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怎么才能寓教于乐,互相学习?
是孩子开阔了眼界,磨砺了心智。
一个难忘的实践经验的成长机会,
让学生在旅行中全面锻炼自己的能力。
不断攀登自我挑战的新高度!
游学重在把社会资源作为第二课堂。
让学生多层次、多维度地接触社会,
拓展自己的学习和成长空间。
海外游学的开展比国内早很多年。美国、韩国、日本、英国...每个国家都在组织学生参加游学,每个国家的游学形式都不一样。那么他们是如何进行游学的呢?
不列颠,英国
英国,可以说是最早有游学的。早在17世纪,英国王室就有教师带领王子环游世界的先例;到了18世纪,这种游学已经蔓延到英国上流社会;到了19世纪,英国的青年学生,尤其是贵族子弟,如果没有过留学经历,就会被人看不起。
一直有提倡研学旅游的氛围。theGrandTour,号称“大陆游学”,其实就是研学旅游。
如今,英国很多家长选择在暑假带着孩子去旅行,一些没有家庭旅行计划的学生也会参加学校组织的旅行,在旅行中学习知识。由于欧盟国家之间的交流不需要签证,英国学生出国留学比非欧盟国家的学生更方便。
韩国
韩国教育部门将毕业旅行作为学生必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学生只有参加并修满相应学分才能毕业。研学旅游的范围不仅限于中国。比如2014,韩国大学生选择了高句丽的开国王城,辽宁省的五女山城,吉林省的集安市、敦化市、东京市等高句丽时代的遗址。
日本
游学在日本被称为“游学”,是日本学生最具特色的活动。日本的研学旅行起源很早,从1946开始,不仅涉及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游览国家公园、参观历史遗迹等学科,还涉及职业选择、自然体验、参观先进企业甚至体验商人活动,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在实施中,学校会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的教育,时间一般会持续几天。其中,小学生主要是就近游览景点或集体泡温泉;初中生不仅去景点,还把教科书上出现的国会议事堂和东京铁塔列为旅游景点。高中生倾向于将游览地定位为自然体验或了解过去战争的悲惨历史,经常去冲绳、广岛、长崎等地进行游学。此外,很多学校,尤其是私立学校,也会组织学生出国留学,并将此作为特色写入招生简章。
美利坚合众国
美国和中国的教育观念一直存在差异,受中西文化形成的影响。
在美国,父母很少有“期待孩子成功”的功利想法,孩子参加假期活动主要看兴趣爱好。所以和夏令营、冬令营一样,游学提供了多种选择,满足或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在假期很受学生欢迎。
美国霍奇基斯高中甚至组织10-12年级的学生去南极洲进行为期三周的探险,让孩子们在考察南极半岛及周边岛屿、观察鲸鱼和磷虾群、拍摄帝企鹅、海豹和冰山的同时,学习生态学和当地历史。此外,很多美国高中生会在假期参加国内名校游,了解院校特色,为自己未来的留学选择做准备。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研究之旅始于上世纪80年代。堪培拉大学的Brent W. Ritchie教授和布莱顿大学的Duane Coughlan教授花了两年时间研究了807所澳大利亚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的初衷和面临的困难。
他们发现澳洲研学旅行的主要出发点是学生的教育和校外实践,所以他们会首先选择一个有足够系统和差异化课程的基地。制约研究活动的最大因素是配套资金和交通费用,所以大部分学校会选择收费适中的郊区基地。
旅游作为一种手段和载体,最终目的是为了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在旅游动机的网络调查中,受访家长的主要动机是暑假“让孩子出去增长见识”。
虽然2012年末提出了“游学”的概念,2013年在部分城市试点,2014年全面实施,但是,从近五年来游学的实施情况来看,效果并不那么理想。
原因是市场上类似的研学旅行种类繁多,没有统一的标准。在一些机构逐利的冲动下,调研之旅只是表面形式,并没有解决调研的本质问题。
很多机构或者旅行社甚至直接把“学”和“游”的功能错位了。“旅行”的一些产品,明显比“学习”多。一些教育机构打着“旅游”的幌子,组织学生体验不同城市或国家的名校,费用昂贵,难以收费。这些问题不解决,游学的真正目的就可能异化,只会让游学流于表面,难以达到社会学教育的效果。
另一个原因是,目前很多学校、企事业单位、旅行社并没有真正了解研学旅行,也没有从事研学指导的专业人士。甚至有人认为导游就是研究导师。
在这里,我要严肃地声明,导游和研究导师是有本质区别的。研究导师不一定要有导游证,但一定要了解研究活动的方方面面。
为了防止游学被异化,需要理顺监管机制,正确认识游学,重视游学指导老师的职责!
为什么要开展科研导师培训?
一、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等11部委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满足全国65438+4200万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必修课需求,中国教育国际交流中心(以下简称“中教国际”)按照“教育性、实用性、安全性、公益性”的原则,培养研学导师,满足市场需求。
第二,让专业规范的“研究导师”带领学生陶冶情操,增长见识,体验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提高学习兴趣,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国教育国际的培训有什么优势?
第一,我们不是一个简单的培训机构,不仅仅是一个国研导师提升自己的培训班,更是一个交流、合作、享受的资源平台。
二是有从事心理教育、研究指导、学生创新实践、户外安全、风险控制的专业老师。
第三,颁发具有国家机构认证的适任培训证书。
双证
1.国家专业人才储备委员会“研学旅行导师”岗位适任证书
2.中国教育国际交流中心国家级“研究导师”培训证书。
七月班培训时间2018
7月21-22日
每个月开学,一个月一次。
培训场所
北京(具体地点另行通知)
培训详情
培训内容
研学旅行政策解读及发展判断
游学教育与评估
在研学旅行中引入创新思维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研学旅行的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
培训对象
在教育机构、旅行社、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公益组织、管理咨询公司、旅游文化公司、户外活动俱乐部等单位从事研学旅行的一线员工和管理人员。
培训收获
1,系统学习和研究旅游专业理论;
2.了解国家旅游要求和研究标准;
3.掌握研学旅行的服务标准;
4.学习体验式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5.具备组织和实践研学旅行的技能;
6.体验游学的各个项目;
7.独立策划有创意的研学旅行计划;
8.妥善处理研学旅行的风险和安全;
9.有效配置研学旅行的活动资源;
10,国家机构认证的两个培训证书。
培训费用
市场价:3180元/人
特价
7月9日前报名或三人以上同时报名:2780元/人。
成本包括
培训费、证书费、信息费等。;
食宿交通自理。
2免费再培训机会(如果再培训需要证书,需要交证书费)。
联系号码
办公室:010-58782966
陈老师:18513085576
刘老师:15313023698
学生反馈
回顾过去
组织:中国教育国际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中心(以下简称“中教国际”)隶属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教育部)。是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主要从事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独立法人机构。是首批获得教育部、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资质证书(资质证书No。:ZZZZ 20003),可提供跨省市教育服务和留学服务。
依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全国网络和30多年积累的国际教育交流经验、关系和渠道,中国教育国际全国研究部致力于为研学旅行提供研究信息、研究资源、研究政策、研究课程、师资培训、研究路线、研究基地建设、媒体推广等全方位的信息和服务解决方案。,从而打造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研究品牌。
专业的团队,高品质和诚信:
中国教育国际研究部拥有数年教育培训、教育活动经验和十余年户外旅游经验。工作人员全部从事教育行业和旅游行业5-10年以上,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
官方机构,教师保护:
作为教育部直属院校,我们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保证了项目课程专业在行业内的顶尖水平。
成功的案例,不胜枚举:
成功举办16期“研学导师”培训班,每年组织30余次亲子户外体验活动和学校研学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