而感受是主动的情感投入。在学习音乐时,无论学生是否感兴趣,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都会打开录音机让学生听音乐,这样学生往往处于一种不情愿的被动阶段,即感受阶段。可见,老师主观上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和情感投入,让受教育者处于被动状态,停留在感官阶段。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不和谐,教师主观认识的偏差,实际操作中的盲目性,形成了学生与学习音乐之间的障碍,这是学生对音乐不感兴趣的根本原因。这就需要我们尽力找到“与他们所熟悉的东西不同,但与他们有一定联系的东西”的纽带——兴趣,巧妙地拉近学生与学习音乐的距离,将他们联系在一起,排除障碍,使学生获得良好的音乐感受,逐渐喜欢上音乐。
第二部分——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策略。
一,对音乐兴趣的理解和意义
1,兴趣和音乐兴趣的意思。兴趣是指个体对某事物或活动的积极情感态度。对音乐的兴趣是指个体对音乐或音乐的某一方面的积极肯定的反应,与个体对音乐的情感有关。总的来说,这种持久的兴趣有助于推动人们深入学习,努力学习,以便在事业上取得成功。没有这种品质,很容易改变他们的想法,让他们进步。因此,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音乐的巨大动力。
2.兴趣的意义。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有一种容易激发,但不持久稳定的心理倾向。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是建立音乐兴趣或者转移音乐兴趣的时期。因为音乐兴趣是小学生音乐审美活动的内在动力,所以教师在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中激活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是非常重要的。
3.了解学生,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铺平道路。
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学生的思想状况、知识水平、技能基础、感受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比如对于大一新生,老师可以通过交谈、观察、唱歌等方式了解学生对音乐的爱好、感受力、表现力以及个人特长。根据这些实际情况进行自己的教学,为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做铺垫。小学生容易接受生动、有感染力、有趣的东西。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前应充分准备一些直观教具,在教学中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热爱学习,享受学习。
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一)感受音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音乐是人们内心的呐喊”。让学生感受音乐,了解悲伤、快乐、喜悦、愤怒、尊重和爱的不同感受,从而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1.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音乐。
情绪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活动,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反映。在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探索对“情感”这个词的理解。同学之间互相热情。通过由易到难的提问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强调音乐与情感的联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通过图像进入人的意识。孩子小,经验有限。生活中的形象越明显、越具体,对他们思想的影响就越强。”运用情境教学,我尝试用“感知——理解——深化”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感知创造画面,引入场景,形成表象。
第二阶段:理解——深入现场,在演唱和理解感受时把握皮影歌的相似性,以画面和皮影引导教训,将歌曲与画面和皮影融为一体。
第三阶段:深化——再现场景,丰富想象,加深感受。
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教学,学生在听二胡独奏《赛马》时,很快就会产生一种愉快的感觉。学生听郑独奏《台风战》时表示“紧张”;学生在听二胡独奏《二泉映月》时,感到悲伤和难过。学生们从来没有想到音乐中会有这么多的情感因素,上课突然活跃起来。音乐课能不能让学生有情感体验,不需要猜测。只要老师能让学生关注音乐,学生就会立刻感受到一股情感流的不断激励,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知识,提高对音乐的理解。
我见过这样的例子。一位老师上了一堂以欣赏课为主要目的的音乐课。他先强调了欣赏课的重要性,然后全班都是练习听音乐,没有让学生知道音乐所描述的感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反应很被动。当听者问为什么要这样上课?老师回答:“大学里老师都是这么教我们的。”他还表达了一个非常美好的愿望:“让学生多听多欣赏歌曲,为学习音乐打好基础。”显然,这位老师把专业音乐培训中的“鉴赏课”转到普通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是不可行的。
如果学生连“情感”这个基本的词都不知道,怎么去欣赏,怎么去确立对音乐的热爱?
2.理解歌词,感受音乐。
很多音乐老师,尤其是农村的音乐老师,更喜欢直接听写歌曲,唱的差不多就行,不让学生知道歌词的意思就下课。问题是一个学生会,一个学生不行,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一落千丈。现在的小学音乐教材,强调的是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所以首先要挖掘歌曲的内涵,不能含糊过关。
3.理解歌词的具体步骤
第一,引起* * *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主要可以使学生获得内心的愉悦,加强老师或其他同学给予的外在积极肯定。因此,要以感情为依托,用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反思,引导学生对优秀的音乐作品产生兴趣。
第二,激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反应。通过学生自己阅读和品尝歌词,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我们必须尽力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
比如在讲授《我爱我的家乡》的时候,让学生从歌词中了解我们美丽的中华民族和自己的家乡,树立对祖国的热爱,让他们忍不住想把这首歌唱好。让同学们理解《故乡的浪漫》和泰国这个千佛之国的歌词。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和交流,感受到一个远方游子对家乡的挥之不去的思念,就像一幅素雅的山水画,激起学生和作者的* * *声。
通过自己的探索,我发现只要学生能参与到自己的感受中,这首曲子的教学效果就会特别好,所以在歌词理解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二)运用实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1,语文实践教学探索
在音乐教学中,很多老师采用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老师教一句,学生学一句,学生学歌很快。但这种教学方式的结果是,有的学生喜欢音乐课,有的学生不喜欢。有些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很快,而有些学生则比较难。长此以往,这种教学方式单一,信息和活动少,教学过程缺乏艺术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一定会造成能力较差的学生对音乐课的反感。
学习新课标后,我尝试着充分利用教、说、议、发现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在使用教学法时,我注意启发学生积极动脑,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做各种练习。使用谈话法时注意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问。在教学中运用讨论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发现的方法,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和讨论,自学实践和学习知识,调动了每个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比如在杨柳青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收集相关的江苏民歌,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发掘收集的素材。通过启发和引导,让学生感受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受江苏的变化和发展,让学生体会歌曲的魅力。
应重视语言实践教学:
一、向学生提出研究或要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质疑书本,启发和诱导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验证学生的提问和回答,让学生掌握一些科研方法。
第三,修改、补充、总结结论。
我们应该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围绕教师的“教”和学生单一的“学”,让学生和教师真正互动,体现“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师生可以营造一个研究问题的良好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集中注意力,思维活跃,精神饱满,培养他们不仅能独立讨论,还能培养* * *。
2.创新实践教学探索。
在新课程中,创造性无处不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一环。比如在《春晓》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读、写、画、动、议,让学生陶醉在自己的创造中,让他们觉得创造就在身边,在学习生活中并不“深奥”,也不“遥不可及”。
3.创建时的具体步骤。
首先,确立创意内容。创意的选择是创意实践教学顺利实施的关键。好的创作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信心,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所以要注意内容的新颖性、价值性、趣味性、实用性、挑战性、实用性、创造性。
第二,建立创作形式。音乐创作的形式要根据内容和实际情况,让学生自由选择个人创作、小组合作、集体探究。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思考和收集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第三,形成一个结果。
第四,表达沟通。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形成信息互动、情感互动、思想互动、方法互动,从而达到共享资源、共享欢乐的目的。
同时,我们的创造性教学应该是生活化的,这将大大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热爱。例如,为歌曲编写动作。如果歌曲容易用动作表达,就要启发学生把想象力和生活结合起来,写出自己的动作来表达歌曲。比如我在教《小蜻蜓》的时候,就尽量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启发学生去想象,创造出优美的舞蹈动作。在我的启发下,学生们创造了许多优美的舞蹈动作:在演唱《从西向东飞》时,许多学生用手臂模仿飞翔的姿势,或前后、或左右、或旋转;唱《不吃菜不吃菜》时,有的同学摇摇手,有的同学单手摇摇手,仿佛在告诉别人,小蜻蜓不吃菜不吃菜;学生对自己的动作有特殊的感情,所以认真练习。为这首歌改编歌词。在教学中,通过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创作新的歌词或将部分歌词改编为熟悉的歌曲,既能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又能提高学生演唱新歌的兴趣,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在教唱《画家》的时候,学生知道歌曲后,我会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根据画家的曲调创作歌词。经过小组讨论,有同学把歌曲的题目改成了《我是值日生》:我是值日生,我对自己的工作负责。我想打扫那个大教室。擦桌子擦窗户,抹布忙着飞。哦,我的手好酸。有同学创作了《我是好学生》《我是飞行员》《我是小警察》等。学生们唱起了自己改编的歌曲,他们的创造力立刻被激发出来。一个学生用自己的歌词唱完这首歌后,其他学生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歌词唱给老师和同学听。“生活化音乐课堂教学设计”是从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和评价课堂教学的基本尺度。
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创作教学,促使学生更加注重体验创作的过程,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真正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为目标,使学生成为全面的、高素质的现代人。
(三)运用节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过去的教学中,因为老师使用的教学方法比较简单,学生动的比较少。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音乐节奏能力较差。新的小学音乐教材具有结构短小、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形象生动的特点。鉴于这些特点,我尝试在课堂上插入节奏音乐教学。
1,做中学。比如在理解打击乐器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敲,自己听,让学生既成为探索者,又成为表演创造者,让他们在做中学到知识,体现师生互动。
2.乐中学。“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现代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有音乐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让学生热爱音乐。比如在教快乐拍手歌的时候,我让学生拍手打节奏,同时让他们试着通过跺脚、拍凳子来激发对音乐的兴趣。让书本知识呈现生动的生活,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标志。比如在歌曲《小母牛》的节奏教学中,我巧妙地让学生用生活中自己熟悉和喜爱的各种小动物的叫声来读出节奏,在快乐的小动物叫声中把生活体验音乐化,让学生在游戏般的生活情境中轻松完成整首歌的节奏教学,既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3.玩中学。每个健康的孩子都喜欢玩。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玩”音乐。比如,我通过多媒体在《背江南》教学中的介入,让学生仿佛置身江南,让他们在优美的画面中获得乐趣,让他们在演奏中学习知识,让他们在演奏中享受音乐。游戏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喜欢的活动之一。用游戏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唱新歌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获取知识,在歌曲中解决难点,充分体现了“教学生活”的理念。比如歌曲《咯咯笑》的教学,重点是解决十六分音符的节奏。我先带领学生玩母鸡捉虫子的游戏,然后母鸡吃饱了。我也和孩子们玩下蛋的游戏,问学生:“你知道母鸡下蛋很开心,怎么叫的?让学生模仿老师咯咯叫,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过程中掌握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主动做中学、边欣赏边演奏,充分体验了音乐作品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和动态美...他们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积极进行审美体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树立了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
(四)用丰富的演唱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如果一堂课统一授课,学生会觉得很枯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教师采用丰富多彩的演唱形式。通常可以采用合唱、合唱、独唱、男女对唱等形式,要注意以下两点:
1,培养学生情感歌唱
“艺术的本质不是技术,而是心灵。一旦心灵可以毫无障碍地自由表达,它就能创造出一种健全的音乐效果。”因此,在歌唱教学中处理好情感与技术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模型演唱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对学生歌曲情感等表现因素的分析,可以增强对歌曲情感的理解。运用多种手段表达歌曲,有助于学生恰当地表达音乐作品的感情。选择优秀的中外儿童和民歌,积累一定数量的演唱曲目。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同时注意发现和鼓励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以促进学生音乐水平的提高。
2.歌唱教学中歌唱基本功的训练。
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歌唱观念,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要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的演唱方法。
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嗓音保护。教师要在引导学生正确歌唱的同时,引导学生以其他方式参与音乐活动。
(五)让多媒体介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最直接的教学方法。其直观的表现使学生获得具体、生动、真实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1,演示。为学生提供音频对比材料,方便学生模仿和训练。教师应该用灵活的方法来引导学生。
2.对比。给学生提供音频对比材料,引导他们分析比较。比如学生欣赏抽象音乐《青年管弦乐队指南》时,如果只用挂图简单介绍乐器和情景联想欣赏,不仅学生学习兴趣不强,效果也不会太好。而使用多媒体教学不仅有生动的图像,还有完美的声音,因此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有浓厚的兴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3.声音和图像的结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将音乐与绘画有机结合,实现声画同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和体验音乐作品,引起联想,增强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使传统课堂教学不便解决的问题变得简单,使抽象的音乐知识变得生动,使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具有积极的意义,大大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主动地、不怕困难地学习音乐。新课程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社会和学生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和活动。通过我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探索和研究,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为他们的音乐课增添了活力和乐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知识,锻炼了多种能力,更重要的是树立了对音乐的兴趣和学习音乐的自信心。教学方法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我会继续探索和学习,让音乐课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