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杀行为导致了哪些心理问题?

孩子的自杀行为导致了哪些心理问题?

儿童的自杀行为包括自伤、自虐和自杀。

根据精神分析理论,在这些行为的背后,反映了儿童自我否定、自我攻击、自我价值感极低、消极、不配的心理认知偏差。

孩子还小,心理素质不强。他们对自己无能为力。他们认为自己不够好,不够优秀,不能很好的展现自己。他们感受不到快乐、价值和意义。他们认为自己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通过自伤、自虐、自残等一些极端的方式,才能让他们找到一些平衡,让他们的心理更舒服。

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儿童的这些消极自伤、自残、自杀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的,不是天生的,也不是遗传的,而是在父母、老师或其他监护人长期的否定、压制、控制、内疚教育下逐渐形成的。

那么,面对孩子的这些行为,根据人本主义理论,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要让孩子感受到被肯定,有价值,有意义,值得拥有,让他们感受到生活和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儿童的父母、教育工作者和其他监护人应该能够满足以下三个要求:

1,停止对孩子的否定和压制,停止一切让孩子感到愧疚、没有价值、没有意义的行为。

2、无条件的接纳孩子,尊重孩子,允许孩子,让孩子不再受到外界的攻击和控制,慢慢的独立学习和生活。

3、无条件爱孩子,鼓励孩子,支持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一个强大的支持系统,让孩子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人生是有意义的。

如何与这样的孩子相处,需要耐心,安静的等待,慢慢的陪伴,更重要的是需要父母学会良好的育儿教育。通过学习改掉一些不良的育儿方式,言语行为会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让孩子生活在阳光下,真正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