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羽衣》作者简介
张晓风,笔名小枫、桑科、克娥等。,是台湾省第三代著名散文家,现年73岁(2014)。
1941出生于浙江金华,江苏铜山。8岁时,她随母亲去了中国台湾省。她就读于易贝女子学校和屏东女子学校,最后毕业于东吴大学。她在苏州大学和香港浸会学院任教。36岁时被台湾省评论界评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作家”之一。阳明大学建校后来到这所学校任教,并在这所学校的通识教育中心担任教授,直到2006年退休。
张晓风写过许多不同的体裁,如散文、新诗、小说、戏剧和散文,其中散文是最著名的。她的成名作《地毯的尽头》表达了婚前的喜悦,感情细腻感人,但成就不止于此。她的后期作品在内容和技巧上不断发展和突破,从描写生活琐事到表达家国情怀和社会世界,融入哲学,不断探索。主要作品有《白手帕》、《红手帕》、《春日怀乡》、《地毯的尽头》、《乡愁》等。
张晓风是中山文学奖、全国文学奖、吴三联文学奖、中国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得主,曾获十大杰出女青年。许多作品被选入中国大陆和台湾省的中学课本。
张晓风笃信宗教,热爱创作。小说、散文、戏剧有三四十种,一版再版,翻译成各种语言。60年代中期散文成名,作品被列入65438-0977台湾省十大散文作家作品选。
编辑说“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想家的,现代的,极其人性化。”
余光中曾称他的文章“刚柔并济”,被列为“第三代著名散文家”。
有人称之为“笔如骄阳之热,霜雪无邪,文如寒梅之香,言如敲冰。”
《张晓风文选》中的文章《行道树》曾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语文第七课。张晓风的散文艺术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连续的段落。
第一段以她发表于1966的第一本散文集《地毯的尽头》为标志。她用一个聪明天真的女孩的眼睛看世界,世界是一条清澈一尘不染的潺潺小溪。
第二段,如溪水奔涌于风暴激荡、爱恨交织、浊浪掏空的湖泊,根据散文集《乡愁石》改编
(1977),走下红毯后(1979)和你还没爱过(1981)是标志,可以看作是第一段到第二段的过渡和完成。第二段时间比较长,重生缘(1982)也可以看作是这一段的延伸,到我在这里(1984),从你美丽的分水岭(1988)和翡翠思维(1990)。这里先做个假设。如果说张晓风的散文创作止步于第二段,虽然她仍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杰出的女作家之一,是从普通女作家狭隘局促的世界中突围而出的,但她毕竟不是一个有着巨大原创光辉的散文大师。
1981年,她的第四部散文集《你没有爱过》出版时,余光中先生为该书作序,称她为手腕上有风暴的“滴水之笔”。
张晓风散文艺术的独创性在于第二段,尤其是《既然来了》的第三段。只有这第三段宣告了一个散文大师的诞生和完成,他的目的是生命和创造力的生成,以及对存在本体论的诗意阐释。
对生命和存在本体的诗意阐释,是这位女作家对中国现代散文史的最大贡献。她走上了这种诗意的方式来解释生命和存在的本体,从不完全有意识到完全有意识,永无止境。涉及小说、散文、戏剧等。
小说
虽然张晓风的小说不多,但他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出版的小说有《哭墙》、《晓风小说》等多部,其中《白手帕》、《红手帕》、《梅朱兰居》、《潘杜娜》等较受欢迎。
其中,《潘杜娜》发表于《中国时报》1968,是台湾省科幻界认可的第一部中文科幻小说。虽然是开山之作,但在科幻小说本身的特点上并没有深入挖掘,但文笔优美,悲凉动人,是当代台湾省文学中不可多得的小说。
文章
上山,酝酿的理由,地毯的尽头,魔幻的季节,树木,我喜欢,一桶金,我有,乡愁石,第一场雪,第一朵盛开的诗,后劫,癫痫等。《许仕林的独白》、《偶遇》、《质疑石》、《送别斗》、《西湖十景》、《偶遇》、《我给你一个孩子》、《正月之夜》、《女人的爱情观》、《一句善良的话》、《春天的两条规》、《林中的误区》在哪个单位?,我知道你是谁,我有一个梦想,我想走进那个笑话,怎么会这么容易解释你我之间的感情,你是怎样的一个人,你就像我的少年陈一,东有竹西有墙,六座桥,常玉,还有他。
正文:我恨自己不能这样抱怨,都是竹子惹的祸,把虾当龙虾,把花当玫瑰,美国总统的空缺,别名别名,说看看女人,笨女人无米之炊,一个98秒的谎言,咱们小人多聊聊,约
戏剧
《画爱》、《第五堵墙》、《武陵人》、《何士碧》、《第三害》、《自炊》、《晓风剧》等。
1969年话剧《画》获“李圣之夫人编剧奖”一等奖,1971年《第五堵墙》获新闻局金鼎编剧奖。
文选
九十年散文选,三弦,大地之歌,小说教室,张晓风中国现代文学系列,
中国现代文学系列(二):台湾省1989-2003年散文卷,心部,文学精要,何?她吗?翔宇,重生,地毯的尽头,如果你有一首歌,安全,爱人,有情世界,血笛,你的侧影很美,你还没有爱过,我在这里,我知道你是谁。桑科有话说,奶奶的聚宝盆,动物园里的祈祷室,问题小说,张晓风文选,来自你美丽的分水岭,第一首诗,第五堵墙,这咖啡的温度刚刚好,做饭通婚,画爱情给你盈盈。
张晓风的经典爱情观:
爱一个人,就是在冰箱里给他留一个苹果,等他回来。
爱一个人就是在寒冷的夜晚不停地往他的杯子里倒热水。
爱一个人,就是喜欢把桌子上的剩饭剩菜都收在一起,听他在水槽里洗碗的音乐——然后事后再偷偷把他没洗干净的地方洗一遍。
如果你爱一个人,你有权说:“不要穿那件衣服,它看起来很糟糕。”穿这件吧,这是我新买给你的。"
爱一个人,就是认真的催他去上班,却忍不住躲在他身后,想捣几个小鸡蛋。
爱一个人是当你拨电话的时候突然不知道该说什么,才知道你只想听那个熟悉的声音。你真正想拨的,只是心里的一根弦。
爱一个人就是把他的信藏在皮包里,一天拿出来读几遍,哭几遍,幻想几遍。
爱一个人,就是在他回来晚的时候想到一千种不好的可能,在想象中经历各种灾难,在他回来的时候发誓要惩罚他,但是一旦见面就忘记一切。
爱一个人就是当众骂人:“呸!谁在咳嗽!”但你却很着急地说:“唉,唉,他就是记性不好。我应该买一瓶川贝琵琶膏放在他背包里的!”"
爱一个人,就是把一段美好的感情,像冬天藏坚果的松鼠一样,放在最隐秘最安全的树洞里一刻钟,然后在下一刻钟告诉全世界这个骄傲的消息。
爱一个人,就是看他只是个孩子——好孩子还是坏孩子——超越了他的头衔、地位、学历、经历、善行、恶行,所以去伤害他。
所以,爱一个人就是喜欢听他小时候的故事,他活了多少次,他有多调皮,多讨厌,他有多擅长玩弹珠或者玩“水漂漂移”,而爱一个人就是为他记住很多往事。
爱一个人,就会忍不住希望自己更美,希望自己被人记住,希望自己的容貌和身体在鼎盛时期被对方看到,希望自己永远不会忘记对方。即使在花开树衰的冬天,也有一个和历史书的小学生一样沉重的人见证你的辉煌。
爱一个人总会不厌其烦地问或回答一些傻傻的问题,比如:“如果我老了,你还爱我吗?”“爱。”“我的牙齿都掉了?”“我吻你的牙龈!”
爱一个人,就会情不自禁爱上那首白发苍苍的歌:
亲爱的,我老了。
白发亮如霜,银装素裹。
只有你永远是我的爱人。
永远美丽温柔...
爱一个人往往是一连串奇怪的矛盾。你会把他当成你的父亲,却把他当成你的儿子来可怜。尊他为兄,宠他为弟;想向他学习,却又想教他捕捉他当徒弟;把他当朋友亲,把他当敌人气;我希望做他的皇后,他唯一的情妇,但我愿意做他的小丫鬟。
爱一个人会让人变得俗气,你一直在想:晚餐牛舌和猪舌哪个好?蔬菜应该买大白菜还是大白菜?买房子应该买三犁还是六犁?最后,在这个世俗的世界里,你认识了众生。你参与了自古以来普通女人的琐碎悲欢,然后你发现这个世界上有超越雅俗的情况,就像阳光超越调色盘一样。
我喜欢听他说当年他是怎么偷偷喜欢你,远远的盯着你看的。爱一个人就是在离别时带走他的吻,就像一幅画,有朱茵的欣赏。
爱一个人就是定下来,把你的小赌本和他结合起来,在人生的大车轮上赌一把。
爱一个人就是让那个人的名字成为你临终时嘴里的最后一首音乐。
爱一个人,必然会有同样的欲望和职业。我想知道他的朋友,他的事业,他的梦想。希望* * *有一张餐桌,愿意共用一双筷子,喜欢轮流喝杯茶,一起穿一件衣服,同枕共赴一场缘分,同眠一座坟。摘要
《行道树》入选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材第七课,《行道树》选自《张晓风文选》。《有些人》入选北师大六年级语文教材。《只因我年轻》(节选)入选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4教材。《我喜欢》入选北师大五年级语文教材。
《行道树》原文
行道树
我们是一排树,站在城市的尘埃里。
许多朋友说我们不应该站在这里。其实我们比谁都清楚这一点。我们的家在山上,在黑暗的原始森林里。而我们居然站在这里,站在这两车道的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水,玩凉云。那我们呢。我们唯一的装饰,如你所见,是一股烟。
是的,我们的命运已经安排好了。在这个充斥着汽车和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个可悲的点缀。但你可以省省你的同情,因为这种命运其实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不然我们也不用春天频繁的长绿叶,夏天给树荫。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只有这种痛苦才能给我们深度。
夜幕降临,整个城市都是红灯绿酒。而我们在沉默中,我们在黑暗中,我们在不被理解的孤独中。然而,我们挣扎着,牙床疼痛着,直到朝霞之旗冉冉升起,我们排队致敬。无论如何,我们的城市总要有人去迎接阳光!如果没有其他人迎接我们,我们将负责迎接光明。
这时,也许是一个早起的孩子走过来,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这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是的,也许所有人早就习惯了污秽,但我们还是固执地制造着不被珍惜的新鲜感。
站在城市的尘埃里,我们是一棵悲喜交加的树。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阅读理解
1.为什么行道树认为自己的职业是神圣的?
答:行道树意识到社会需要、人民需要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居民需要新鲜的空气,行人需要阴凉,城市需要迎接阳光,行道树愿意站在城市的尘埃里从事神圣的事业。
2.从事“神圣事业”的行道树遭受过哪些痛苦?既然痛苦,为什么要“选择”这种命运?
答:把握对描述痛苦的关键词的理解,如“抖烟”、“夜苦”、“悲伤”、“堕落”。与原始森林中的同伴相比,他们抛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总是被烟尘笼罩。和城市里享受夜生活的人相比,他们是孤独的,寂寞的,痛苦的。他们总是担心城市的污染。简而言之,它们是痛苦的。但他们意识到,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他们愿意牺牲自己,并为自己的奉献感到骄傲和高兴。这是无私奉献者的美丽心灵和精神。
3.如何理解“只有这种痛苦才能给我们深度”?为什么说“深”?
答:一切神圣的事业总是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承受牺牲,但只有付出这个代价,才能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比如,行道树承担痛苦,给城市和行人带来“清新”和“阴凉”。这种牺牲体现了奉献精神,这种为了人民的幸福而牺牲个人的幸福,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幸福。
4.本文第一段和第二段互为参照,但在语序和用词上略有不同。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明确:
答:这两段各有侧重。第1段主要突出了行道树生存的恶劣环境,最后一段主要突出了行道树尽管环境恶劣却愿意奉献的自我意识。
5.第二段中的“堕落”是什么意思?
答:“堕落”这个词在字典里解释为堕落和流浪。在本文中,它的意思是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行道树离开了家,离开了原始森林,伫立在城市的尘埃中。他们的生活状态和自身形象都大大下降了,变性就是这个意义上说的。
6.为什么行道树的存在“只是一种悲伤的点缀”?
答:这句话说的是“满是车辆和烟囱的城市”。车辆和烟囱不断产生烟尘,污染城市。城市居民早已麻木不仁,习惯了污秽。他们不重视新鲜。树的感觉很鲜明。在他们看来,城市里到处都是烟尘,真的让人很难过。一排绿树只是点缀,根本改变不了悲伤的局面,所以说“只是悲伤的点缀”。
7.最后一句说:“我们是一棵悲喜交加的树。”你为什么难过?你在担心什么?开心什么?我很高兴我做出了贡献,但我对自己的处境感到难过。
答:上面说“也许所有人早就习惯了污秽,但我们还是固执地制造着不被珍惜的新鲜感。”肮脏已经严重损害了公民的健康。可惜人们已经习以为常,麻木不仁,也不想治理污染。虽然行道树尽力营造新鲜感,但也是有限的,无法改变大局。他们担心城市的空气污染和市民的健康。
令人高兴的是,我可以为城市创造新鲜的空气和新鲜,在夏天遮荫,在黎明迎接太阳和光明。
8.行道树中的形象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作者通过行道树的告白,表达了奉献者的心意,歌颂了奉献者的崇高精神。1,距离可以拉近两个人的心,也可以割断他们的感情。
2.爱一个人是当你拨电话的时候突然不知道该说什么,才知道你只想听那个熟悉的声音。你真正想拨的,只是心里的一根弦。
3.在人生的栈道上,我是过客。
4.我不能扔掉一些东西。
5.我快乐,我悲伤,我贪婪,我放弃。
6.对我的作品影响最大的两本书是《论语》和《圣经》。
7.有人问作家张晓风:我们怎样才能爱一个人而不受到伤害?张晓风说,“受伤是有的——但保持自己完整无损又有什么用呢?”
8.如果不能相爱,至少可以兼容;如果我们不能相互理解,至少我们可以。
9.爱的对立面不是恨,而是冷漠。
10,生命是一份随时可以终止的契约,爱情却可以在最醇厚的时候跨越生死。
11,对一个人来说,恨不是最残忍的行为,冷漠才是最致命的武器。
12,人生如雨,看起来很美,但更多时候,你要忍受那些寒冷和潮湿,那些无奈和孤独,带着晴天的幻想活着。
13,既然青春是一种“无论做什么都觉得自己在抛浪”的遗憾,为什么不反过来想一想,那就几乎等于“无论真心做什么都不必后悔”。
14,这一天美好而明亮,我爱这一天本身;如果日子凄凉艰难,我心存感激:‘我有这么好的身体承受这一切。
15,水永远是第一注。
16,物理学家可以说,给我一个支点,一个杠杆,我就能抬起地球。而我说,给我一个解释,我可以重新相信这个世界,我可以接受历史,我可以义无反顾的拥抱这个荒凉的城市。
17,有没有一种风景可以和我一起辗转反侧?有没有可以和我相互印证的风景?
18,路在眼皮底下。
19,树在那里,山在那里,地在那里,岁月在那里,我也在那里。你如何能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
20.愿我的生活也是如此。没有太多绚烂的春花,太多飘散的夏云,没有喧嚣,没有旋转的色彩,只有一片安静而简单的白色,只有成熟生活的深度和认真,只有梦想,像一片红枫一样热切而坚实。
21,文学有两个有价值的地方,一个是语言,一个是文字,当然还有语言和文字之后的思维方式。如果你不忠于你的语言和文字,你就会有麻烦。
22.我以前就是这样的角色。最重要的是我们有一个热闹的舞台,一部好看的剧,让我们的季节充满了美好的回忆。
23、一对母子,只能看做一根借来的弦,能弹多久就弹多久,但借来的岁月毕竟有它们的归还期。
24.天地不过是风雨中的一个驿站,人生不过是各种各样的事情和感受。在墙上写诗总是好的!
25.天地不过是风雨中的一个驿站,人生不过是各种各样的事情和感受。在墙上写诗总是好的!“孙悟空和妖精打架。”
中新网8月27日电台湾省散文家张晓风今日在美国三藩市湾区发表演讲,首度公开分享她近20个月来对抗大肠癌的心路历程。她说,生病了就要勇敢面对,就像走一条惊险的山路,“父子不相帮”,没有人能帮你生病,也没有人能代替死亡。
据“中央社”报道,他在文学生涯中无数次受邀演讲,但谈起自己的病情,张晓风说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她谦虚地说,说到分享,她其实是小三;毕竟疾病不像其他知识,可以通过“充实更多”让你在舞台上更加自信。
验血总是贫血。2005年10月,结肠镜检查后,医生判定张晓风为结肠直肠癌的第二阶段。当时她还在阳明大学教书,助理起草了一封信,拒绝一切活动。助手写道:“老师病得太重,不能答应做演讲。”她反而表白,“就告诉大家我得了大肠癌,没必要美化,也没必要有禁忌。”
张晓风引用了中国神话中的典故。孙悟空和小妖精打架的时候,如果喊小妖精的名字,小妖精会自卑的跑开。她说,当你知道你的对手是谁,你的对手就会逃跑。
经过半年的手术和化疗,她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套用一句闽南话“抗癌是他家的事”,就是医生对抗体内的疾病,病人听话就好。她描述说,生病的时候,她像个孩子一样,抱着一个熊宝宝木偶和一些书去医院,其他的都是医生给她摆好的。
张晓风在三地享有盛名,尤其擅长散文。第一本散文集《地毯的尽头》获得中山文学散文奖,奠定了她在文坛才女的地位。她的最新散文集是《所有的明星都到了》。
除了作品,2006年71岁的张晓风,在大学任教超过30年,去年6月退休。至今仍在阳明大学讲授“中西文学生死观”两个讲座。
她告诉记者,这是实现了一个夙愿。自从1975年她从中文系教授转为医学院教授后,她就有意识地对医学生的人文方向产生了一种责任感。
张晓风感慨地说,很多人都思考过疾病和人生。这次经历之后,她自觉面对死亡最重要的三句话,就是对身边的人说:“谢谢,对不起,我爱你。”
张晓风,江苏铜山人,写剧本、散文、随笔,当选台湾省十大杰出女青年。著名作家余光中称赞张晓风是一支“既漂亮又豪华的智能笔”。“这支笔既能描写景物,又能叙述事物,还能传达人的思想。提拔是豪迈,打压是细腻”。近年来,投身于环境保护运动,呼吁温。记者:这次诗歌节的主题是“女性与诗歌”。作为一个有几十年诗歌经验的女诗人,你的女性身份对写诗有什么影响?
张晓风:女性在语言方面有天然优势。女性更愿意使用语言,比如和人聊天,善于用语言表达感情,这对写诗很有帮助。但现在的年轻女性不爱用语言,连“是”这样的词都懒。他们更喜欢用视觉,比如长时间盯着电脑或者电视,电视的语言很差。事实上,经常使用语言对写诗很有帮助。
记者:写诗往往受年龄限制,但你还在写诗。你是如何保持创造力的?
张晓风:我认为诗歌可以持续一生。我一直在写。保持写诗的能力有两点。一个是有话要说,对事物的观察要用心,一个是有文字表达能力,瞬间把经验串起来,迅速下结论。记者:林语堂曾经在你们脚下的这个岛上住过,廖家别墅离你们不远。作为台北林语堂故居管理委员会成员,如何纪念这位文学大师?
张晓风:除了讨论林语堂的文学作品,我们应该从更多的细微之处入手,让大家真正感受林语堂。比如,为了感受林语堂小时候在漳州的平静生活,我们在清明节组织了一次润饼晚会(润饼就是春卷,记者注),大家一起动手做蛋糕。后来我们特意派人去漳州了解了几种润饼的方法,等回到台湾省再给大家介绍。
记者:从你的角度来看,这位文学大师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什么?
张晓风:幽默!他的幽默在那种环境下是孤独的,似乎不太合适。其实在我看来,越是困难的时候,越应该幽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丘吉尔是盟军的领导人。他说:“酒店不关门我是不会走的。”意思是只有失败了才退出。你看,他的幽默会让你在失败中不气馁。人不应该总是处于紧张状态,这对创作和生活都是非常不利的。记者:看人生经历总有一种流浪的感觉。我听说你出生在去抗日战争的路上。能说说你去台湾省之前的经历吗?
张晓风:我的祖籍是江苏徐州,出生地是浙江金华。的确,我出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迁徙途中。我刚出生,对金华没有印象。但后来知道金华是李清照生活过的地方,觉得很荣幸。我和李清照在同一个城市。我很喜欢李清照的诗,这也是一种缘分。抗日战争爆发后,我们家搬到了重庆。其实对重庆没什么印象,因为那时候太年轻了。我后来真正记住的第一个城市是南京。这个城市我很多年都忘不了,直到现在。厦门还是给我台湾省的家的感觉。吃、住、行没有区别。真是太好了。
记者:但是你的话让我感受到的不是沧桑而是从容。故乡和文字的存在是否给了你归属感?
张晓风:我有漂泊的命运,却意外地在一个小岛上生活了很长时间。我的身体在台湾省长大,但我的心似乎与历史上的中国相连。无论我去南京还是Xi,我认为南京是我心中的故乡。好像李白、杜甫、李商隐这些文学先辈随时都会跑出来和你见面,所以他们不是在地理上而是在精神上和传统有联系。早在1977年,36岁的张晓风就被台湾评论界誉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作家”之一,说她的笔像太阳一样炽热,霜雪是她的童贞。每一篇文章都有冷梅的芬芳,每一个字都可以说是她诗意散文的第一次感性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