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份中学生早恋影响的期末报告。类似的也行。十分紧迫
我们小组特别调查研究了几个问题。我们以问卷的形式提出问题,并将主要访谈对象设定为身边的一些学生。通过对300名学生的调查,63名学生处于“热恋”,占受访者的21%,107人同意早恋并打算实施,占受访者的37%,但已处于早恋状态。
为什么会早恋?原因是因为
第一,我分不清“爱”和“善意”的区别。随着身心的发展,进入中学的男女生总是对异性同学有一种特殊的好感和好奇心,总是愿意和异性同学交往...这就是一些心理学家所说的“异性相吸”或“异性效应”。异性之间的相互吸引或向往,往往一开始表现为对异性的好感,有时表现为对所有异性的好感,有时表现为对某个异性同学的暗恋。这种异性相吸的现象,是男女中学生相爱相处的基础,是健康的友谊。但是,由于很多中学生对爱情没有正确的认识,缺乏适当的性教育,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初恋窦,所以常常把自己的“好感”误认为是和异性恋爱,产生了和异性同学谈恋爱的想法。
第二,我不知道爱情和友谊的区别。随着年龄的增长,异性同学之间接触的增多,男生和女生之间有一段纯粹的友谊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异性同学之间的友谊是非常可贵的。这种友谊不仅有助于男女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也有助于中学生学习与异性相处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男女生的健康发展极为有利。虽然异性之间的友谊是爱情的基本要素,是爱情的前提,但只要异性之间的友谊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和范围内,把握好“适度”,这种友谊就不能称之为男女之间的爱情。1
第三,过多的美化和迷恋对方。“美”的观念贯穿了少男少女的早恋。他们经常在日记或情书中用“一切都很完美”“一切都很美好”的语言来描述对方,在心目中美化对方的仪态、外貌、气质、才华,认为异性朋友身上的一切都无可挑剔。“爱屋及乌”,一旦爱上一个人,即使是对方的缺点,也显得很美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
那么早恋会有什么影响呢?好还是坏?答案很明显,弊远大于利。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早恋的危害。
首先,从中学生的身体健康来说,因为早恋,学生经常谈恋爱,大部分时间都在谈恋爱,从而忽视了体育锻炼。中学是学生成长的时期。随着身体各器官的发育,需要相应的体育锻炼。否则容易出现心音弱、供血不足、头晕等疾病。早恋学生缺乏体育活动,因此患此病的人数远高于其他学生。另一方面,谈恋爱的学生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情绪化,自制力差,往往会导致焦虑、易怒、怀疑、嫉妒。在这些情绪的影响下,会出现耐受、无力、头晕、恶心等症状,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消化道疾病、低血糖等疾病。从中学生的心理来看,早恋学生都有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其间既有令人费解又难以启齿的喜悦,也有令人难以启齿的苦闷。这些学生的爱情在家长和老师的压力下,学生的“白眼”,恋人的挑剔和刻意的批评,都让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无法维持正常稳定的情绪。同时,早恋的中学生很难在课后遇到自己的恋人,却又会情不自禁地思念对方。这时,一些学生往往沉溺于幻想,在幻想中寻求安慰,得到满足。此外,有极少数学生因为在早恋中无法克制自己的冲动而与异性朋友发生性关系,这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很大。过了雷池,有的同学突然觉得“爱情如此”,萌发了厌倦生活的念头;一些学生抛开社会的道德和责任,疯狂追求性刺激。因为这些痛苦的心情和不健康的思想,这些中学生的道德感、人生价值观、世界观严重扭曲。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作为学生,进入青春期后,在特殊的“性别磁场”下,在好奇心的推动下,对异性的好感陡增,再加上其超强的可塑性,一对无知相爱是极其正常的,无可厚非。然而,中国的社会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大多数学生没有正确的感情观,不能正确处理学业、父母和感情之间的关系。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早恋的后果是有害的。所以,当我们对异性产生好感的时候,不要一味的抵触和全盘否定长辈的引导,而应该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身边很多活生生的例子和老师的教导。必要时,通过心理咨询、自我心理调节等方法,把纯粹的美好感觉藏在心底,留在潜移默化中,然后慢慢淡去,最终成为不影响学习任务的美好回忆。
闭幕词:
早恋作为一种趋势,必然会向普遍化和低龄化发展。所以家庭、校园、社会都要充分重视,但不能粗暴禁止和反对,更不能杜绝。家长和老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明白所谓的“早恋”是绝对正常的,因为它是在青春期懵懂的情感观基础上,被朦胧的意识所主导。其次,家长和老师要在充分尊重学生感情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教育,不能不负责任地把青春期极其单纯的感情堵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学生自身也要不断增强心理素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努力培养正确的感情观,把主要精力投入到首要任务——学习上。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家庭、校园、社会、学生能够正确、科学地认识早恋,我们的青春世界就会增添一份纯真之美,一份和谐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