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现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民主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
在探究学习课堂上,如果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就不可能触及他们的思维因素,思维和感受自然无从谈起,真正的学习也就不可能存在。所以,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让学生敢于提问。但是很多初中的学生普遍都有这种心理:害怕自己的问题简单幼稚,会引来嘲笑,或者害怕自己的问题引起老师的不悦,所以大多沉默。经过长时间的沉默,学生的思维自然变得不活跃,脑子里的“问题”越来越少,最后全军覆没。此外,在课堂上,老师和教材的权威地位,如泰山压顶,往往会让学生止步于山顶,不敢越雷池一步。而教师更多的是把精力放在教学上,以中考为终极目标,完全忽略了学生对课文学习的感受,导致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学习。这一系列的动作,让大部分同学都不敢在课堂上提问。我上中学很多年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很多学生不敢在课堂上提问,也不敢回答。一旦老师问起自己,即使勉强站起来,也大多低头不说话。城里的学生只有开朗敢问的,很少有大胆主动的。简单调查一下这种现象,学生普遍怕老师,也有人怕学生。因此,要为学生营造一个真正轻松和谐的民主课堂,真正做到师生平等、生活平等。
课堂上的师生平等,应该是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探索和交流,而不是以权威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应该尊重所有学生的个性、思想、情感、个性,甚至是他们在课堂上的微小创造力。在课堂上,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么肤浅、多么幼稚,甚至与万里无关,我们都不应该简单地否定,而应该给予热情的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引导他们重新认识、发现和创造。在这种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逐渐解放自己,在思维的空间里自由驰骋,逐渐敢于思考,勤于思考,勇于提问,善于提问。
第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多提问创造宽松的环境。
学生有问题,也要提出来,得到解答。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并不是没有问题,而是不愿意提问,导致问题的死胎。久而久之,学生对这个问题变得麻木,不仅不去试图找出它是什么,也懒得去想为什么。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提问呢?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受到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的表现和发展。据专家分析,学生不愿意提问,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表达受到各种限制,他们也可能受到老师的指责甚至讽刺和批评,所以越来越多的学生不会提问,因为害怕给自己带来麻烦。因此,要想让学生敢于提问、爱提问,就必须清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营造学生提问的氛围。
首先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习者。老师不是什么都懂,传授的知识也不是都是对的。所以,老师要鼓励学生质疑自己,质疑材料,鼓励学生自己提问,自己讨论。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主动看,认真听,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积极鼓励学生质疑,允许错误,允许改正,允许保留并及时采纳和充分肯定学生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意见”。
其次,我们应该创造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是营造宽松安全的环境和氛围,发扬教学民主,消除学生的紧张感、抑郁感和焦虑感。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传授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是陶冶情操的潜在力量。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学生才能展示个性,培养探索未知的信念、意志和品质,释放巨大的潜能。
三,立足创新,挖掘课文,让学生提问
每个学生都是以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为背景来建构自己对新事物的理解,所以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会对同一篇课文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时,教师要以创新为导向,挖掘文本,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果有些学生提出简单的问题,应该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如果有些学生的问题真的闪烁着创新思维的火花,值得探讨,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并以此为契机,点燃全体学生的创新之火。
(一)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自身首先要有问题意识。现实中,很多老师本身缺乏强烈的问题意识,不能或不善于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他们成为教材的化身和教参的代言人。老师没有提问的习惯和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一种奢望。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必须身先士卒,不断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纠正学生问题意识的误区。在一些老师的观念里,课堂上多提问,多问“为什么”,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启发教学。结果就是课堂提问的泛化,充斥着对错题和填空题。很多问题根本不需要思考,有的甚至可以“从书上看”自己回答。看起来课堂上热闹非凡,但学生思考的效率却极低。本质上这还是填鸭式的,没有意义。只有科学地设置问题情景,及时、恰当、适度地处理问题材料,使学生进入适宜的教学状态,才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能只靠老师问学生,还要培养学生独立提问的能力和态度。
(二)教师应掌握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
1,可疑——让学生有问题
要让学生有问题,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增强学生的怀疑精神。笛卡尔曾经说过:“要追求真理,我们必须对生活中的一切都怀疑一次。”增强学生怀疑的措施主要包括:
方法值得怀疑。同样的事实,有的人可以提问,有的人不能。显然,提问是有方法的。关于如何毫无疑问地创造问题,台湾省著名教育家陈龙安教授收集了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提出了创造性思维提问技巧的“十字公式”,即“假例可分为六类”。“假”的问题——“如果”要求学生思考一个假设的情境,可以用人、地、事、物、时代(过去、现在、未来)的假设来提问。“列”——即“枚举”的问题,即满足某种条件或特征的事物或材料越多越好。“比较”——关于“比较”的问题,即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数据特征或事物的异同。“替代”——即“替代”的问题,即用其他的词、事物、意义或概念来代替原来的数据。“除”——“除”的问题,即针对原始数据或答案,鼓励学生突破刻板印象,寻找不同的思路。“可能性”问题——“可能性”要求学生通过联想来推测事物可能的发展,或者进行回顾性和前瞻性的理解。“想”的问题——“想象”就是鼓励学生在未来的事情中充分发挥想象力。“组”的问题——“组合”是给学生提供一些材料(文字、事物、图形等。)并要求学生整理,组合成其他有意义的材料。“六”——“六W”问句,即使用英语Who(谁)、What(什么)、Why(为什么)、When(何时)、Where(何处)、How(如何)作为问句。“类”的问题——“类比”是直接比较两个事物、观念或人物产生新的观念。
讨论是可疑的。讨论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相互竞争、相互诱导、相互激活的过程。学生的创新思想和想象力一旦在讨论中被触发,就能在generate中激发创新思维,甚至形成汹涌澎湃的创新思维浪潮,激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思考问题,产生一个又一个问题。比如头脑风暴就是讨论疑惑的重要方式。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高度活跃的引导思维方式,它打破了常规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大量创造性的想法。其特点是让参与者脑洞大开,让各种想法相互碰撞,在头脑中激起创作风暴。在研究性学习中,头脑风暴是有效的。
相对可疑。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一切都取决于时间、地点和条件。当条件改变时,真理的存在就成了问题。可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对普适性理论有一个相对的认识,从特定的角度提出质疑,从而引发问题。
2、质疑——让学生爱提问。
学生有问题,也要提出来,得到解答。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并不是没有问题,而是不愿意提问,导致问题的死胎。久而久之,学生对这个问题变得麻木,不仅不去试图找出它是什么,也懒得去想为什么。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提问呢?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受到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的表现和发展。据专家分析,学生不愿意提问,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表达受到各种限制,他们也可能受到老师的指责甚至讽刺和批评,所以越来越多的学生不会提问,因为害怕给自己带来麻烦。因此,要想让学生敢于提问、爱提问,就必须清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营造学生提问的氛围。
首先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习者。老师不是什么都懂,传授的知识也不是都是对的。所以,老师要鼓励学生质疑自己,质疑材料,鼓励学生自己提问,自己讨论。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主动看,认真听,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积极鼓励学生质疑,允许错误,允许改正,允许保留并及时采纳和充分肯定学生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意见”。
其次,我们应该创造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是营造宽松安全的环境和氛围,发扬教学民主,消除学生的紧张感、抑郁感和焦虑感。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传授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是陶冶情操的潜在力量。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学生才能展示个性,培养探索未知的信念、意志和品质,释放巨大的潜能。
3、讲解——让学生善于提问。
不会或不善于提问的学生,虽然因为知识、经验、语言等障碍,思维活跃,没有思路,肤浅,缺乏深度,或者局限于思维发展水平。教师要在巩固学生已有问题意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提问水平。
教师还应该教给学生一些提问技巧,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首先,老师要让学生知道题型。根据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的问题。低级题包括知识题、理解题和应用题。高阶题包括分析题、综合题和评价题。低级提问有利于知识的巩固,高级提问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其次,教师要及时诱导教学,教会学生如何提问。可以在文字、方法、矛盾中教会学生提问的方法。比如在思维类型上,有求同、求异、横向思维、纵向思维等等。在逻辑方法方面,有比较法、统计法和最优化方法。这些都是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
第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间万物,推动了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霍金的爆炸理论,都源于他们合理的想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开拓时空,保证学生的思维时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创新和异想天开。“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其中包含着合理的因素。
问题让学生思考,思考给学生带来快乐。德谟克里特斯说:“我宁愿找一个因果解释,也不愿得到一个波斯王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进取的人生态度,是教会学生创造美好未来的技能。如果学生能够积极地、科学地、创新地提出问题,说明学生已经在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世界,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世界,他已经成为了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