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问题】应聘的时候应该说什么?
考官面试很紧张。每半小时,有三个学生。谁先来谁先面试。有些同学可能会迟到,后者会替补上场。但是不要太早。如果时间不到,可以在公司门口转转。不要等太久,因为你不会因为早到就给考官留下好印象。
◆合适的妆容
头发要梳整齐,鞋子要擦亮,穿着要得体,牛仔裤不能有污渍,男同学要刮胡子,注意头皮屑。女学生不要浓妆艳抹,也不要用太浓的香水。
◆注意礼貌。有些同学在面试的时候一直抖腿。这些是不礼貌的。这种场合最好有约束。另外,说话要选择正式语言,不要使用网络语言或俚语。
◆说实话
有一次面试同济大学的一个同学,美籍华人考官和他说英语。这位同学说得不流利。考官说他讲得不好。他说同济大学教德语,这意味着他能说非常好的德语。那位美籍华人恰好是德国留学生,他就说,好吧,我们说德语吧。问了两个问题,他答不上来。大家都对弱者抱有同情,尽可能表现出相对的无奈。
◆不要怨天尤人。
有同学在一家公司实习,问他为什么不留在对方公司,于是批评了这家公司。这时候作为考官,很容易产生联想。如果这个同学走了,他会不会也在背后说公司的事?所以这样的学生不敢要。
◆不要和别人争论
一位年轻考官面试一位同学,“你住哪里?”这位同学回答说他在张淼,考官以为他在浦东,于是纠正道:“不在浦东,在宝山。从新火车站坐什么车能到?”
然后考官问的题难度一下子提高了好几个级别。所以,如果考官没有侮辱你的人格,允许他犯错,不要和考官争论,这样会让他觉得你很好接近。
走出求职误区,敲开成功之门
资料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你对今天的求职感觉如何?很难选择工作。围城举横幅展,问你要坐哪路车。”这首打油诗是NCR金融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王大正先生在北大给毕业生做就业指导时的即兴之作。许多参与者认为这首诗表达了他们的困惑和无奈。
企业要用什么样的人?毕业生如何选择工作?很荣幸请王老师面对面回答问题。
忠告1:公司看重的不是你的求职技能。
“目前一些就业指导往往只是向毕业生介绍一些用人单位的具体情况,缺乏对求职者的思想或观念的一些引导和指引;而一些关于求职的书籍,让毕业生过分注重求职技巧,有害无益。“王大正举了一个例子:一家公司有一个职位空缺,一个求职者按照他所知道的求职技巧做了同样的事情,故意外向,但事与愿违。因为这个岗位属于财务部门,需要精通专业知识,踏实肯干,而这个人的表现只能证明他不适合在这样的团队工作。即使有些毕业生在面试时是带着故意表现进入企业的,但如果工作态度有问题或者能力不足,仍然面临着被淘汰的危机。更何况面试确实有一定的偶然性,就像歌手大手大赛中的获胜者因为种种原因不一定是最强的人,所以求职者不能把职业成功押在求职技巧上。企业更看重求职者是否认真对待自己的专业理解和工作态度。毕业生最好多关注自己的综合素质,展现真实的自己。因此,在选择工作时,除了了解用人单位的具体情况外,更应该关注当前社会对应聘者的职业素质、工作态度、个人素质等方面的客观要求。千万不要靠“用这些招数求职”来敲开事业成功的大门。
忠告二:小马过河,要知己知彼。
童年时小马过河的故事至今仍激励着求职者。小马过河的时候听不进老牛或者小松鼠的话,只有试试水再做决定。这是王先生的建议。虽然选择工作是双向选择,但是对于零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来说,选择的自由更多的是在用人单位这边。公交车上座位有限,但求职者远不止这些。刚出校门的大学生,不要把自己的职业选择过于理想化。面对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他们需要给自己一个现实的定位。尤其是对于刚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来说,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然后才是发展问题。很多人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是清醒的。首先,他们列出最想申请的志愿学校,然后退而求其次。但是,在选择工作的时候,我有点发烧。宁高不低,而且是著名的跨国公司。王先生告诫刚毕业的大学生:“你可以模仿盖茨,但你毕竟不是盖茨。他找到了自己的路——放弃学业去经商,他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你可能做不到。”
建议三:如何度过“水土不服”的适应期
新大学生和老同学之间聊的最多的话题就是抱怨工作单位,抱怨现有的工作怎么不适合自己。王先生形象地把他比作一个刚刚学会骑自行车的人。如果一个人没有学过骑自行车,那么无论给他什么样的车,他都会摔跤,因为他没有掌握骑自行车的技巧。因为从熟悉的学校环境到陌生的工作环境需要一定的“适应期”。不仅如此,用人单位也在用要求员工的标准要求新人。对于新人来说,压力自然不小。但是你不应该只看消极的东西。试想是谁让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工作经验上实现了零的突破,其实是第一个用人单位让他抱怨不断。所以,你要感激第一个录取你的单位。
忠告四:职业时尚不能追
穿衣是时尚,择业也是时尚。哪个行业热,就钻哪个行业。但是,每当热的时候就会冷,热的行业也会冷。很多人都抢着进入IT行业,不愿意进入传统行业。我不知道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并没有放弃发展传统产业而只专注于此,而且也有很多人加入了传统产业。放弃自己的专业,转行,等于砍掉了自己的优势。当个人专业限制不能马上进入热门行业时,最好是量身定制职业。据王先生说,公司里有几名机电工程师。他们没有放弃所学盲目跟风,而是立足专业,扎扎实实学习。目前,这些人不仅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经验,而且计算机应用水平和英语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他们成为公司不可多得的技术骨干,被派往国外进行管理培训。因此,王老师建议所有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只把求职作为走向职业成功的第一步,充分认识到职业成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像一场马拉松,不能靠一时的运气。第一个跑者不一定是最后的赢家。因为比赛需要耐力和韧性。人生也是如此。
■应届大学毕业生的采访回应
1.你觉得你的暑期工作怎么样?
所有用人单位都看好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不管他们参加过什么样的工作。一家就业服务机构的负责人说:‘在学校工作过的人容易与人相处。他们会把时间安排得更好,更务实,更成熟,和我们有更多的语言。所以你回答的时候要补充这样的话:企业要创造利润,个人要更有效率的工作,遵守规章制度,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工作。总之,无论你的暑期工作多么微不足道,你都应该把它当成一次在企业的工作经历。
就具体问题而言,考官的提问是为了理想地体现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灵活性。例如,你可以说,‘在我的家乡找到一份暑期工作并不容易,但我向每家餐馆申请了一份接待工作,给每家餐馆的经理打电话预约面试,最后在最有名的餐馆找到了一份工作。我先上下午班,后来因为我又快又准,服务水平也令人满意,他们很快就把我调到了晚上班。我在那里工作了三个夏天。我走的时候负责培训,管理夜班服务员,发小费,晚上负责打烊记账。总之,我的经历让我了解了小企业,了解了* * *在企业中的一些机制。
2.你如何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
这是下面这个问题的有趣版本:‘你希望在未来五年内达到什么职位?几乎所有的初级职场人士都会落入这个陷阱,回答‘管理’,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可以展示自己的抱负。这是一个老答案,马上会引出一系列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回答不了的问题::管理学的定义是什么?经理的基本职责是什么?你想成为哪个领域的经理?最保险的回答应该首先说明你想发展或奋进的专业方向,表明你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我的职业规划是进取,我做的事情一定是我的精力和专业知识能够融入到我的行业和工作单位的地方。所以,在未来几年,我希望成为一个专家型的专业人士,清楚地了解我的公司,行业,最大的挑战和机遇。到那时,我未来的发展目标应该会清晰地显露出来。这样的回应会让你远远凌驾于同龄人之上。
3.你愿意做常规工作吗?
另一个“诱供”的问题。考官从过去的痛苦经历中认识到,刚毕业的大学生不愿意做常规工作,是不可救药的员工,在现实生活中接受这个事实之前不会改变。你要向对方解释,你理解有人需要做常规工作,你知道你要完成一定量的常规工作,才会被命令去完成更负责任的工作,这就是你准备接受这个必要工作的原因。只要是在正常工作时间内,你都可以回答:‘好的,没问题,企业是要产生效益的,所以必须在正常营业时间开门,有人值守。’
4.你想找一份固定的还是临时的工作?
考官想确定你是真心对这份工作感兴趣,而不是工作几个月就去学校做博士后研究。不要只说“是”。解释清楚你为什么要找这份工作。你可以说,‘当然,我想找一份长期工作。我想在这个领域发展我的职业生涯,寻找学习商业的机会,寻求新的挑战,向有经验的专业人士学习。你回答完之后,也要请对方确认他的问题:‘你要招聘的职位是永久的还是临时的?不要怕问,偶尔有些不道德的雇主会雇佣一些新手短期参与一个项目,完成后就辞退。
5.当你被别人指导时,你会感到不舒服或受伤吗?
这是一个合规的问题。如果你的错误被别人指出,你会很容易抵触或者生气,那么你在公司呆不了多久。入门级职位竞争激烈,是你展现自己与众不同的又一次机会。我会接受别人的意见,更重要的是,我可以毫无抵触地接受建设性的批评。即使我主观上尽了最大的努力,我还是会犯错,需要别人引领我回到正确的方向。我明白,要想在公司发展,首先要证明自己服从管理层。
6.你对什么样的职位感兴趣
这又是一个考验你服从性的问题。不要直接回答,而是表明你服从安排:‘我对这些初级职位感兴趣,从中可以了解公司内外的业务,给我发展的机会。在我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之后,我可以沿着专业方向或者管理方向发展。注:本节主要参考“一锤子定佳音——成功应用指南”
7.你对企业的运营有什么看法?
考官不想和你就这个长谈,只想确定你没有把企业想象成慈善机构。你的理解应该是:‘任何公司的作用都是尽可能多的赚钱,尽可能快速高效的赚钱,其运营模式应该是鼓励老客户做回生意,开发口碑和信誉度极佳的新客户。在回答的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员工作为团队的一员,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发挥着作用。8.你觉得作为你应聘的第一家公司,要考虑你在学校的成绩吗?
如果你的分数高,回答‘是’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你的分数不高,你就得多考虑考虑:‘当然用人单位要综合考虑,要看分数,同时也要考察申请人的积极性和服从性,对业务发展的理解和实际工作经验。总的来说,经验和专业技能比分数更有价值。