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黑山县北关实验学校的发展历程

学校原名黑山北关完全小学,建于6月1948 165438+10月。

1958年9月,北关小学开始进行“集中识字”的教改实验,一年级一个班被确定为实验班。县文教局派出视觉引导员进行指导,开始通过看图、用带词的歌曲进行初步实验,再通过同音字分类进行集中识字,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960年4月,中共辽宁省委在黑山召开教学改革现场会,推广北关学校教学改革经验。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张磐石、教育部副部长董春才出席会议并指导工作。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部分学校开展了由北关学校首创的“集中识字”教改实验,“集中识字”教改经验在全国推广。会后,《辽宁日报》发表了省委书记李皇撰写的《黑山北关小学创造成功经验》和《积极开展教改运动》两篇文章。中国共产党宣传部部长卢在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作了题为“教育必须改革”的发言,他在发言中谈到了黑山北关小学的实验情况,并充分肯定了“集中识字”教学改革的经验。同年,贾桂芝先生代表北关小学参加全国文教系统协会。会后,学校被评为全国先进教育单位。同年4月10,学校被确定为辽宁省重点实验学校,更名为“辽宁省黑山县北关实验学校”,由副省长车题写校名。

1961年,辽宁省政府决定黑山北关实验学校为省、市、县三级直属省属重点学校。

1965 7月,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鲁指出:教学改革是关系亿万儿童的大问题。如果我们想把它继续下去,我们不应该害怕失败或被骂,它有很大的前景。

1966年4月,东北局书记宋任穷访问黑山。听完汇报,他指出:你的经验很好,继续保持。

黑山教改现场会后,采用“基础单词带单词”的集中识字方式。到1966,这个经验得到了丰富和完善,编写了比较完整的教材。因为“专心识字,大量阅读,及早写作”,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文革”期间,教改实验被迫中断。粉碎“四人帮”后,学校不仅迅速恢复了“集中扫盲”实验项目,还在其他学科进行了一批实验。主要是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学生识字能力和智力发展的培养,打好识字基础,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自主识字能力和自学能力。

1978、1980年,辽宁省和中央教育学院在北关学校召开“集中扫盲”会议。1978人民出版社出版《集中扫盲二十年》一书。

65438-0980,学校对集中识字二年级学生的读写基础进行分析研究,探索语文学科科学训练体系。经过三年的探索和实践,找到了一条“泛读、序训、单元分组、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新路。同年,辽宁省再次批准学校为省级重点实验学校。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同时,学校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合作,启动了“现代小学数学”教改实验。

1983期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国际语言大会上,中国代表宣读了一篇关于“集中识字”教学的论文,引起了日本、德国、美国等国专家的关注。

1983后,学校开始从单一学科、单一教学改革实验向多学科、多项目改革、整体改革过渡,学校改革进入新阶段。

1987在40周年之际,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卢写来贺电:“庆祝黑山加速扫盲法的成功。对小学教育是有启发的。谢谢大家的努力。”

1990期间,辽宁省政府在黑山召开“纪念集中识字30周年大会”,总结推广“集中识字、广泛阅读、分步练习”的语文教学改革经验。同年5438年6月+10月,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小学语文新体系》一书,鲁同志为该书作序并题写书名。鲁在序言中说:“我84岁了。能亲眼见到,有点出乎意料。所以,有说不出的喜悦。在此向黑山北关小学的同志们表示感谢。谢谢,谢谢,也祝你有更好的成绩。”并亲笔书写了校名“辽宁黑山北关实验学校”。同年9月,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视察学校并题词:“创一流业绩。”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02年以来,新一届领导班子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明确确立了“树立名校风范,打造名校品牌,再铸辉煌”的发展理念和“营造一流环境,实施一流管理,培养一流人才”的发展目标,大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办学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新的管理制度。

学校管理实现了规范化和科学化,学校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多次被省、市、县各级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授予文明学校、先进学校、模范学校等荣誉。在2006-2007年度和2008-2009年度的文明创建工作中,学校仍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学校”,全县唯一一所学校获此殊荣。

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形成了一支思想水平高、专业造诣深、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专家型”、“学者型”教师队伍,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德育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和突出的特点。以“倾注人文关怀,关注生命成长”为理念,创新机制,激活载体,构建学校德育新格局。2005年,在锦州市学校德育经验交流会上,学校“创新机制,激活载体,整体构建学校德育新格局”的德育经验向全市推广。

教学以提高育人质量和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课堂为中心,以加强教学管理为手段,以校本培训和教学研究为载体,夯实学校之本,夯实发展之基。培养学生突出五个重点,即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抓课堂,重在教学生学;抓学风培养,重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注重思想教育,注重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做合格人才;注重质量,重点培养优生群体。要求教师树立“四种观念”和“五种能力”。“四个观念”是研究型学校的质量立校改革观;面向全体,全面育人的教学理念;充分关心学生的成长进步,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的质量观;通过努力,每个人都能成为有用的人。“五能”即具有高尚品行的影响,率先垂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能力;文理融合的教研能力;操作现代教学媒体的动手能力;改革的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创新学习方法,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堂由知识型向发展型转变,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特别是注重训练和锻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写好字,善于表达,写出好文章,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改实验和教育科研工作一直是我县乃至全区的排头兵。学校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用新课程理念指导传统的“集中识字”教学,“集中识字”教改实验进入新阶段。2002年4月,中央教育学院张天若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汉语专家赵明德教授陪同法国友人安雄博士访问学校,对学校“集中识字、广泛阅读、分步练习”的小学语文新教学体系的教学改革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2005年4月,该校青年教师王赢代表学校参加了在山东淄博召开的“全国小学语文教学实验研究成果交流会暨张天若小学语文教学思想研讨会”。她的集中扫盲班受到了与会专家和教育工作者的好评。2008年秋,新编小学语文校本教材进入小学一、二年级。

“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承担了10项国家和省重点实验项目,其中包括30所著名大学参与的“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研究”。学校被中央教育部列为重点学科基地学校,多次获得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006年,该校校长赵文青同志应中央教育学院邀请,赴北京参加“第二届国际扫盲教育研讨会”。

2007年,校长赵文青同志应邀出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优秀班主任和优秀校长颁奖大会”和在江苏南京举行的“全国省际集中扫盲研讨会”,再次将学校的教学改革经验推广到全国。

办学条件实现了历史性跨越。2002年至2007年,学校筹资400万元,在校园内修建沥青路面630米,铺设彩砖路面180米,更换中学楼梯踏步,改造中小学机房,更换学生桌椅2000套、电脑凳140套,完成教学楼、实验楼及校园内外墙体的装饰美化,更换中小学所有窗户。完成中学楼上下水道工程,新建学生厕所2座,改造校园供暖,改建校门和门卫室,修建花坛和草坪2000平方米,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优化了校园环境,学校面貌焕然一新。2008-2009年,县政府投资15万元对学校进行了彻底的改扩建。整个工程包括主体工程——主教学楼7351平米,附属工程——学前平房教室364平米,学生食堂850平米,变电室80平米,消防水池18。围墙400米,彩砖操场及永路10000平方米,水冲式厕所360平方米,大理石机刨石阶和平台1700平方米,连接中学部操场外两座立交桥。配套设施——学生用升降桌椅1800套,教师用办公桌椅170套,高标准化学实验室、语音室、科学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舞蹈室等专用教室和功能室。办学条件达到全市乃至辽西同类学校一流水平,是学校建设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2004年,因为铁路学校划归地方管理,接收了原津铁分校大虎山铁路中学、小学的30名教师。2008年,因我县教育资源整合,黑山第二初级中学整体并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