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善?
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和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教学理念存在一定的差异。曾经,在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称之为“症候”。如果这些症状得不到治疗,就会蔓延开来,对体育教学改革造成严重影响。在此基础上,本课分析了这些症状的临床表现和产生原因。体育教学改革正处于新旧教育理念的碰撞期,教师在理解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认识。在传统教学思想惯性的影响下,一些体育教学只是在原有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进,远远达不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有的体育教学做过头了,为了追求“改革”而改革。表面上有改革,实际上没有理解课程标准的真正含义。症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否定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思想和说法:学生是上帝,要强化“学生主体性”,淡化“教师主导性”。学生是上帝,老师是服务者、指导者、支持者。学生是超市顾客,老师是导购,教材是琳琅满目的商品。学生可以买他们想要的任何东西。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2.否定体育课的学科性质和教学价值。体育课没有运动技术教学过程,也没有锻炼过程。体育课没有合理的运动密度。体育课没有必要的锻炼。体育课没有体育知识。体育课没有安全教育和安全措施。体育课没有安全教育和安全措施。3.体育课脱离实际。体育课需要很多场地。体育课需要太多的器材和设备。应该在体育课之前进行。体育课复杂的场地设计与布置,我们需要使用复杂的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体育课的每一节课都需要探索。合作教学法体育课的教案过于复杂和花哨。4.不切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手段在教学内容中包括象棋、电竞、魔术等非体育内容,在教学手段中使用非运动服装(八路军服装、农民服装)和道具(南瓜、白菜、扫帚),也有无意义的装饰。5.误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没有提出淡化运动技术教学的主导作用课程标准没有否定或削弱教师。课程标准并不否认体育课要有运动负荷(适当的强度和密度)。课程标准不提倡开发脱离体育本质的课程资源。课程标准并不否认教师主导的结果性评价。举例:症状一:肤浅的“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然而,在教学中,一些教师误解并不恰当地倡导“探究性学习”,急于在教学中体现探究性学习的形式和效果,导致探究性学习流于表面和形式。它否定了体育教学的效率和形式统一性,既失去了体育教学的实质公平,也失去了体育教学的形式公平。临床表现:每节课都要用“探究式学习”,一节课大部分时间用于讨论和探究。一些很简单很简单的问题,也要分组“认真研究讨论”;但对于真正需要学生去探索的教学内容,象征性地给学生一两分钟时间讨论,得出结论。这样的讨论只是流于形式,忽略了技能的学习和体育课“体育锻炼”的特点。病因:没有理解探究性学习的内涵,追求外在的“探究形式”。对策:①正确理解“探究学习”的内涵,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讨论探究;②学习和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对课程性质和价值的解释,正确理解探究学习带给学生的是一种终身获取知识的学习方法,而不是唯一的方法;③与学生交流意见,倾听学生对“探究性学习”的感受,改进教学;④做一些实验,将所谓的“探究性学习”与普通教学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从结果中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加以改进。正确有效地运用探究学习、接受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前提是,体育教师要能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和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运用体育教学方法。好的问题应该是学生能够通过努力找到解决方法,也就是学生几跳就能得到,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贴近学生思维的实际,最好是学生在创设问题的情境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探索,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导致探索。没有问题的探究性学习是不可能的,牵强的探究性学习是没有意义的。什么样的问题能引发学生探究?一般来说,问题一定是困难的,有挑战性的。如果是现实问题,而不是凭空编造的问题,就要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想要的不是想要的,说的不是想要的”的进取状态。这类问题一般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容易引导他们探索。单纯追求外在形式的探究是不可取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需要“加强”和“提倡”的教学方法,但不是“主要”的教学方法,更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症状二:“放羊”过程中的自学,看似“自我实践”,是学生为了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运用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实践、自学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方法。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学生的“自我实践”,忽视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指导,形成了无序、放任、松懈的“放羊”现象。临床表现:学生爱怎么玩就怎么玩,有的学生很活跃,有的学生是看客,秩序混乱。老师变成了高级观众,他们不管理也不指导。不适当地夸大非主观教学方法的作用,如“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不适当地淡化主观的班级体育教学风格,使体育教学风格趋于松散和低效。病因:片面理解“自主实践”的含义,未能自始至终贯彻教学目标和任务,只满足部分学生的兴趣。对策:提前给学生制定详细具体的任务和目标。在教学中加强管理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学习目标。症状三:放松教学管理的“宽松氛围”体育教学要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积极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想学、乐学、乐学”。有的教学班只注重“松”,放松“管”。临床表现:管理松懈,教学不严谨,不敢问,不敢批评,听之任之。病因:宽松的教学环境和严格的课堂管理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对策:①根据教学任务精心设计教学,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2)加强教学管理,认真执行课堂常规;③教学设计要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症状四:一切服从学生的兴趣但又说“以学生为中心”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是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是体育教学应该追求的目标。有些老师把“以学生为中心”片面理解为体育课只是满足学生的兴趣,只要学生开心,什么都行。临床表现:学习缺乏技巧,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内容,随意“玩”。教师是被动的、从属的,失去了主导作用。病因:只从兴趣出发,没有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性的关系。从教学的角度来说,老师是学生学好的关键;从学习的角度来说,学生明白了学习的价值,提高了自主性,学得很好。学生是关键。对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认识到教师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越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精细、科学、实用的课堂教学设计上,体现在精炼、准确的教学语言上。只有深入了解教学对象的身心发展,深入研究教材与学生的内在联系,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体现在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积极参与锻炼等一系列学生的主体活动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课堂实践、思维、学习、掌握和发展中。症状五:以“淡化技能教学”克服“低水平重复”为了克服传统教学中的“低水平重复”,一些教师在技术教学中采取了擦边球的做法,试图强调“打破单纯传授运动技能的教学体系”。这种避重就轻、走过场的现象一旦蔓延开来,就失去了体育的现实意义,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因素也就失去了。临床表现:游戏占据了上课的大部分时间,技术的教学只是一个抓手;一节课总是让学生“讨论”“探究”,技能教学时间少得可怜;班级的运动负荷小,甚至没有运动负荷。病因:①未能正确认识技能教学中“载体”和“平台”的作用;②缺乏对教材的科学分类和深刻理解,将本应“精教”的教材与“粗教”或“经验”教材混为一谈。对策:对教材进行科学分类,根据教材的不同性质及其对学生发展的作用,合理安排教学时数和教学方法;对那些对学生发展意义重大、趣味性强、普及性强、技术难度大的教材,要增加教学比例和课时,分层次、有重点地加强运动技能教学。症状六:不切实际地使用“课件”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被广泛使用,有条件的学校体育教学中也使用“课件”进行互动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有些学校没有条件使用“课件”。为了追求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形式,老师一会儿让学生在教室里看课件,一会儿又让学生在操场上练习,反复折腾,弄得一节课支离破碎,时效性差。体育课的“课件”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掌握技能。如果他们牵强附会的用,会适得其反,不如不用。临床表现:1。一节课在操场和教室之间反复穿梭,严重浪费时间。2.本来可以通过老师直观的示范动作解决的问题,一定是学生要看世界顶尖运动员的动作视频。病因:1。教学设计不合理,教学方法应用缺乏针对性;2.不考虑本校教学条件,追求表面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对策:1。根据教学任务合理安排教学方法,根据学校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2.加强教师示范的准确性,把握示范的时机。症状七:放弃要求的“多元化评价方式”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一直是大家关心的问题。过去的“绝对评价”和“一刀切”的评价方式会给学生造成过大的压力,是不公平的,已经不适应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我们的评价方式也要从绝对评价转变为相对评价。从只注重结果评价到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从单一评价向多重评价转变。但也有老师放宽了要求或者说评价中没有要求,每个人都可以拿高分。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没有目标,没有压力和动力,不知道自己应该提高什么,导致体育课没有掌握技巧,没有提高他的身体素质,他不努力也能取得更好的成绩的错误方向。临床表现:1。考试标准太低,随便两招就能过;2.在多元评价中,老师没有指出学生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也不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病因:片面理解评价的意义,未能处理好评价与教学的关系。对策:1。要正确理解评价的目的和意义,要通过教学评价让学生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2.制定科学、具体、实用、可操作的评价标准;3.评价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出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希望,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出锻炼处方,让学生更加明确自己未来的努力方向,根据老师的建议,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老师要特别注意:1。结果评价是准确的评价,是评价的主体;过程性评价是比较模糊的评价,是即时性评价,是辅助性评价;2.教师是评价的第一主题,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其他评价都是辅助和参考。3.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是评价的主体。应该占整个评价的60-80%。有几个倾向需要防范,不能任其发展:1。健康知识和理论占用了过多的体育课时间,忽视了体育课的本质特征和独特作用。2.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被严重削弱。3.体育教师的教研能力和教研能力有待提高。4.体育课堂教学变得比以前宽松了,主要体现在课堂常规宽松,班级结构宽松,运动负荷要求宽松,考核评价宽松。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有些倾向值得我们教师注意,在体育教学改革中要把握健康发展方向,避免误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